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地区师资缺乏问题

2016-04-13李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师

李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浅议农村地区师资缺乏问题

李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在中国,教育一直是以城市城市为重心,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教育之本,只有保证教师数量,引导和鼓励去人们去农村地区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教师缺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缺乏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据此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教师缺乏;现状;原因;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但是,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教育就应该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重心始终在城市,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关注度不高,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教师缺乏问题,严重束缚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农村教师缺乏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部分地区教师缺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缺乏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据此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 农村地区教师缺乏的现状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14.3万人,而农村地区教师仅有330多万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22%。而且这330多万人却要承担大约9000万农村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农村地区每一位教师就要负责教授27名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教授比是1:27,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比例1:18,并且农村教师数量正在不断流失和减少,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拉大。还有许多农村地区除了语文、数学等科目不缺乏教师外,很多科目例如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缺乏严重。一些学校师资紧缺,有很多教师不得已而身兼数门课程,一些学校甚至很多科目都无法开课。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数量短缺问题。

总体来看,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是教育的“育秧师”,教师的数量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引导和鼓励人们到农村地区教学,增加该地区的教师数量,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解决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难题,不断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 部分农村地区师资缺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地区教师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总结。

2.1 客观原因

2.1.1.社会因素

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教师公务员制度未能确定,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社会医疗、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待遇等仍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而且全国性的中小学教师流动法规也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这都导致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不能有效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高,任教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教师的缺乏。

政策偏颇。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的教育主要以城市为重心,对农村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经费投入以城市地区为主,农村地区投入较少;教师培养以城市为重点,农村地区教师受关注度不高,一些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这些地区的教师补贴、福利等较少;农村教师编制相对缺乏,低于城市编制水平。这些政策上的不均衡导致一些人更乐意去城市或者相对的发达地区任教,而农村地区的任课教师严重不足,导致这些地区的教师缺乏。

编制紧缺。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学校分散、规模较小、待遇不高等实际情况,在制定编制时与城市标准相同甚至更低。而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地区学生人数众多,分配的编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使得这些地区学校编制缺乏,再加之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难以补入,最终导致教师资源的紧张。还有一部分地区非教学人员占用编制较多,而实际任课教师缺乏,仍需要补入新教师,却由于编制有限而难以实现,最终导致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流失严重。农村地区的教师不断地流失是这些地区教师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地区的教师由于待遇不高、工作环境差、管理不科学、晋升机会少或者对子女未来的考虑等原因,不断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涌入,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农村地区教师的流失,使得该地区师资紧张。

2.1.2.物质因素

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比较艰苦。这些地区的教师工资普遍不高,福利待遇不好、晋升机会小、财政补贴少等,甚至一些地方交通不便、语言不通,这些都与城市的教学条件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每月工资都不足1000元,只能维持其基本生活,有些地方甚至连教师的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一些人更乐意去环境更好、福利更高的城市教学,去追求更高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教学。比如说今年的1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了一位乡村教师宋玉兰的维权案。虽然经过维权,她的工资由每月150元涨到了900元,但还是远远低于全国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照这样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受物质因素的影响而离开农村地区,最终将会导致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止步不前。

2.1.3 管理因素

结构调整不合理。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缺乏严重,外来教师或新教师又补入不足。所以,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只能在该地区的教师内部实行结构性的调整。许多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教师缺乏,就从初中抽调优秀教师来高中任教,导致初中教师资源紧张;而初中教师缺乏在从小学抽调教师教授学生,以此来缓解学校教师数量缺乏的压力。这种逐层的抽调虽然暂时解决了该学校教师缺乏现状,但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被抽调的中小学教师缺乏问题更为严重,有些被抽调的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导致该地区教育水平的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管理方式不科学。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激励机制不健全,职称评选混乱,晋升机会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较少等原因,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一些教师努力付出后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产生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最终决定放弃在该地区继续任教,向管理科学、公平的学校流动,这也造成了一些学校的教师缺乏问题。

2.2 主观原因

很多人对农村地区主观上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农村地区教学和生活环境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不高,而且生活得不到保障;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较低,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较低,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出于对自己自身的发展和未来子女的教育等问题的考虑,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教学,甚至有些人都会出现排斥的心理。有些人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想过安逸的生活,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把国家需要和自己的职业选择相结合。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语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都与城市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迫于人际关系等最终使很多教师放弃了农村地区。这些主管偏见制约了很多教师对于农村地区的选择,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缺乏。

以上多种原因共同发挥作用,最终才导致了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缺乏的现状。而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解决这一问题就刻不容缓。

3 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缺乏问题的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的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缺乏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地区教师缺乏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变。因此,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此来解决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

3.1 客观对策

制度保障。到目前为主教师的地位还没有确立,所以,国家应该确立教师的公务员地位,将教师纳入公务员制度。同时还要完善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医疗、养老、福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实现教师的有效补充和有序流动,使得城市地区的教师能够流动到农村地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此缓解农村地区教师紧张的压力。

政策倾斜。为了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对农村地区予以一定的倾斜。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编制,继续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教师、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政策,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并适当的给与农村地区教师更多的福利和优惠政策等,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或者教师去农村或偏远地区地区任教。

提高待遇。国家要大力加强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经费管理等,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尽量满足农村教师的日常需求,缩小城乡教师间待遇差距,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工作、交通环境,采取奖励工资、额外晋级等方式予以鼓励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农村地区的教师无后顾之忧,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任教。

规范管理。农村地区的学校应该实行科学、规范、人性化管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创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农村地区的学校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来农村地区任教。

加强监督。为了保证制定的制度和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农村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和反馈,确认国家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落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加强不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切实保证农村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运行。

资源共享。针对农村地区教师不足的现状,仅仅增加教师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城市资源与农村地区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名师效应,在城市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去农村地区执教。建立定期教师流动制度,组织退休教师、富有爱心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任教等,使城市教师资源与农村地区共享,缓解这些地区教师紧张的压力。同时,我国还可以大力发展网络和互联网的设施的建设,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等进行互联网学习,较快的接触新鲜事物,达到“一师多用”的效果,以此来缓解教师紧张的压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3.2 主观对策

转变观念。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改革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名利等选择在城市任教。因此要转变人们这种只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去农村地区环境艰苦、最需要教师的地方任教,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增强职业幸福感。在现实社会中要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农村地区的教师同样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与敬佩,而且更值得我们钦佩。使农村地区的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教师缺乏问题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师资缺乏问题,才能为该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增添活力,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一份力。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教育)[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09):47.

[3]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的社会分析[期刊论文]-文教资料[J].2005,(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C913

A

1672-2094(2016)05-0042-03

2016-08-12

李 娜(1992-),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教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