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案的编写策略

2016-04-13张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案原则知识点

⌾张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730000)

初中数学学案的编写策略

⌾张丽

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路线图。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编写学案,让“学案”真正成为老师的助手,学生的帮手,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如何编写“学案”的策略上进行阐述。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原则;课时化原则;目标性原则;引导性原则;问题化原则;系统性原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新课标的驱动下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策略。

一、注重学案的结构设计

1.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首先,在编写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其次,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制定学案的“学习目标”要能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学习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当然,所制定的目标也要具有可行性,切勿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2.编写好预习作业,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广泛联系这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有些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具有实用性。

二、目标性原则

学案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从教材的理解到练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思、小结都应以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启动、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以学生学习的目标为中心来编写。比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目标可以定为: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运算的意义及类比、归纳等方法的作用,发展运算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引导性原则

编写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主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编写学案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索性学习,并从探索学习中体会乐趣、惊喜和成就感,也才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以若干个小模块实现对知识的分解处理,并在每个模块中设置梯度较为合理且程度由浅入深的教学问题,同时适当地给予解答提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解题的技巧和思想。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中,①你能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②这三条高之间又怎样的位置关系?③你能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④这三条高之间又怎样的位置关系?⑤你能折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它们吗?⑥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四、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怎样设计问题呢?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五、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教材中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这样,学案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在编写学案时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得到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才会爱上学数学,老师也就讲的轻松,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才能充分体现高效课堂。

以上几个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它们一起构筑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具体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这几个原则,才能有效提高学案设计的质量,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730000)

猜你喜欢

学案原则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乡愁导学案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