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中译本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6-04-13张桂权
张 桂 权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成都 610066)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中译本存在的一些问题
张 桂 权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成都 610066)
关文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翻译家,他曾经翻译过关于经验论、唯理论以及康德哲学的著作,为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时代所限,他的许多翻译著作又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误译。例如,他译的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就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曲解了贝克莱的意思。根据笔者新译的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对比关译本,列出有重要分歧的地方24处,并加以分析,这对于我们如何理解贝克莱哲学、对于西方哲学的中文翻译都是有意义的。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中译本;张桂权中译本
关文运先生(1904-1973),原名关其桐,是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翻译家。
他于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在校期间追慕胡适、常乃惪等人的学问,与胡适等结识,是胡适的私淑弟子。毕业后即由胡适介绍,任职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从事西方哲学著作的翻译工作。他译有培根的《新工具》、《崇学论》,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应译为《人类理智论》),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1]、《巴克莱哲学对话三篇》[2]、《视觉新论》[3],休谟的《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应译为《人类理智研究》),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等。他较全面地将经验论、唯理论和康德的著作翻译到中国来,这对于推动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功不可没。
但是,应当指出,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关先生本人对西方哲学理解的局限,他的译本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他翻译的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中,问题还比较突出。于是,在去年夏天,我放弃其他研究工作,专心来翻译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我在翻译中对照了关文运先生译、洪谦先生校对的中译本[1](这是国内唯一在用的《人类知识原理》中译本)。关译本在一些地方给我启发,这是我要感谢关先生和洪先生的。同时,我又发现我的译本与关译本有很多不同①,甚至是对立的翻译。我把这些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译文一一列出来,竟有60多处。在本文中,我将列出比较重要的24条,进行对比和简单分析,请读者来辨识和判断。我相信,这一工作不仅对于我们如何理解贝克莱哲学有意义,对于西方哲学的中文翻译也是有意义的。
在下面,我先列出我与关译本有重大差异的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的英文原文②,再分别列出关的译文和我的译文(本文中称为“张本”),最后再进行分析。
一 导论部分
1(16)③.For Example, Having demonstrated that the three Angles of an Isosceles Rectangular Triangle are equal to two right Ones.[4]16
关本:就如我虽然证明了一个直角等边三角形的三角等于两直角。[1]12
张本:例如,已经证明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三只角等于两直角。
分析:Isosceles的意思是“二等边的,等腰的”,关本选了“等边的”把“二”丢了,出现错译。
2(18).And surely nothing of less extent than Reason it self could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an Opinion so universally received.[4]18
关本:实际上,比理性的范围小,而且同时又可以为众所公认的莫过于语言了。[1]14
张本:不用怀疑,像理性自身一样广泛的东西,才能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意见的来源。
分析:nothing of less extent than Reason的意思是“与理性范围一样大的东西”(即“语言”),关本竟译成了“比理性的范围小”;至于对后半句“could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an Opinion so universally received”的翻译,关本的译文完全不可理解,原文根本没有提到“语言”。
3(19).In Algebra, in which though a particular quantity be marked byeach Letter, yet to proceed right it is not requisite that in every step each Letter suggest to your Thoughts, that particular quantity it was appointed to stand for.[4]19
