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课程设置研究综述

2016-04-13董晖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幼教双语专业课程

董晖

(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课程设置研究综述

董晖

(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衍生专业,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的需求,但是由于存在的时间短,相关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通过分析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程结构、以及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试图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课程设置提供合理性建议。

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

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长,但双语幼教专业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产生的,双语幼教专业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社会对双语幼教人才的需要又十分迫切,如何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双语幼教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双语幼教人才,都是许多开设双语幼教专业学校急需了解的问题。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开设适应社会需求双语幼教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课程设置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库,基于学前双语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以及学前双语幼教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进行研读和分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的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提供参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现状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研究

张鹏妮提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她提出了应该根据高职学前教育的特点,保持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三者的平衡。刘冬梅指出高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课程的价值取向不明确,因此她提到了要构建实践取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王晓成具体剖析了我国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上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依旧按照本科的模式,重理论,少实践2)课程内容上依旧按照高师或幼师的内容体系3)课程设置不够灵活,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较少4)课程内容排序不科学,课时的分配也不合理5)课程评价上存在诸多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

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课程结构设置模块。韩妍荣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为四类: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金建生提到五大课程:通识、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学科专长和技能和实践。步社名则简化为三类课程:通识、专业以及师范性课程。并且他进一步将专业课程细分为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将主干课程分为专业理论、专业应用和专业实践课程。王晓诚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素质、职业基础、职业技能、选修课。王振宇提出以“培养人-培养教师-培养幼儿园教师”为主线构建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性课程、工具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叶圣军按照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核心的六大课程模块:基础与通识必修、专业知识与技能必修、专业表现与鉴赏、专业方向限定选修、不限专业任意选修、实践性教育活动。万莉基于突出学前专业特点、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四个基本思路上提出了构建新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三)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笔者在收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的资料中发现,大多数的学者都把研究的视角放在了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对具体的课程设置没有过多的详细研究,只是在师资研究的同时顺带给出了些关于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姚丹针对学前双语师资培训提出了四大课程模块: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通识课程主要是指文化类基础课程,例如政治、语文等。专业课程指的是英语和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则是英语童话剧表演、幼儿园教具设计与制作、简笔画等兴趣特长的课程。宋占美提出了三加一的双语师资模式。即学前理论,幼教,英语加上双语整合。[]杨明光提出学前双语不仅仅是双语教学,而是应该和学前教育相融合,因此必须开设双语教育整合课程。张莉则提出培养学前双语师资应该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社会需求、立足幼教岗位、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应用、加强校园联系、注重素质提高”,要搞好与之匹配的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王晓娟提出了整个学前双语专业课程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主设置课程,并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组成整个课程体系。必修课由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组成。专业课进一步细分为了“三学”、五大领域综合课、幼儿英语教学法、语音与试听及艺术类课程组成。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还补充了由英语写作、中外儿童文学等选修课。以及由专业实习、专项实训构成的实践课程。[]邢继萍提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双语幼教专业必须文化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同步进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基于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

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是基于社会需求而设置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则培养相应的人才。课程的设置并不是某些专家学者在象牙塔里研究出来的不切实际的的理论,而是确实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但是基于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主要针对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少之又少。希望在今后的课程设置研究中,能够结合社会的需求来指导课程的设置,从而制定出贴合实际的课程内容。

(二)课程设置的研究角度较为狭窄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研究上,研究对象有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所学校的具体研究。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衍生专业、学前双语教育专业或者双语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研究以及针对个案学校的学前双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比较少。

(三)针对学前双语幼教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不够重视

国内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广泛,研究成果也较多。但是针对学前双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一般都是在提及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时候将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枝节来几笔带过。高职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相关的个案研究比较少。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双语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等内容的相关研究。

[1]张鹏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98)139-140

[2]刘冬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性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74-176

[3]王晓成、张佩萍、明廷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论丛2013(4)155-157

[4]凌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及设置构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151-153

[5]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崔玮.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1-73

[7]李霞.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跨文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3(25)93-95

[8]韩妍荣,张晓梅.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2):135-136

[9]金建生,魏小寅.地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4):37-38

[10]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 .徐特立研究,2005(1-2)

[11]万莉.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额课程设置与优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12]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3]姚丹,李章华.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2):9-10

[14]宋占美.“复合型”双语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华章,2009,(17):114-119

[15]杨明光.学前英语教育文献研究述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87-89

[16]张莉,王铁石.关于培养学前双语教师外语能力的实践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4-75

[17]王晓娟.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探究,以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2-64

[18]邢继萍.高职高专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刍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8-119)

[19]汤静怡,李鹤艺.如何培养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技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5):248-249

G640

A

1009-8534(2016)05-0082-02

董晖,(1985.8-)女,咸宁,本科,讲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幼教双语专业课程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