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2016-04-13周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儿童

周娟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周娟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作为当代国际发展的潮流,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试图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意义、现状、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影响因素

融合教育观念自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它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使其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1]。融合教育为在社交、语言和行为等方面均存在缺陷的自闭症儿童提供自然的社交环境与平等的学习机会,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安置形式,体现了教育机会平等与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2]。

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社交与学习机会的同时,由于自闭症儿童症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也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潜能,国外研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针对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是否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Harri对进入普通班级学习的自闭症儿童的IQ和语言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3];Stahmer对自闭症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功能性交流,社会技能和游戏技能是否获得发展进行了探索[4];针对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Little,L.对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遭遇同龄正常儿童欺凌的态度进行了研究[5];Chamberlain采用人际网络模型的方法对398名普通学生和17名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等等[6]。总体而言,国外融合教育针对自闭症儿童学业成就与社交技能的影响,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策略等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学业成就和社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全员参与的接纳态度,支持干预策略的效果监测等等。相比之下,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入教育的研究都有哪些成果呢?又存在哪些不足呢?鉴于此,本文试图梳理与分析国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意义、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总结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引起我国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并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意义研究

自闭症儿童由于以社交困难与语言障碍为主要的生理、心理缺陷,使其很难适应普通班级的正常学习生活。但有研究发现,由于融合教育环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与正常儿童沟通与交流互动的机会,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与模仿能力方面会有明显提高,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通过训练完全可以实现自理,自立。李春梅通过对全融合、半融合和非融合形态下的6名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研究发现,在融合教育模式下,教师及同伴的积极情绪和接触行为在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其影响更大[7]。魏寿洪通过对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发现,通过融合教育干预,该自闭症儿童基本能遵守课堂常规、问题行为有所减少,沟通技能增加[8]。因此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也有研究指出融合教育并不一定符合所有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班级中出现“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自闭症儿童自身的个体特征有关,同时也与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班级中接受的支持服务质量有关。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研究

我国实行融合教育多年以来,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总体而言情况不容乐观。以下将从融合教育的前期准备、学校的融合教育氛围、社会支持系统三个方面阐述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

(一)融合教育的前期准备。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普通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自闭症儿童创设一个安全的并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然而许多普通学校的准备工作并不充足。李永、陈洁认为,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在融合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适应安置、配套设施、一般学生受教育权、相关支持人员、一般教师专业能力、特殊教育成效、专业人员合作、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运行等诸多困境[9]。熊絮茸、孙玉梅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参与的探索发现,自闭症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缺乏适用的教材、专业教师和专门的教学资源[10]。另外,王梅认为,资源教室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政策支持欠缺,资源教师培养途径不畅,资源教室定位不准确等问题[11],这不仅仅影响了自闭症儿童学业成就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的融合教育氛围。在随班就读的理念下,普通学校并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融合教育氛围。首先,普通学校的管理人员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虽然是积极的,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温江通过对浙江省城市和农村92名普通小学和特殊学校的校长对全纳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对全纳教育的总体态度是乐观的,并且特殊学校校长比普通学校校长持更积极的态度[12]。叶增编、吴春玉等人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对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园长虽然对融合教育的实施表示支持,但在行政管理、人员配备、课程的支持等方面并没做特殊的安排[13]。其次,普通学校教师积极接纳自闭症儿童,并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然而由于缺乏特殊教育背景,不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出现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束手无策和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韩玉婷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进行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普通教师缺乏特殊教育背景,教育支持和教育策略不够[14]。刘春玲、杜晓新和姚健对357名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学校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但多数教师表示对于亲自教育特殊儿童有一种无力感,自感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15]。这可能主要与教师缺乏特殊教育背景和相关培训有关。第三,普通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比较积极,但是自闭症儿童无法与普通儿童成为真正的朋友,自闭症儿童仍然很孤独。普通儿童对自闭症儿童的拍手、尖叫、旋转等异常行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讥讽、嘲笑、漠视,给自闭症儿童带来许多困扰。Jones对普通班级中的43名自闭症儿童和43名普通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儿童普遍认为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亲社会行为较少,无法与他人有效的合作[16]。因此,如何使全员在态度上真正接纳并落实在具体行动积极支持自闭症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三)融合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仅仅依靠校内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医院、特教中心、康复中心、残联、兄弟院校等校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Peck等人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发现,人们反对融合教育,与是否有足够的支持融合教育的资源有关,如教员培训、课程计划,以及教师、家长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等[17]。苏雪云、吴择效和方俊明对上海市和合肥市14个教育机构的两类家长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进行了调查,显示,两类家长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态度总体积极[18];严冷对北京普通幼儿家长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显示,多数普通家长还是对融合教育持反对态度[19]。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首先可能与普通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有关,其次与普通班级老师的正确处理与积极有效的沟通有关,普通儿童没有受到任何不良影响,家长则不会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三、影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安置的因素

影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安置的因素很多,例如,学校配备的资源教室,相对应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自闭症个体的特征,社区,医院,家庭的相互配合等等。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育环境、个体特征和社会支持。