关本:就如代数中所用的字母似的,在这里,每个字母虽标记着一个特殊的数量,不过即在正确推论中每一个字母也并不必在每一步中,都要在你的思想中提示出原来所表示的观念。[1]15
张本:在代数中,虽然特殊的量由每个字母来标明,但是在全程推演的时侯,并不是在每一步每个字母都向你的思想表示,它是被指定来代表那个特殊的量的。
分析:在that particular quantity it was appointed to stand for中,it指代“字母”,这半句的意思是“字母被指定来代表那个特殊的量”,关本译成“提示出原来所表示的观念”。我们无法理解关的译文。还有,proceed right中的right是“全程”而不是“正确”的意思。
4(20).It will be found that when Language is once grown familiar, the hearing of the Sounds or Sight of the Characters is oft immediately attended with those Passions, which at first were wont to be produc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Ideas, that are now quite omitted.[4]20
关本:可是在语言惯熟之后,则我们一听字音、一见字形,就可以立刻生起那些情感来,毋需乎观念的媒介。[1]16
张本:人们会发现,当语言变得熟悉之时,则一听字音、一见字形,就经常直接伴随着那些强烈情感,那些强烈情感最初习惯于由观念的介入而产生,而现在观念则被完全省略了。
分析:attended with的意思是“被……伴随”,关本译成了“生起”; which at first were wont to be produc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Ideas, that are now quite omitted这么长的一句话,关本草率地译成了“毋需乎观念的媒介”。
二 正文部分
5(5).And is it possible to separate, even in thought, any of these from Perception? For my part I might as easily divide a Thing from it Self. I may indeed divide in my Thoughts or conceive apart from each other those Things which, perhaps, I never perceived by Sense so divided.[4]26
关本:在思想中,我们能把它们和知觉分离开么?在我自己,这是不易做到的,就如我不易把事物和其自身分开一样。诚然,有些事物,我虽然不曾借感官知道它们是分离的,可是我也可以在思想中把它们彼此分开。[1]22
张本:即使在思想中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种能够与知觉分离吗?就我而言,我容易把事物和它自身分开。实际上,我可以在思想中把那些也许我绝不能通过感官分离地感知的事物相互分开,或设想它们是分开的。
分析:For my part I might as easily divide a Thing from it Self这句的意思很明白:就我来说我容易把一事物同它自身分开,关本竟译成了相反的意思“不易分开”。贝克莱在这里讲的意思是:一事物与对该事物的感知是不能分开的,但在思想中事物是可以分开的。贝克莱接下来就说:“比如,我想象一个人的躯干没有四肢,或想象一支玫瑰的香味而不想到这支玫瑰本身”[1]22。对此,关本显然没有理解贝克莱的意思。
6(11).Again, Great and Small, Swift and Slow, are allowed to exist no where without the Mind, being intirely relative, and changing as the Frame or Position of the Organs of Sense varies. The Extension therefore which exists without the Mind, is neither great nor small, the Motion neither swift nor slow, that is, they are nothing at all.[4]28
关本:复次,所谓大、小、快、慢我们都公认为是在人心以外存在的,因为它们完全是相对的,是跟着感觉器官的组织或位置变化的。因此,存于心外的广延便不是大,也不是小,存于心外的运动,既不是快,也不是慢,它们是根本不能存在的。[1]24-25
张本:还有,大和小,快和慢,被承认是不能在心外存在的,它们完全是相对的,会随着感官的构造和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心外存在的广延既不大也不小,心外存在的运动既不快也不慢,即它们根本什么也不是。
分析:对Great and Small, Swift and Slow, are allowed to exist no where without the Mind,关本完全误译,把原义译反了。关本似乎认为no …without… 是双重否定,而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所以译成了肯定句式。对they are nothing at all,关本的译文也不准确。
7(18).But they do not inform us that things exist without the Mind, or unperceived, like to those which are perceived.[4]31
关本:不过它们却不会告诉我们说,心外有一些东西存在着,虽不被我们所感知,却与所感知的东西相似。[1]27
张本:但它们并没有告知我们,在心外存在或未被感知而存在的一些事物,与那些被感知的事物相似。
分析:对that things exist without the Mind, or unperceived, like to those which are perceived.关本把句子断在the Mind,故有上译。但这样的断句有问题,贝克莱经常把without the Mind, or unperceived连用,意思为“在心外或不被感知”。
8(20).In short, if there were external Bodies, it is impossible we should ever come to know it; and if there were not, we might have the very same Reasons to think there were that we have now.[4]32
关本:简单地说,如果有外界物体存在,那我们是不能知道它们的;如果没有,则我们有同样理由相信,自己会有现在所有的外界物体。[1]28
