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9-05-08张千轶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 张千轶(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新球对乒乓球影响是很深远的,对运动员的速度和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乒乓球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使我国乒乓球事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位置,本文总结张本智和在18年对我国三名运动员的比赛并且都是张本智和取得胜利的赛事,总结张本智和的优势和弱点,期望对我国运动员提供些许的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分析为研究对象。张本智和是日本新生代主力,世界排名第三,打法以近台摩擦结合快攻为主。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利用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网上图书馆,借鉴前人的经验对张本智和的技战术进行分析。
(2)录像观察法。
利用录像对张本智和在2018年日本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对阵马龙(4∶2),2018 日本公开赛决赛对阵张继科(4∶3)以及 2018年亚洲杯小组赛对阵樊振东(3∶1)三场比赛进行数据的分析总结。
(3)数理统计法。
将从录像中得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excel表格记录,获得相关的结果。
2、结果分析
2.1、发抢段技战术分析
(1)张本智和对阵马龙。
张本智和在对阵马龙时发抢使用率为28.4%,得分率为62.9%。我们将全台分为几个区域,即:①)正手位短球;②反手位短球;③中间位短球;④中间位长球;⑤正手位长球;⑥反手位长球。张本智和发球落点在这场比赛中变化较多,正手位短球占38.8%,反手位短球占29.6%,中路位球占29.6%,反手位长球占1%。在对阵马龙时运用发球给自己创造了发球抢攻的机会,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使自己找到机会便可以主动上手。主动抢攻得分率高。在对马龙时,张本智和发球旋转其实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以正手侧下短球为主,辅之以部分反手侧下短球。
(2)张本智和对阵樊振东。
张本智和对阵樊振东时候,发球位置在正手短球有37个占发球总数的92.5%,这是非常大的占比,这也帮助张本智和调动了樊振东的脚步,使他不能打出高质量的球。发抢段的使用率为27.5%,得分率为80%。从这看出张本智和战术执行的非常好,张本智和优点在于反手,利用正手短球给自己创造了反手拧拉的机会且成功率很高。在第三板的时候,落点集中在樊振东的中路和反手外斜线,使他侧不开身造成多次失误。这说明张本智和是一个头脑清楚的选手,在场上的战术执行清晰。
(3)张本智和对阵张继科。
张本智和的发抢段在两局并没有那么抢眼,但是在后几局发球逐渐开始有了变化给张继科带来不少的麻烦,而且发球给张本的获胜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正手近台短球,张继科经常接球失误。张本发球的旋转主要是以侧上侧下为主,大多数落点在张继科的反手长球的位置以及正手短球的位置。正手短球的占比达到76%,中路占到7%,反手长球占到12.6%。张本智和发正手短球的主要意图在于他想制造反手近台拧球的机会,以便在第三板给张继科带来冲击。反手长球的位置落点有利于张本在第三板变张继科直线。从这可以看出张本是个进攻意识很强的选手,张本智和在这场比赛的发抢段使用率是29.4%,得分率为44%。
2.2、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1)张本智和对阵马龙。
张本智和在对阵马龙时,接球方式非常多样,因为本身马龙本身也是一个技术非常全面的选手,单一的接球方式对马龙起不了威胁。张本智和接抢时进攻性强,落点变化很多,主要落点是正反手两个大斜线。张本智和在接抢段的使用率为37.1%,得分率为44.4%。拧拉接球占接球方式的60.4%,摆短为25%,其他方式接球占14.4%。张本智和的接球落点长短结合,非常好的调动了马龙,外加马龙这场比赛移动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张本智和很好的牵制住了马龙。
(2)张本智和对阵樊振东。
张本智和在这场比赛中,接发球的方式多样 ,主要有拧拉,搓球和挑打这几种。可以看出张本智和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懂得怎么接球给对手造成威胁。接发采用拧球的方式有10次,占这次比赛的25%。接球方式是搓球的有20次,占这次比赛的50%。挑打和反拉共占25%,在以往的比赛中,人们对张本的接球方式的影响大都是拧球,而在这场比赛中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樊振东的反手太有威慑力,张本避开被他反撕的威胁。在第四板,张本智和落点变化很多,主要集中在中路和反手底线。利用具有较强威慑力的拧拉和控制性的摆短来限制樊振东正反手的发挥,不失为明智之举。
(3)张本智和对阵张继科。
在这场比赛中张本智和在接抢段的技术可圈可点,使用率为38.1%,得分率为66%。利用反手拧拉经常给张继科造成很大的威胁,直接得分的球也有,反手拧拉直接得分的球在第一局有三个。同样张本智和接球方式也是多种的,拧拉占到43%,搓球占36.9%,其他20%。数据说明张本智和掌握机会的能力较强。但是在前五局,接发球的路线过于单一,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集中在张继科的反手位置或者是中路。这个也是因为张本智和的弱点是正手相持,回摆的球在反手位置有利于张本智和与张继科反手相持。
表1 张本智和对阵三名中国选手接球方式分析
2.3、张本智和相持阶段的技战术分析
(1)张本智和对阵马龙。
在这场比赛中,张本智和的相持阶段使用率为33%,得分率为46.8%。张本智和的相持阶段的技术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稍微弱一些,但是在这场比赛中张本智和的相持阶段的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其正手主动进攻和具有威胁性的反手拧拉给马龙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且马龙在这场比赛的前三局的相持阶段中落点变化很少,几乎全部集中在张本智和的反手位,给张本智和创造了机会。这场比赛中马龙也有较多的主动失误,给张本智和带来机会。
(2)张本智和对阵樊振东。
张本智和对阵樊振东的相持阶段使用率在48%,得分率在40%。这场比赛,张本智和的相持阶段得分率没有达到优秀,但是张本智和的战术执行的非常好。他在相持阶段所采用的战术是遇斜变直,遇直变斜。这是中国队在相持阶段经常使用战术,但是这场比赛可以看出,张本智和也运用的非常好。
(3)张本智和对阵张继科。
张本智和在这场比赛的相持阶段的使用率为32.7%,得分率为40%。张本是以速度为主的选手,不希望将比赛带入相持阶段所以他在这场比赛中相持失误非常多,大部分都是正手失误。这场比赛的绝大多数相持得分都是因为张继科自身的失误,张本智和在这场比赛的相持阶段中防守的成功率要高于进攻。他的优点在于速度够快,相持过程中至少不丢球。
表2 张本智和对阵三名中国选手的三段动态分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张本智和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技术比当今绝大部分的运动员要先进。发球旋转强,落点变化多对对手非常有威胁,发抢阶段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前三板的优势,且反手得分率也是很高的;
(2)张本反手拧拉给他加了不少分。接抢阶段,张本智和正从以前的单一的接球方式不断的变化,不再单一的用拧拉而是学会应用摆短等多种方式调动对手,并在第四板找机会进攻;
(3)张本智和的相持阶段并没有那么亮眼,尤其是在正手失误非常多,这也是因为站位偏正手。张本智和如果提高正手成功率,威胁更大。
3.2、建议
(1)我国运动员在面对张本智和的时候,不能采用快对快的方式,而是应该选择加强旋转和落点变化,很多欧洲选手能赢张本也是因为他们的旋转放慢了张本的速度;
(2)国家队应该对新球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日本队对于大球的研究比我们要透彻很多;
(3)心理能力是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本智和的吼叫对大部分运动员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学会在比赛中调整自己的状态;
(4)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应加强灵活性和灵敏性的训练。这三场比赛中,很多球的失误都是因为我们选手的步伐慢了一步,所以使张本智和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