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风格差异的英语听说教学行动研究
2016-04-13郭书法甄长慧
李 珂 郭书法 甄长慧
(蚌埠医学院 外文教研室,安徽 蚌埠233030)
基于认知风格差异的英语听说教学行动研究
李珂郭书法甄长慧
(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首先介绍了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特点,其次根据行动研究理论和框架,探讨如何在尊重学习者认知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其教学模式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分析评价、反思等,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英语听说教学;认知风格;行动研究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服务于高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努力使教与学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1]教学实践也表明,重视英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习者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认知风格研究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个具体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认知风格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本文基于认知风格主要维度之一的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就大学英语听说课进行关于教学行动的研究,以期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率及提升学习者听说能力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解决方案。
一、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
对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研究者试图寻找能够将个体区分开来的有别于人格、社会关系等的较稳定的个体特征,因而催生了大量与认知风格相关的研究。在认知方式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场独立/依存这组认知方式受到最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概念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的研究报告对随后数十年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研究中发现了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性,即场独立/依存的差异。场独立/依存反映了个体从整体场中感知分离而非镶嵌于场的程度,即个体分析性地感知事物的程度。[2]
“场依存型”(Field Dependence)指个体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显现出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他们在较模糊的情景中,依赖于外部社会线索做出认知判断。[3]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这种类型的人容易忽略问题的具体因素而被整体特征所左右。如,学习活动中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与肯定,喜欢与同学互助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指个体不易被周围环境支配,更倾向于以内部线索为认知判断依据,善于从整体中分离个别项目。具体到学习活动中,这种类型的学习主体善于分析和辨认每一个具体信息,不易受他人情感左右,喜欢自己钻研,喜欢探究发现式学习,学习中能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勉励完成任务。
(二)国内外学者对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研究
针对场独立/依存的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涉及如下方面:(1)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在外语学习中更具优势;(2)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在外语学习中更具优势;(3)场独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中各有优缺点;(4)教师的认知风格倾向对学生的语言习得有很大影响。
国内对场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期主要为引介性研究,介绍理论概念、国外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笼统讨论不同认知风格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起,探讨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增多,涉及认知风格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某一种能力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4]但总体来说,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而如何根据不同认知风格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听、说、读、写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仍是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基于认知风格差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行动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研究在英语教育领域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教学行动研究通常是指实践者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自主反思性探索,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从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问题,并被当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卢立涛、井祥贵认为,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行为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分析评价、反思等环节[5]。本文试图依据此框架解决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6-7]
(一)当前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方法,发现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如下一些突出问题:(1)在教学理念及内容方面,重视听力理解练习,忽视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训练;重视学习者听力技能的培养,忽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课堂氛围沉闷,进一步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欠多元化。因大班教学和课时所限,听说教学多是以语言信息输入为主,忽略或者难以顾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需求,难以体现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无法满足不同学生有差异的需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态度消极,对听录音、回答教师提问及教材练习题等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尤其厌倦,普遍觉得这种听力练习方式对他们帮助不大[8]。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在广泛征集专家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改进听说教学的行动策略:(1)改变传统的“课堂听力技能讲授、课堂听说训练”模式,构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听力技能—课内汇报小组成果—课内讨论评估—课后深化吸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兼顾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听说教学方法;(3)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分阶段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行动研究的实践
1.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学习者认知风格因材施教。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承认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性,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平台[9],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初期,运用镶嵌图形测验及课堂观察对学习者进行认知风格测试和评价,把握不同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特点;同时,引导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行为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两种类型认知风格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和环境因素方面,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与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合理设计适合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教学模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10]
2.丰富听说教学资源
在选取听说材料方面,应充分考虑场依存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学生的认知倾向。首先,遵循教材及课程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及相配套的视听材料;学期初征求学生意见,请他们从教材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再经教师遴选,作为听说练习的素材。其次,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风格及语言水平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补充不同类型的视听资源、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任务,如英语新闻、纪录片、英语美文音频、经典电影节选、名人演讲等。另外,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请每组学生每周分享一段视听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种材料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度等方面进行整合安排,不断完善课程资源。