张本:总之,如果存在外部物体,我们不可能去认识它们;如果不存在,则我们有同样理由认为,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仍然存在。
分析:there were that we have now(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仍然存在)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关本的意思完全看不懂——大概是把that理解为“外部事物”了。贝克莱的意思很清楚,外部事物不是观念产生的原因,没有外部事物,我们照样有观念。他在前面第18节说得很清楚:“外部物体的假设对于我们的观念的产生来说是不必要的”[1]27。
9(45).He will consider whether he means anything by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an idea, distinct from its being perceived.[4]42
关本:希望他考虑考虑:不被感知的观念的真实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1]39
张本:希望他考虑一下:他用一个观念的实际存在所指的东西与这个观念被感知,究竟有无区别。
分析:关本译文的意思尽管大体符合贝克莱的原义,但没有把贝克莱想问的东西表达出来。
10(57).Secondly,because the supreme spirit which excites those ideas in our minds, is not marked out and limited to our view by any particular finite collection of sensible ideas, as human agents are by their size, complexion, limbs, and motions.[4]48
关本:第二,最高的精神能在我们的心中刺激起那些观念来,可是我们看不到可感观念的任何特殊的有限制的集合体,会把它标记出来,一如人类被其大小、容貌、肢体和运动所标记的那样。[1]45
张本:第二点,虽然最高精神在我们心中刺激起那些观念,但他不是通过任何特殊有限的感觉观念的集合来标记的,就如人类是通过他们的大小、肤色、肢体和运动来标记的一样;他也不受我们的视域的限制。
分析:关本漏译了“limited to our view by…”,即“也不受我们的视域的限制”。
11(66).Hence it is evident, that those things which under the notion of a cause co-operating or concurr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s, are altogether inexplicable…[4]53
关本:显然看到,我们所认为原因的那些事物,所认为能产生结果的那些事物,虽然完全不可理解……[1]50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为什么上述斜向垂直环流圈在某一时段能够形成而在另一时段不能形成的原因则还需进一步探索。
张本:显然,按照原因共同作用或同时发生以产生结果的观点,那些事物是完全无法解释的……
分析:对主句those things…are altogether inexplicable,关本和张本的理解都没有分歧,但关本用“所认为原因的”“所认为能产生结果的”来修饰“那些事物”,就使人难以理解了。原义是“在……观点之下”(under the notion of…),那些事物不能得到解释或说明。贝克莱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靠自然原因而要用上帝来解释事物,关本显然没有理解这一点。
12(70).To remind him when and what ideas to imprint on our minds.[4]55
关本:使上帝记忆起,在什么时侯,并应用什么观念来刺激我们。[1]52
张本:提醒他:什么时侯、把什么观念印入我们心中。
分析:关本把what ideas to imprint on our minds译成“应用什么观念来刺激我们”,完全不合原义。
13(81).For any one to pretend to a notion of entity or existence, abstracted from spirit and idea, from perceiving and being perceived…[4]59
张本:一个人如果自称有一个从精神和观念、从感知和被感知中抽象出来的实在物或存在的意念(概念)……
分析:abstract作形容词用时是“抽象的”意思,作及物动词用(与from连用)时,意思是“从……提炼、取出、抽象、拿开、除去”。关本选择了“拿开、除去”的意思。但关本没有注意到,贝克莱在这一节批评抽象观念;若译成“离了”,贝克莱对“抽象观念”的批评就落空了。
14(98).Whenever I attempt to frame a simple idea of time,abstracted from the succession of ideas in my mind, which flows uniformly, and is participated by all beings, I am lost and embrangled in inextricable difficulties.[4]67
关本:在我看来,时间之成立是由于在我心中有连续不断的观念以同一速度流动,而且一切事物都是和这一串时间有关的。因此,任何时侯我如果想离开那一串观念来构成一个简单的时间观念,则我总会迷惑起来,陷于不可脱出的困难中。[1]64
张本:每当我试图形成一个简单的、从我心中观念的连续——观念的连续均匀流动、为所有存在者所参与——中抽象出来的时间观念时,我就迷失了,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中。
分析:这是一句较难处理的文字。句子的结构不复杂:Whenever I attempt to…是从句,I am lost and embrangled…是主句。但是,从句较难处理:which是代表time还是the succession of ideas,会产生歧义,具体分析来看,应是代表后者。abstracted from的意思是“离开(了)”还是“从……抽象”?我认为是后者,因为贝克莱一直批判抽象观念。在涉及“时间”观念时,他认为“时间”不能从观念的连续中抽象出来,即隐含了“时间就是观念的连续”的意思。这样来看,关本“在我看来,时间之成立是由于在我心中有连续不断的观念以同一速度流动”,似乎不错。但是,贝克莱没有明确这样讲,关本用“在我看来,时间之成立”的短语是解释性的添加,这在翻译中是忌讳的。还有,关本把一句话,翻译成两句话,就会有重复词语、增加词语的麻烦。我的翻译则用破折号表示对“观念连续”的说明,层次更清楚。
