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及其策略——以商洛学院为例

2016-04-13范新会李超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洛应用型转型

范新会,李超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及其策略——以商洛学院为例

范新会,李超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必须解决“为什么转”以及“如何转”的问题。转型发展必须吸取借鉴试点高校转型的成功经验,坚定转型信心,主动转型,率先转型,就一定能完成转型发展的使命。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

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迫切需要;转型的实质是让培养的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让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都明确要求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地方高校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必须解决“为什么转”以及“如何转”的问题。前一个问题针对的是地方高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意识,后一个问题针对的是转型的具体策略与办法,笔者以商洛学院为例,就地方高校的转型路径与转型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方高校转型的必然性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任务非常艰巨,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性,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心,进而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一)商洛学院转型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全球竞争力排名位居前列的国家特别是实体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来看,高等教育结构基本上是“二八结构”,即20%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在实验室、科学院从事基础性研究,80%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从事技术应用。我国正相反,不少地方高校定位于科学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为了增加人才供给,必须大力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那么,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呢?“概而言之,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层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位置。”[1]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社会需求极大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包括我校在内的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商洛学院转型发展是更好服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商洛学院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也是教育部在商洛市布局的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服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商洛市坚持把富民强市作为主题,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三大战略和“项目、城镇、开放、科技”四大带动,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着力打造商洛经济升级版。这一切都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因此,只有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我校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强有力地服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

(三)商洛学院转型发展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了社会各个领域对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大力发展应用型高校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强烈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紧迫要求。”[2]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目标趋同、跟风升格、求大尚名、模式单一的局面。商洛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师资结构不够优化、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没有必要走传统大学发展之路,也难以跟上老牌大学学术追求的步伐。因此,必须在主动、深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合理定位,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校获得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通过转型发展,推动我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必将为我校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利于破解学科专业同质化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因此,我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也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

商洛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上做了大量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转型路径,把商洛学院办成名副其实的应用型大学。

(一)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综合改革

为有序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转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校领导、部门、院(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转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转型建设工作,举全校之力、集全校资源大力推进该项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在制定转型发展规划时,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对本校的转型任务进行全局规划,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系统指导整个转型工作。在治理结构方面,建立由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逐步达到50%。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案制定,以及对制定、修订完成后的审定。“从区域布局看,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所在地市的唯一本科高校,他们通过培养行业人才,为区域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通过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源。”[3]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明确自己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根据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型办学机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统一思想,明确转型路径

学校于2015年12月召开以转型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全校开展转型发展大讨论,明确了转型的八条路径。一是学校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照社会及行业需求推动学科专业转型。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四是培养双师型人才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通过校内培训、教师讲课比赛、业务培训等多种渠道,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五是开放办学,与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六是完善实训、实验、实践体系,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七是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改革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八是创新驱动发展,争创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这八条路径增强了广大教师对转型发展的认同感、使命感。

(三)示范引领,协同推进

根据总体目标任务,学校首批试点的专业将充分考虑服务区域经济需要,从与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与区域经济产业群对接紧密的专业入手,选择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为试点专业,分年度、分阶段逐步推进专业转型,确保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就业质量等主要指标符合教育部转型要求,到2020年学校现有专业全部完成转型。具体到某个专业,则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不做一刀切,办出专业特长。

三、转型策略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全面修正,而且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地方本科高校由原来业已形成的办学模式按新的办学类型和任务,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的业务流程。”[4]一些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校定位不清晰、转型策略不明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制定正确而富有前瞻性的策略,以规避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商洛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以下几个策略,实现了转型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紧密对接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

其一,紧密结合商洛现代中药、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四大地方主导产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生物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首批试点专业的转型,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其二,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科技进步的要求,逐步改造老专业,使专业向特色化、应用型方向拓展。充分发挥试点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推进现有专业分年度转型,促进专业结构的内涵发展。落实专业预警制度,对认同度不高、社会需求量明显下降、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面窄的老专业实行退出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其三,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趋势增设新专业,构建专业集群,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密切跟踪地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趋势动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5]积极完善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的专业群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有效对接。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吸收产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积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第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加大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比例,各专业学生自主参与的动手(动口)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40%,学生参加实践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以上。统筹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的结构比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高层次、实践性、探索性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积极促进教研与教改良性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仿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考核。探索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对接认证机制,支持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改革、设计、评价,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积极探索“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即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育四六开。

第四,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创新促创业,寓创业于创新,可能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方向。”[6]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坚持“注重过程、兴趣驱动、突出重点、鼓励创新”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自主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除完成1个学分的课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还必须自主参加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并至少获得6个(含6个)以上的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学分,否则不能毕业。

(三)创新用人制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打造双师素质团队,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第一,完善引进人才政策,花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校专业发展急需的短缺人才。实施十大人才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100余名能引领和支撑学校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和优势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博士研究生,形成支持学校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其对学校专业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建设期内按照每专业教师人数不少于15人的规模逐步进行,其中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步达到50%以上。

第二,积极推进双聘制度。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合作单位聘用行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逐步提高企业行业、地方政府人员兼职教师聘用的比例。

第三,2015年学校出台了《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要求全体教师进政府、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科技攻关和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加快产学研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尽快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20天,分散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

(四)搭建实践平台,促进产教融合

1.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教学实习、专业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由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

2.完善实验室建设

全面规划和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合理规划、投放、使用和管理建设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实验室建设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专业评估体系

其一,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其二,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定期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进一步完善专业申报与审批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新办专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新增专业要把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准备申报的专业进行广泛调研,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其三,建立学校专业建设成效评估与检查制度。进一步加强专业优化机制,建立专业准入与退出、专业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特色专业评估制度及新办专业合格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办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

(六)加强条件保障,助力转型发展

1.设立转型发展专项资金

在转型发展期内,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作为转型发展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专项投资,主要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与进修、实验实训场地改建、教学实训设备购置、产学研基地建设等。学校研究制定转型发展资金投入及使用管理办法,保障转型发展资金有效使用。

2.建设第二校区,加强校企合作

为加快转型发展,学校已在商丹工业园区建立第二校区,与商丹工业园区及商洛主导产业相关的校内首批转型专业学生将迁入第二校区;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探索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等体制机制;建设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由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中的困境所产生的内生动力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与社会转型对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外驱动力所共同作用、催生出来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7]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会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转型发展必将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难题,比如高校内部运行机制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教学体系的转变问题、校企深度合作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关系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因而,必须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艰巨性。转型高校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借鉴试点高校转型的成功经验,坚定转型信心,主动转型,率先转型,就一定能完成转型发展的使命。

[1]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6-20.

[2]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4):35-38.

[3]赵哲,董新伟,李漫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倾向及其规避[J].教育发展研究,2015(7):23-27,62.

[4]曲殿斌,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25-28.

[5]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6]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4):9-16.

[7]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责任编辑:李继高)

O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Strategy——Taking Shangluo University as Example

FAN Xin-hui,LI Chao
(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promote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because it is a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high education 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the improving employment rate.I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it is to resolve two questions:why our local universities ne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how to transform.It is importan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on their own,to take the lead in transforming,and assimilate the advanced experience.Only by doing so,transform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success in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route

G648

A

1674-0033(2016)05-0050-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6.05.011

2016-08-10

陕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5BZ62)

范新会,男,陕西周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商洛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的是故乡商洛
沣芝转型记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