3.改进听说教学设计
成立学习小组,每组8~10名学生,每组中都有英语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亦有认知风格倾向不同的学生。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与小组代表发言相结合的方法,兼顾场依存型学习者与他人共同学习的意愿,以及场独立型学习者单独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听说课堂不再完全由听力练习占据,而是小部分课堂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听力练习和技巧讲解,其余时间进行小组任务汇报或展示、口语练习、评价。因此,学生课前自主听力练习至关重要,安排课前听力任务时,将人文类、故事类的材料分配给偏向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将科技类、自然类的材料分配给偏向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每节课学生完成练习后,各组组员轮流代表本组交流主要内容和感想。鼓励学生以听力内容为话题在课下多交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请学生分组表演诸如商场购物、医患纠纷等情景短剧时,请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设计场景、编台词,当堂表演则由倾向场依存风格的学生完成。由于认知风格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得以丰富或呈现动态变化,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在听说课中听人文历史类型的材料时,也会加强对场独立认知风格学生的提问,激发他们对此类素材的兴趣;安排学生演讲或模拟BBC新闻播报时,也鼓励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生积极参加,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再如,让学生当堂听英语新闻后,请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生概括新闻要点,必要时做点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请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参与该新闻相关事件的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增强同学间的互动和团结意识。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教学实施中,将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每次小组活动展示都进行录像,一个月后教师针对上个月各小组录像中的优点和突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每学期评选出一个优秀小组、一个落后小组,评出6名优秀组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评价标准为:每月1次的听力小测验占30%,每2周1次的小组成果展示占30%,教师评价占30%,自评和同伴互评各占10%。
(四)分析评价
自从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以来,教师每周写教学周志,记录自己的感受与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每月写一次学习反思,从收获、问题、建议三个方面向教师反馈信息;学生还要记录自己每周听力训练的数量和时间,对学习行为进行自评。多方面收集教学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2015年6月笔者对两个班1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23份,有效问卷122份。随后针对调查结果,随机抽样了16名同学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6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提高,19.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有很大提高。5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有一定的提高,3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有显著提高。73.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听说课对他们帮助很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愿意积极完成课后的学习任务,愿意在课堂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觉得收益最大的听说活动是:新闻听写、模拟名人演讲、小组合作调查校园生活中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学生认为设计合理的课后任务有助于高效利用课外时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及提高口语水平。
(五)反思
此次听说教学行动研究历时一学年,在不断探索中收获良多。首先,增进了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绝大部分学生的态度端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其次,在教学反馈方面,定期师生面谈、课堂观察记录和反思日志等为师生双方都带来了很大收获。对学生而言,这些方式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加强显著增进了师生感情,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教师更加信赖,更加配合。对教师而言,师生面谈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的接受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提高教学成效。
此次行动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依据学生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要求英语教师在听说教学中既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兼顾认知风格差异突出的学生,如何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取一个最佳的“度”,这是有待于教师长期探索与反思的问题。同时,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开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活动较为耗时,需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如何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针对学生认知风格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实施英语听说课程行动研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解决了原有课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听说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尤其是听说的能力。教学行动研究不仅有益于学生,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经过一学年的行动研究,教师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勤于记录、勤于反思的习惯,对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次的行动研究也让笔者更好地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英语听说教学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8(5):4-11,17.
[2]Witkin H A,Moore C A,Goodenough R,et al. Field-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7,47(1):1-64.
[3]程宏宇.认知风格影响课堂学习行为机制初探―基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4-25.
[4]李志雪,李绍山.国内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关系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69.
[5]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8(1):49-53.
[6]McNiff J.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1988.
[7]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1,8(3):66-73.
[8]王艳艳,王勇.循环模式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行动研究探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1):49-54.
[9]曹春春,刘丽.学习者认知图式个体差异与英语个性化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15(2):49-54.
[10]陈莉,李劲超.外语学习者认知风格差异与外语教学[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2):84-88.
(责任编辑邓颖)
收稿日期:2016-04-1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14jyxm206);蚌埠医学院科研资助项目(Byky13100sk); 蚌埠医学院教研资助项目(jyxm1502);蚌埠医学院教研资助项目(jyxm1505)
作者简介:李珂(198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doi:10.16169/j.issn.1008-293x.k.2016.11.0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11-0061-04
Action Research of Teach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ased on Cognitive Style Differences
Li KeGuo ShufaZhen Changhui
(Department of English,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independent and field-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re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n, 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y and framework of ac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differences. The teaching mode includes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th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offered, the program implemented, effects analyzed and properly evaluated, reflections made, and fin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pecified.
Key words: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gnitive style; ac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