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排球运动青少年二传心理训练要素和方法

2016-04-13邵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运动员青少年

⌾邵伟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蜀城中学 611200)

浅析排球运动青少年二传心理训练要素和方法

⌾邵伟

现代排球运动伴随着新的竞赛体制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国际排联(FIVB)于1999年实施每球得分制以来,比赛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做为一攻一防的隔网对抗项目,在比赛中二传是教练员战术意图的直接实施者,是全队进攻战术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全队由守转攻的枢纽,在进攻与防守转换的衔接和平衡中发挥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与技术水平不匹配,遇到同等水平或则接近于自己水平的对手也将由于心理状态不稳定而失去胜利。加强排球二传运动员心理训练,特别是青少年二传运动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素

1.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神经类型 神经类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和提高。适合作二传手的神经类型指标依次是:安静型、兴奋型、活泼型质。对于二传手来说,其情绪指标也反映在应激反应强度和控制两个方面。但主要是在看其在不良刺激环境下控制情绪的能力。

2.自信心 一名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二传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表现出坚定的信心。有了坚定的信心,二传运动员就能头脑冷静、清醒分析场上各种局面,及时做出判断,采取相应对策;发挥、调动全队积极性和战斗力,向胜利发起冲击。如果二传运动员缺乏自信,就会产生不利于比赛的心理因素,例如犹豫、怯场等表现,影响其技术实力发挥,甚至导致全队的失败。因此,自信心是青少年二传运动员训练必不可少的要素。

3.集中的注意和敏捷的思维 在排球比赛中,二传运动员在迅速变化的条件下,要通过思维调节肌肉动作以及解决技术、战术上的种种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动作,给进攻队员暗示的信号,抓住机会进行攻击。所以,青少年二传运动员既要将球准确无误地传到位,又要根据本方进攻运动员的跑动路线以及避开对方拦网,即既要保持集中的注意,又要保持敏捷的思维。

4.良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运动员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情绪变化主要是由临场比赛引起的。当本方比赛情况处于优势时,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情绪就较容易稳定,技术状态也较好;当本方比赛处于劣势时,他的情绪波动较大,技术动作也容易变形,技术也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集中的注意和敏捷的思维了。二传运动员是排球场上的核心,他应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不为比赛的暂时失利所影响,真正做到“顺风球”要拼搏,“逆风球”更需要拼搏,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全队的力量,在通向胜利的终点上拼搏出一条道路来。

二、青少年二传运动员心理训练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效果,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自觉积极性。为了提高青少年二传运动员对于心理训练的自觉性,必须让其深刻理解心理训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心理训练的知识和方法,使其逐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促进自己的心理品质不断发展和完善。

2.循序渐进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把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同专项运动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心理训练的内容巧妙地贯穿到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中去,贯彻到每个动作的正确掌握和错误动作的纠正中去,使青少年二传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全面渗透着心理训练的内容,完成心理训练的各项要求。

3.区别对待与重复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针对个人心理差异区别对待。重复性原则是指心理训练要反复进行,反复实践,使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反复进行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1.常规心理训练方法 在平日的训练中根据实战需要,对青少年二传运动员提出一定的数量与质量指标要求,施加心理压力,提高自控能力。教学比赛中加入喝倒彩、裁判员误判、攻手表现不积极以及在关键阶段一传总不到位等等不利元素,或者采用让分让局,每局从12分平局开始或10:12开始,培养他们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以此为心理磨练形式,让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积极加强体验和适应。在他们体验和适应的同时,教练员还可以导入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提高他们适应能力的储备。青少年二传运动员这些心理适应能力的储备将会转移到比赛中去发挥。

2.赛前心理训练调整方法 考虑到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有别,有针对性地安排心理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激励调节法,有句谚语叫“孩子都是夸大的。”教练员可对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多做些肯定和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种是注意调节法,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青少年二传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以此来帮助他们克服过度紧张,找回自信心;第三种是针对盲目自信的运动员,教练要提醒他们保持正确客观的认知,把比赛可能出现的困难都要考虑进去。

3.比赛中的心理训练调整方法 在排球比赛中,当本方局面被动出现不利心理状态时,可以采用自我暗示调节方法,用积极性的语言来代替消极的语言和念头,比如可以用“我很镇定”来代替“我不紧张”,用“这个一传到位了”来代替“这个一传又没有进3米区”一系列积极性语言来树立找回自信心,来调整不安的情绪。假如出现心理过度紧张时,可根据人体身心相互作用的观点,通过身体活动,如轻轻活动手脚,跺跺脚,喊一声,以及搓手,擦擦脸等,伴之以一定的自我暗示(把紧张喊出去,跺走,擦掉等),将紧张宣泄出来,达到稳定心理的目的。

四、结论

在加强身体、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同样重视青少年二传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有针对性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解决比赛中不良心理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对青少年二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同时,应该根据他们的比赛经验,训练水平,神经类型以及动机性质等条件,选择适合于他们特点的方法,经过反复运用,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他们能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1]丁雪琴.青少年心理训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8年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3]张然.二传技术与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

[4]郭松.丁雪琴.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及心理调节.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2月

[5]郭立平.浅谈排球二传队员应具备的素质.吉林体育学院院报.1997年2月

[6]张会春.于秋生.论二传队员的心理素质.西安体育院报.2002年4月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蜀城中学 611200)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运动员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运动员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