15(98).Time therefore being nothing, abstracted from the succession of ideas in our minds.[4]67
关本:实在说来,离了心中观念的前后相承,时间是不能存在的。[1]64
张本:因此,时间决不是从我们心中的观念的连续中抽象出来的东西。
分析:关本译文是明白的,容易理解,但不合原义。贝克莱一直批判抽象观念,所以abstracted from只能译成“从……抽象(被抽象)出来”;nothing一般译为“无”或“什么也不是”,在这里是强调“决不是……东西”,因为贝克莱在前面列举了如果认为时间是抽象的时间观念会带来的两种荒谬说法,在这里得出的是结论。关本将nothing译为“不存在”,显然没有明白贝克莱仍然是在批判抽象的(时间)观念。
16(99).All which depend on a two-fold abstraction: first, it is supposed that extension, for example, may be abstracted from all other sensible qualities; and secondly, that the entity of extension may be abstracted from its being perceived.[4]67
关本:这些荒谬的见解都依靠于两重抽象作用。第一,人们假设,广延可以离开一切其他可感性质;第二,他们以为广延的存在可以离开其知觉。[1]65
张本:所有这些都依赖双重的抽象:第一,例如,广延被认为可以从所有感性性质中抽象出来;第二,广延的存在(entity)可以从它的被感知中抽象出来。
分析:关本的问题还是在abstracted from这个词组的翻译上。这句话的开头说得很清楚:“所有这些都依赖双重的抽象”,下面的第一和第二的内容都是在说明这“双重的抽象”。“abstract”一词或词根出现三次,强烈表明了贝克莱的意图,关本把abstracted from译成“离开”以后,我们就看不见贝克莱批判“抽象”的意图了。
17(100).What it is for a man to be happy, or an object good,everyone may think he knows. But to frame an abstract idea of happiness, prescinded from all particular pleasure, or of goodness, from everything that is good, this is what few can pretend to.[4]68
关本:离了一切特殊的快乐,要使一个人幸福,或成为幸福的人,离了一切的善事,要使一个人还能成为善人,那真是少有能够做到的。[1]65
张本:每个人可能认为自己知道,对人来说什么东西是使人感到幸福的(happy),或什么东西是善(good)的对象。但是,如果同所有特殊的幸福分开以形成一个抽象的幸福的观念,或者同每一件善的事情分开以形成一个抽象的善的观念,这几乎是没有人自称能做到的。
分析:What it is for a man to be happy, or an object good,everyone may think he knows.关本为什么没有这一句的译文,让人不解。第二句:But to frame an abstract idea of happiness, prescinded from all particular pleasure, or of goodness, from everything that is good, 其意思很明白,但关本没有把两个关键词汇an abstract idea of happiness(抽象的幸福的观念),an abstract idea of goodness(抽象的善的观念)译出来,竟然还出现了“离了一切的善事,要使一个人还能成为善人”的离奇译文。贝克莱这段文字是针对柏拉图的一般理念(观念)的,除了这里的“幸福”“善”,下文还讨论了“正义”和“美德”。
18(106).For we are apt to lay too great a stress on analogies, and to the prejudice of truth, humour that eagerness of the mind,whereby it is carried to extend its knowledge into general theorems.[4]70
关本:因为我们往往着重各种类似关系,并且迎合我们的急性,把我们部分的知识,扩展成普遍的公理;那实在是有损于真理的。[1]68
张本:因为我们容易过于看重相似性,容易损害真理,容易迁就心灵的急性:急于把心灵的知识扩展为一般定理。
分析:to extend its knowledge into general theorems 中的its knowledge表示“心灵的知识”,但关本译成“我们部分的知识”,这很费解,大概是想和后面的“一般定理”形成对照;另外,关本把theorem译成“公理”也不妥。
19(107).I must confess, I see no reason, why pointing out the various ends, to which natural things are adapted, and for which they were originally with unspeakable wisdom contrived, should not be thought one good way of accounting for them, and altogether worthy a philosopher.[4]71
关本:我承认,我并没有理由说,指出各种自然事物的终极目的,是不可以认为是解释它们的一种妥善方式,不是完全值得哲学家来从事的,因为造物主原来正是用说不尽的智慧照着那些目的把各种事物造成的。[1]69
张本: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理由说,指出自然事物所适应的各种目的,为了这些目的自然事物最初才被不可言说的智慧设计出来:这不应该被认为是解释自然事物的一种好方法、完全值得哲学家去采用。
分析:关译本将原文连贯的文字打乱后,其译文很费解。另外,关译本随意地将the various ends, to which natural things are adapted译成了“各种自然事物的终极目的”,这是不应该的。
20(111).And relative space to be the measure thereof, which being moveable, and defined by its situation in respect of sensible bodies, is vulgarly taken for immovable space.[4]73
关本:相对的空间乃是绝对空间的量度,它是被动的,而且它的位置是被可感的事物所确定的,不过一般人却误认为它是不动的空间。[1]70
张本:而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量度,是可动的;就可感物体而言其相对空间由其位置来规定的,通常它被认为是不动的空间。