(一)教育环境。由于自闭症儿童自身的特点,正常的教育环境不适应他们的发展。物理环境的结构化改变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感到安全并顺利地适应环境,同时结合儿童视觉优势的特点,在特定的活动区域做出视觉线索的提示可以有效控制自闭症儿童的不良情绪,养成独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自闭症幼儿强烈的拒绝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特点使得他们很难顺利进园和适应园内生活[20]。教师、正常儿童如果能够在态度和行动上真正接纳自闭症儿童,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温暖的班级环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顺利融入班级环境,同时有利于与老师和正常儿童建立友谊。

(二)个体特征。自闭症儿童自身作为融合教育的主体是影响融合质量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已有研究发现,智商、年龄、语言能力和情绪行为都是影响自闭症儿童能否顺利实现融合的个体因素。李丹和田文雁通过个案研究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20名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和沟通、认知和学习技能是自闭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最基本条件[21]。王梅通过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思考,得出结论,孤独症儿童就学不仅考虑儿童的年龄、智力水平,儿童的愿望和情绪状态也是重要因素[22]。韩玉亭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相对稳定的情绪、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协调的动作及语言能力是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融合的基本条件。

(三)社会支持。全纳教育目的的成功实现需要对全纳性学习环境建构一个生态化的支持系统。在《特殊需要行动纲领》中首次提出:“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是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共同责任。”提倡学校、教师、家长之间应建立一种合作、支持性的伙伴关系,家长应被看做教育决策过程的积极伙伴[23]。融合教育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学校这一单一的力量,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家庭的力量不容忽视。家长越靠近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教育成效的影响越大。自闭症家长积极参与教育决策,为自闭症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与心理条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与随班就读和训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顺利展开和有效实施。

除此之外,社区、医院、康复中心和残联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校外资源,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有利于为自闭症融合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邵亚琴以社会企业和社会公益资源互助的社会介入方式推动自闭症康复机构与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24]。吴国栋以小组社会工作和个案社会工作为主要介入手法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活动实务与评估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宣传活动和自闭症慈善晚会等支持性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能够取得巨大社会反响,对构建一个接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起到推动作用[25]。

四、研究展望与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许多成果,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地方。首先,多数研究集中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干预训练,但对其干预训练的成效很少有研究,以及脱离干预地点能否做出正确反映,以及效果能否继续保持很少有研究做后期追踪。其次,研究的数量较少,干预效果的可推行太差,许多研究都是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能否推论到所有融合的自闭症群体中还值得怀疑。再次,同一问题的研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针对普通教师对自闭症接纳态度的研究,有特殊教育背景的老师比没有特殊教育背景的老师更容易接纳自闭症儿童。

展望未来,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问题的研究可以做出如下预测:第一,注重增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泛化效果。第二,增加样本数量,提高研究的可推广度。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增加信息的可靠性。第四,在研究内容上,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交质量、学业成就水平、影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37-49.

[2]连福鑫,贺会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0-36.

[3]Harris,S.L.,Handleman,J.S.Gordon,R.,et al.Changes in cognitive and language functio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1991(3): 281-290.

[4]13 Stahmer,A.C.,Ingersoll Brooke.inclusive programming for todd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outcomes from children [J].stoddler school.journal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04(2): 67-82.

[5]Little,l.Middle Class Mother Perceptions of Peer and Sibling Victimsation Amongst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and Nonverbal Learning Disorders [J].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2002(1):43-57.

[6]Chamberlain,B.O.,Kasari,C,Rotheram-Fuller.E.Isolation or involvement?The social network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cluded in regular education classes[J].Journal of Autiu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s,2007,(2):230-242.

[7]李春梅,林利,姚庆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治疗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5):543-545.

[8]魏寿洪.自闭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6):56-58.

[9]李永,陈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的困境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245.

[10]熊絮茸,孙玉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参与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4): 54-58.

[11]王梅.资源教室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8(12):16-18.

[12]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3]叶增编,吴春玉,廖梅芳.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7-11.

[14]韩玉亭.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4(7):86-90.

[15]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3):34-36.

[16]David,C.Cynthia,F.,Kevin,A.M.,etal.The use of video modeling via a video iPod and a system of least prompts to improve transitional behaviors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J].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10(2):103-115.

[17]peck c,hayden l,wandschneider m,etal.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reschools:a qualitative inquiry into sources of resistance among parents,administrators,and teachers[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J].1989(13):353-364.

[18]苏雪云,吴择效,方俊明.家长对于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调查 [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6-41.

[19]严冷.北京普通幼儿家长全纳教育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9):8-13.

[20]周念丽,张萌华,王爱娣,等.融合保教对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2005(Z2):7-8,20-21.

[21]李丹,田文雁.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基本条件[J].中国特殊教育,2003(6):78-81.

[22]王梅.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2-14.

[23]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5(12):7-11.

[24]邵雅琴.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的社工介入研究——以南京爱德儿童发展中心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25]吴国栋.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活动实务与评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郑丽娟]

G766

A

2095-0438(2016)07-0093-04

2016-04-18

周娟(1990-),女,河北沧州人,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自闭症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融合》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