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6-04-13郭元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活动

⌾郭元波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117200)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郭元波

小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个环境。小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级文化必然使少年儿童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所以建设一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每一位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自身的各种能力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强,所以要求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的做起,扎实地做好每一步工作。因此,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到位

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清楚地知道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效果。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明确其意义,不仅抓好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强调研。比如“三化”工作的开展,旨在通过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给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上形成计划、制度,落实上师生人人参与,共同监督。成效上培养一种良好习惯,地面纸屑有人捡,公物损坏有人管,形成长效机制。另外对每项活动还应有总结反思,提出优化措施。

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和谐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一支高素质、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时代在飞速前进,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激活自身的文化源泉,做到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到老学到老,时刻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共同进步,与时代并步前行。作为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本职工作,需要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做到安教、乐教、善教。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首先应树立师生平等意识。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师生共同的土壤,是师生焕发生命力的田园,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其次,学会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师生心灵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试想一下,一个充满微笑的校园时是一个多么可爱、和谐的校园啊!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从心开始”,在人类社会里,沟通——这简单而平凡的字眼,无时没有,无处不在,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爱戴,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达到春风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学生从沟通中可以学会尊重、友爱,学会关心他人、相信自己。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会生活,就不会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强,各种习惯极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以一贯之,自己动手,自理生活,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开展争当“小主人”活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习用品,爱护花卉草木,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学校,照顾好家庭,当好主人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四、开展校内、外活动,活跃学生身心

有些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总是把学生“困”在学校课室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怕出安全事故,负不起安全责任,学生几乎成了“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农村广阔的田野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城市孩子无法亲身体会到的自然、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每年结合季节或节日组织一些植树节活动、春游、野炊、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校内、外活动,每当开展这些活动时,也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刻,他们一个个欢声雀跃,兴高采烈,高兴而去,尽兴而归。

总之,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团队持久恒定的价值取向,凝结的是一代代师生积累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巨大向心力,还需要再一代代的师生不断努力,精心规划,细心呵护,耐心发展,凸显自己的特色,使之继承、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11720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