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小学语文教材使用问题探析及对策

2016-04-13邵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校本

邵伟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陕西西安 710000)

聋校小学语文教材使用问题探析及对策

邵伟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陕西西安 710000)

通过探析当下聋校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现状,发现在使用聋校统编教材、普通学校教材以及自行开发校本教材等方式均存在弊端。文章提出面对聋校语文教材使用问题应该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优化、整合现有教材资料的同时大胆开发校本教材作为有力补充;在聋校教材与普校教材的转衔阶段做好教学支持,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聋生语言发展服务。

聋校;语文教材;使用问题;对策

教育部2004年《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应遵循聋生特点和规律,适应聋生的认知水平,联系聋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贴近聋生生活实际;教科书应体现时代要求、现代意识;教科书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聋生选择和拓展提供方便[1]。时隔20年,对比普通教育教材开发中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聋校教材编制工作一直难见明显的进展。目前国内聋校在语文教材的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形式:(1)沿袭使用全国聋校统编教材;(2)照搬使用普通学校教材;(3)使用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4)普通学校教材、全国聋校统编教材搭配使用。笔者作为一名特教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体验了这四种教材使用的过程和效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索了一些破解的对策。

一、目前聋校语文教材使用的问题

聋校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在具备“聋”这一特殊性的同时,聋校之间、平行班之间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而根据笔者对本省6所市属聋校的调查情况来看,聋校语文教材使用的随意性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教材选择的随意性和教材处理的随意性。在教材选择上,所调查的学校中,有一刀切使用全国统编聋校教材的;有全部使用普校教材的;还有小学使用全国统编聋校教材,中学使用普校教材的;笔者所就职的学校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使用全国统编聋校教材,小学四年级至高三使用普校教材,同时搭配使用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在教材处理上,所调查的学校均存在教师随意增加或删改课文内容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本人会根据个人好恶及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删除全国统编聋校教材里的部分课文,增加一些普校教材或校本教材里的课文,舍弃普校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和口语交际内容。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否科学?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一)沿袭使用全国聋校统编教材,限制师生的共同发展。全国聋校统编教材于1996年出版,经过20年来的聋校教学实践,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大部分师生通过学习都能很轻松地掌握教材内容。但在历史和社会现实发展的作用下,我们重新审视后不难发现教材里的不少问题。一是教材久未更新、课文插图简单粗糙,课文内容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不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理解,影响了聋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聋生将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带来困扰。二是聋校统编教材的信息量不足且缺乏科学性,有些课文内容和插图甚至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学校的广泛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聋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相对网络中丰富多样的普校教学资源而言,聋校统编教材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给教师备课和聋生学习带来了不便。

(二)照搬普校教材,为了融合主流忽视聋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思潮的推进,聋校使用聋校教材还是使用普校教材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使用普校语文教材的聋校大致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认为聋生和普通学生的学习发展存在共性,语文学习也一样。教育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的广泛植入,使得聋生的听力水平、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改善,丰富的普校资源不仅可以督促师生教学相长,还能提高聋校教学质量,与普通学校一致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聋生日后参加高考,融合主流社会;二是由于无合适教材使用,看到兄弟学校在使用普校教材,也无奈跟风使用普校教材。

然而,聋生的语文教学在遵从普通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进入21世纪,我国聋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残余听力较好的聋生在助听设备的辅助下,有效听力达到一定水平,经过聋儿语言康复机构的语言训练,大部分可以顺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继续选择留在聋校接受教育的聋生,或听力损失严重不具备发展口语条件,或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后仍然达不到去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普通教材的能力。以笔者执教的班级为例,班内有14名聋生,除3名为轻度听力损伤外,其余11人皆为中重度。一至三年级使用聋校教材时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还不错,到四年级使用普校教材后发现内容新颖、教学资源丰富,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吸引力和时代感的普校教材让我们师生陷入了窘境。

普校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地理、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课文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对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相对薄弱的聋生提出了挑战;很多普校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很难直接运用在聋校课堂上;普校一篇课文2—3课时的教学进度,在聋校教学中实施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笔者曾对普校四—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做过统计分析,发现每篇课文中平均有20多个词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音语调纠正、字形结构分析、词意讲解以及中国手语规范打法指导,此外,教学中还要涉及作者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简介,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特点分析、重难点探究突破、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指导。大部分学生一篇课文学完了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直接消化普校的教材内容。我们不得不正视聋生和普通学生在认知基础,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三)自行开发校本教材,缺乏有效指导,科学性、系统性不足。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立足学生需要,弥补现有的课程的缺陷。可见校本教材的功能在于补充而非替代。在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开发等教育思潮的引领下,很多聋校尝试编写校本教材,但是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对大多数一线特殊教育教师来讲有相当的难度[3]。目前,全国多所聋校推出了各自的校本教材,在“教师人人一校本”的口号和要求下,笔者所在学校也经过1年的时间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由于教师能力和精力有限,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专家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开发后未经科学的审核,在使用中对教材使用效果也没有配套的标准规范的考评体系。因此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四)普通学校教材和全国聋校统编教材搭配使用。聋校课改以来,很多聋校在教材使用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很多学校把普校教材与全国聋校统编教材搭配使用,有的聋校小学三年级以前使用聋校教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使用普校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有的聋校一年级使用聋校语文教材,二年级开始使用普校语文教材;还有的聋校给老师和学生既配备了普校教材又配备了聋校教材,这样的做法看到了两版教材各自的优缺点,旨在双本齐下,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不过这种移花接木的教材搭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两版教材简单拆解组合的问题,况且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差别较大,聋生内部学习能力差异显著,两版教材在转换使用的过程中加大了语文教学补偿的难度,很多聋生出现适应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等教学措施,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破解对策