分析:对defined by its situation in respect of sensible bodies的翻译,关译无法理解。在关译的“它的位置是被可感的事物所确定的”中,“它的位置”指什么,根据前面所言,应指“相对空间”,那这一句就变成了“相对空间的位置是被可感的事物所确定的”,这是什么意思?关本没有注意到,and defined by 是和前面的be the measure是并列的。也就是说,defined by的主语仍然是relative space(相对空间)。所以,and之后是在讨论可感物体的相对空间是什么样的。
21(116).And in proportion as the resistance to motion is lesser or greater, I say the space is more or less pure.[4]75
关本:按照运动所遇的阻力之或大或小,我们可以说空间是较为纯粹的,或较不纯粹的。[1]74
张本:与运动受到的阻力或小或大成正比,我就说那空间是较纯粹的或不大纯粹的。
分析:in proportion as的意思是“按……比例”,所以后面的空间“较纯粹的或不大纯粹的”,是与前面的“与运动受到的阻力或小或大”成比例的。关本的对比是相反的:运动所遇阻力大,空间较纯粹;阻力小,空间较不纯粹。这显然违背了原意。
22(121).And lastly, the notation of the Arabians or Indians came into use, wherein by the repetition of a few characters or figures, and varying the signification of each figure according to the place it obtains, all numbers may be most aptly expressed: …And agreeably to those conditions of the simple and local value of figures, were contrived methods of finding from the given figures or marks of the parts, what figures and how placed, are proper to denote the whole or vice versa.[4]78
关本:最后,印度或阿拉伯的记数法又通行起来。他们只重复少数的字或号码,并且按照各号码的地位把它的意义改变了,就会把各种数目表示出来。……此外,人们还按照号码的简单的和位置的两重价值,根据各部分数目的号码和标记,想方法知道号码如何安置,就可以表示全体的数目(如加法和乘法)。[1]76-77
张本:最后,阿拉伯或印度的符号开始使用,只需重复少量的字符或数字,并且根据每个数字获得的位置而改变其含义,这样所有的数目都容易表达了④。……此外,人们根据数字的简单值和位置的值⑤的情况,就能设法从给予的部分数字或记号(marks)中,找出什么数字和位于何处是适合用来表示全体的,反之亦然。
说明:这是关译本中完全叫人读不懂的一节。我在这里只选了两句英文加以说明。
第一句,在varying the signification of each figure according to the place it obtains(根据每个数字获得的位置而改变其含义)中,the place的意思是“数位”、“位置”,即个、十、百、千、万……。比如369中,9在个位表示“九”,6在十位表示“六十”,3在百位表示“三百”。贝克莱这里提到的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关译本显然没有理解贝克莱的原意和阿拉伯计数法。第二句,意思是接上面的。说的是,人们只要给出数字的简单值(0-9中任何几个数字)和这些数字的数位(个、十、百、千、万等),就能把这个数目(全体)表示出来,反之亦然。比如,给出万位9、百位3、个位5,其余位数为0(部分),就能得出90305这个全体。反之,从90305中,我们就知道9在万位,3在百位,5在个位,0在千位和十位。关本错误地认为这是在讲加法和乘法的情况,所以自己加上了“(如加法和乘法)”。
23(133).And allowing them a subsistence of their own out of the minds of spirits…[4]84
关本:并且承认它们是在精神的心灵以外的一种实体……[1]83
张本:允许它们离开精神的心灵而独自存在……
分析:这里的“它们”指的是“不思想的东西”(物质或有形对象)。句子很简单,但关本把subsistence译成“实体”,不大恰当。Subsistence虽然有“存在物、实体”的含义,但后面带有of their own(具有它们自己的,独自的)的片语,将其译成“实体”就不恰当了。还有,如果subsistence是“存在物、实体”,那就应该用复数,而不是单数;subsistence当“存在”讲时,就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复数。
24(146).That they belong to the aforesaid spirit, who works all in all and by whom all things consist.[4]90
关本:这些品德只能属于前说的精神:因为他是权力最高,一切事物都是依靠于他而存在的。[1]88
张本:它们都属于前述的那个精神,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⑥,万有也靠他而立⑦。
分析:“who works all in all”与“by whom all things consist”都出自《圣经》,关本没有查对中文版《圣经》[5],出现误译。只有联系《圣经》上下文,才能准确翻译。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 结论
最后,我们对前面的译文对照和说明做一简单总结。关译本的误译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由单词的误译造成的。比如,1、3、18条就是这样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是很多。第二类,由于不小心或误解了原文的句子,造成了误译。比如,2、4、10、12、19、20、21、22、24条属于这种情况。这一类占的比例还不小。第三类也是误译最多的,有5、6、7、8、9、11、13、14、15、16、17、23条,它们都是由于对贝克莱的哲学思想理解不深入而产生。比如,贝克莱反对抽象观念,这是他的基本立场。如果关译本把握了这个基本立场,有许多误译就会避免。
