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中克服畏难情绪的策略

2016-04-13李瑞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记忆小学生

⌾李瑞丰

(作者单位:广东博罗县麻陂中心小学 516155)

小学数学计算中克服畏难情绪的策略

⌾李瑞丰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学计算的畏难情绪问题。畏难情绪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学习困难的认知、意志不够坚定、记忆方法不完善、思维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足等心理因素。本文根据各心理学理论,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消除数学计算中的畏难情绪,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畏难情绪;心理学;主要原因;教学措施

小学生数学计算中的畏难情绪,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由于不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导致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计算问题,从而出现不愿作出数学计算的矛盾心理。小学生数学计算中畏难情绪的形成既与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等外在因素有关,也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有关。消除小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既是数学教学中一大目标,也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从心理学[1]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计算中畏难情绪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应对学习困难的认知

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各种抽象的法则、理论和公式难以理解,甚至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所以,首先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自己为何要学习的观念。小学阶段,多数学生以父母的奖励或担心父母的责骂来作为学习动机[2],虽然此学习目的略显不足,但也显示出在此阶段的优越性。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小学阶段就为自己建立了理想与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醒学生方法总比困难多,为学生建立应对学习困难的方式,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或者与学生讨论,而不是不懂就算,得过且过。

二、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

数学计算的畏难情绪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若不及时克服,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态度甚至生活态度方面的恶性循环。如: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试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做这类题的计算时,学生要以估算、减法和乘法为基础,才能很好地把题目解决,所以这类题目的出错率比较高,特别是是商中间或者末尾有零的除法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往往够除他们就不除了,忘记了这一位上要用零去占位。很多学生基础不好的,看到这类题,畏难情绪就上来了,可能还会有放弃的想法。因此需要磨砺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短期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根据学习目的,调节自身行为。小学阶段,学生意志较不坚定,需要教师的辅助,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短期目标,进而慢慢实现长期目标。其次,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暗示学生,每一天做每件重要的事情时需要建立一个目标,并暗示自己必须努力完成。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记录每天是否完成目标,并从中获得领悟与成就感。

三、培养学生记忆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丰富而散漫,缺乏逻辑性,加之注意力难以集中,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内容上容易发生视觉的跳跃,乘错了数位是常有的事情,对这些基础知识都不能好好掌握,就会严重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畏难情绪也随之而来了。所以,要解决数学计算中的畏难情绪,需要建立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以记忆构建思维的框架。任何学习都是以记忆为基础,良好的记忆,对克服数学计算中的畏难情绪有帮助。记忆是对人体所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知识点,难以在课堂上重复几次讲述。故即便是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只能对课堂上的内容形成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这就需要改善学生的记忆方法[3]。针对数学学习的记忆方法,可有,上课注意听讲、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做题反馈学习效果、过度学习(可使人不会在考试时因紧张而导致遗忘的最好保证,过度学习以150%为宜)、分散识记(分散时间学习比集中时间学习某一知识效果更好,故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意义记忆(小学阶段,大多学生都以机械记忆为主要记忆方式。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多样化复习(将眼看、耳听、手写、嘴默念、脑子相结合,效果更佳)。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的定理、公式和法则均由抽象思维概括出来,均属于数学逻辑思维[4]。

数学的计算过程,可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将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相结合,最终得到答案。多数数学计算过程,都是利用聚合思维去解答。而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可根据不同的方式到达。也就是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方法总比困难多”。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5]。多数教育者难以掌握批评或鼓励学生的技巧,往往在有形或无形地过程中“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思维方式。现在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即便是说答错也没关系,也鲜有学生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一问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五、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克服数学计算中的畏难情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笔者认为,首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作为学生的短期目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榜样可以是班上的,也是其他班的,也可以是历史名人。具体应结合各班的情况而定。而后,适宜地对学生的进步作出鼓励,对学生的退步,表示惋惜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评讲题目时,可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解答,这不仅能锻炼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带动课堂气氛,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师应善于沟通交流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扮演着主导地位。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彼此之间讨论小学数学计算中畏难情绪的应对方法,从中获取经验。教师与学生父母交流,可更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善于与学生交流,针对畏难情绪较严重的孩子,应重点对待。因多数学生对老师抱有畏惧心理,教师因以和蔼地态度支持并鼓励孩子努力学习。

总之,对学生小学数学计算的畏难情绪的克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有耐心,循循善诱,多种方法结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

[1]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2]段宝军,程星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3]管跃宏.合理运用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记忆效率[J].成才之路

[4]彭忠文.浅谈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博罗县麻陂中心小学 516155)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记忆小学生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