有关新版全国聋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一直是“久闻楼梯响,不见佳人来”。在新教材没有正式出台前,作为聋教育工作者,如何立足聋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性,面对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使用的问题,组织好聋校语文教材,突出语言沟通与交往的工具性的同时兼顾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好地为聋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支持。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多年来在语文教材使用上的探索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辩证地看待语文教材使用问题。何谓教材?《教育大辞典》中对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4]。即使教科书,也存在着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可见,教材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材不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版本的教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材观,辩证地看待各个版本的教材问题。聋校语文教材是为语文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聋校语文教学活动重在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促进聋生的沟通与交往。因此,凡是能满足聋生语言学习需求,有利于聋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材都可以作为聋校的语文教材。聋校教师不应把聋生的语文教学固化在对某单一版本语文教材的学习上,而应当打开视野,立足聋生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树立多元化的教材观,汲取各个版本教材的精华,开发一些能切实提高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不断丰富和完善聋校的语文课程资源。

(二)优化整合教材资料,促进聋生语言、思维和情感共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心理所的专家们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成果对北京和上海地区的5—15岁的聋生和普通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学聋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比同龄健听学生落后2—3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逐渐缩小,中学聋生比同龄健听学生落后1年左右。普校教材知识量大,重视抽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这有利于促进聋生思维的发展,但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聋生语言信息的接受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滞后于普通学生。视觉优先的学习方式,相对封闭的成长环境使得聋生的学习多以具体形象思维见长,对抽象、复杂的高级情感缺乏深刻理解。笔者认为,聋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准确认识聋生语言、思维发展的实际特点,坚持发扬聋校语文教材紧扣语言知识积累,重视语言再现和语句训练的传统,借鉴普校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新颖多样、文质兼美及情感教育丰富的特点,以校本教材为补充,多角度、全方位整合、优化聋校语文教材资源,充分发挥聋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握聋生语言、思维和情感培养的最近发展区,使其共同发展。

(三)争取家长支持,辅助学生做好课文预习和巩固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在语文教材开发探索时期,曾采取小学一至三年级学习聋校教材,从四年级开始转用人教版普校教材。聋校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总量为2057字,人教版普校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总量为3000字。差异如此大的识字量,使得聋生转学普校教材后,在字词掌握、课文理解、学业考试中困难重重。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笔者了解到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辅导孩子学习时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进行。为了更好地帮助聋生适应普校教材的学习,为了获得家长更多的教育支持,笔者利用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建立了家长学校,把课文预习任务、当天作业、课程讲义、微课视屏、课后复习计划等资料发到家长群共享,利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同时考虑到聋生语言沟通的特殊性,笔者推荐家长学习《中国手语》词典,并定期制作和发送一些手语视屏,方便家长掌握手语,指导聋生的学习生活。比如,在给四年级聋生讲解普校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涉及到了地质学里面的冰川运动,课文生词多,篇幅长,与学生生活经验较远,学生看完了也多半是一知半解。为此笔者把课文中的字词知识、冰川运动的视屏和科普文章发到家长群,由家长辅导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和家长的讲解,学生对冰川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学习也有了兴趣,在重难点突破时,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表现得很出色。

(四)教材转衔循序渐进,引进普教活水、坚持聋校语文教学根本。聋普教材转衔阶段应设置1—2年的过渡期。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做法是从三年级就开始穿插少量普校二年级的课文进行学习,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磨合、适应的阶段,不至于出现四年级的时候转得太突然。同时,根据文献调研笔者发现,一些使用普校教材的南方学校还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10人以上的班分流设立平行班。这样利于老师进行专门辅导、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应立足聋生语言能力实际,合理调整聋校课程的培养目标。普校课堂重视课文修辞方法、写作方法分析,情感态度的培养,聋校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参考借鉴普校课堂教学但不可照搬,仍然要坚持以字词教学,书面语言能力运用为根本的做法。

综上所述,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拥有自身的局限性,聋生的语文教学的材料不应限于某一版教材课文的讲解,语文教学活动也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聋校教材的功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师有教本、学生有学本,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其最终的目的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聋生实现终身发展,使他们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提升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面对聋校语文教材的使用问题,应当以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形成更加科学的聋校教材内容体系,并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聋校语文教学中来,参与到聋生的语文学习中,将聋生的语言教学辐射到方方面面。

[1]王莉晓.新课改背景下聋校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许小燕.聋校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的理性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2(3):30-32.

[3]高磊,兰继军,王疆娜.聋校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10(8):32-36.

[4]张焕庭,李放,张燕镜,等.教育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2-113.

[责任编辑 刘金荣]

Problem sand Strategies of Using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in Primary School for the Deaf

Shao Wei

(Xi’an Second School for the Deaf,Xi’an,Shanxi 710000)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schools for the deaf,there ar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the simple use either of state-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chools for the deaf,or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ed by schools for the deaf.Therefore,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schools for the deaf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teaching materials,using network platform to make parents participate in tutoring children’s homework,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developing the school textbooks as a strong supplement,improving teaching support services in the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to general schools’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These measures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the deaf.

schools for the deaf;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using problems;strategies

G762.4

A

2095-0438(2016)07-0045-04

2016-03-05

邵伟(1989-),男,陕西宝鸡人,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聋生书面语教学。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