贝克莱作为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方最主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首推《人类知识原理》,该书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经典。对这样的经典著作,首先应当进行解读和研究,然后才是翻译。只有研究者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原意,才能进行较准确的翻译,关译本由于对贝克莱哲学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会出现误译。笔者的译本纠正了关译本的一些错误,这对我们了解、讲解、研究贝克莱哲学有积极意义。笔者也相信后来的译本会比我的译本更完善。学术研究无止境,学术翻译也无止境。重要经典同时出现几个译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学术著作的翻译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一环,不仅在中国当代,在古今中外,学术和文化的交流都是要通过翻译来进行的。学术界重要的著作都会被译成其他文字,各种重要西语著作相互翻译已成常态。笔者不揣冒昧,指出关译本《人类知识原理》中的一些问题(没有不尊重前贤的意思),是希望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呼吁研究西方哲学的有翻译能力的学者来重新翻译关译的哲学名著,以推进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
注释:
①这里的“不同”不是文字表达或风格的不同,而是意思的不同。
②关文运先生和我用的贝克莱著作英文本都是1734年版本,我的译本(张译本)尚未出版。在贝克莱一生中,《人类知识原理》出版过两次:1710年在都柏林(Dublin)第一次出版(这是众人皆知的A版),1734年在伦敦与《三篇对话》(《对话》分三次出版:1713年A篇,1725年B篇,1734年C篇)合集第二次出版(B版),其中1734年的版本成为英文的通用版本。比如,它被收入由A. A.Luce and T. E. Jessop编辑的《乔治·贝克莱全集》第二卷(《全集》于1948-1957年在伦敦出版),后又被收入“牛津世界经典”(1996年版)。
③第一个数字表示序号,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英文原文的节数。下同。
④即:我们用0123456789十个自然数字符号,再加上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就能表达任何自然数。
⑤“数字的简单值和位置的值”:比如在1995中,“1”的简单值是1,其位置的值是千位;“5”的简单值是5,位置的值是个位。
⑥语出《圣经》“多林哥前书”第12章第6节:“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⑦语出《圣经》“歌罗西书”第1章第17节:“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1]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M].关文运译,洪谦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2]柏克莱.柏克莱哲学对话三篇[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柏克莱.视觉新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4]George Berkeley.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M].London, 1948-1957.
[5]圣经[Z].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2009.
[责任编辑:帅 巍]
Some Errors in GUAN Wen-yun’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eorge Berkeley’sPrinciplesofHumanKnowledge
ZHANG Gui-quan
(Colleg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Mr. GUAN Wen-yun (1904-1973) was famous for his translation of empiricist and rationalist works as well as Kant’s works of philosophy, which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limitation of his times, there are a lot of errors in his Chinese translations. For example,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 h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by George Berkeley.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compares his new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with GUAN’s edition, lists out 24 items of basic differences in them, and analyses them briefly. This work is significant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Berkeley’s philosophy an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n western philosophy.
George Berkeley;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GUAN Wen-yun’s Chinese translation; ZHANG Gui-quan’s Chinese translation
2016-08-02
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后期资助项目“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演变及对康德哲学的影响”(14FZX040)。
张桂权(1957—),男,四川洪雅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B561.27
A
1000-5315(2016)06-0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