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解决策略
2016-04-13李巍
李巍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解决策略
李巍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角色及角色期望,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表现,针对上述分析提出解决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具体方法,以期能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辅导员;角色冲突;策略
在高等教育当中辅导员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从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具有教育者、服务者、管理者、协调者、研究者的多重角色,角色的增多,角色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冲突,辅导员的角色压力也不断增大。虽然这种角色的转变和压力,能够帮助辅导员适应本职工作,促进督导员学习和成长,但是这种冲突和压力也影响到辅导员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如何解决辅导员角色冲突问题,是当前辅导员队伍管理当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冲突及角色期望
1.1 辅导员的多重角色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辅导员的角色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辅导员直接负责学生工作,又负责管理工作,可以说是联系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纽带。
1.1.1 教育者的角色
高校的本质是教育,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在高校的管理当中是以年级组和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直接管理学生的岗位就是辅导员,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在高校当中是一个基本的教育者,承担着知识传授、道德感化、心理辅导、纪律监督和执行等教育职能。
1.1.2 管理者的角色
与一般的教师相比,辅导员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教学工作,但是却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工作,可以说其管理职责更加突出。而且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都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辅导员必须对这些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避免学生在学习或其它活动中出现问题。
1.1.3 关爱者的角色
辅导员在工作当中,除了要做好管理工作之外,还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辅导员要年长于学生,这就要求他们在工作当中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关怀和温暖,还要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工作当中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心理感受,成为学生心灵上的知音、信赖的朋友。
1.1.4 服务者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既是一项公益活动,又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缴纳一定的学费,教育经济化、服务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1.5 协调者的角色
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在工作当中必须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学校的通知和要求要及时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要求要及时反映给高校的领导等等。同时,协调者的角色也体现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2 辅导员角色的期望
所谓的角色期望主要是指社会或特定的组织对个人所扮演角色所赋予或规定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或特定组织对该种角色的期望。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主要是指社会或高校对辅导员角色行为的规范要求。如果非得要求这些期望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苛刻的。刨除其它因素的影响,这种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素质期望
辅导员是高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对教师的素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体条件等方面。在思想道德方面,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工作当中能够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知识结构方面,与学生的专业要协调起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能力,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同时,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要组织各种活动,对于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除此之外,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繁重的工作当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稳定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1.2.2 形象期望
形象期望是社会及高校对辅导员角色的外部特征和表现的一种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其形象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必须注意的自己的仪容仪表,在沟通交流中要语言清晰、亲切易懂、仪态大方、举止文雅、衣着整洁,对于学
生来说辅导员的形象体现出的是他的素质、修养,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通过想象能够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学生的学习和模仿之中形成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如果辅导员在工作当中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美的观念。因此,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2.1 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
从高校的管理体系中来看,辅导员处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末端,对于他们的期望有很多,包括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学生。从高校领导的角度来讲,他们希望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能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思想发展的稳定性,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纪律和风气。但是不同的职能部门对于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这些部门都是从本部门的利益角度来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如教学管理部门期望辅导员能够及时完成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2.2 渴望自尊和缺乏认同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繁琐,如果学生比较多,往往是从早忙到晚、从晚忙到早。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因此在工作当中他们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的到学校和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同时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成人,很多学校的辅导员待遇水平低,学校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很多学生也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不高,解决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对于学生成长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尽管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也辛苦。
2.3 职业的弥散性和成果的无形性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复杂、繁琐,这就意味着其在工作当中不可能像一般的职业当中出现的集中性和单一性的问题,辅导员的职责具有弥散性的特点,由于工作比较严重,其在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并且工作的方向是多样的、多线性的。除了性质上的弥散性之外,辅导员的工作多数是无形的,也就是无法肉眼观察和计算的成果,这与一般的职业如医生等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辅导员的工作既有教育的内容,也有管理的内容,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管理的内容,传授的知识教育的成果都无法以数字的形式确切的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辅导员成果期望与实际成果之间无形性的矛盾。
3.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解决策略
要向解决辅导员的角色冲突问题,必须从角色冲突的形成入手,针对冲突找到解决最合适的策略。
3.1 高校要着力解决辅导员的角色压力
3.1.1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责任范围
角色冲突的产生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今后的辅导员管理当中,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责任范围。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要严格贯彻学校的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同,明确其余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教务处、图书馆、保卫处、财务处、食堂、宿舍等,区分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职责不清的问题,协调好辅导员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监督各部门严格贯彻执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多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与合作,多了解辅导员在工作中的难处,既要督促其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也不能给予辅导员太多的压力,避免管理工作对辅导员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1.2 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激励机制是解决角色冲突的良好方法,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给辅导员的工作以客观的评价,让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对其工作的认可。现在很多高校开始实施“辅导员职级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将辅导员分为五个级别,根据不同的级别给辅导员不同的薪资待遇,一般来说三级辅导员的薪资一般是付教师的水平,而五级辅导员的薪资待遇甚至能够达到博士生导致的待遇,这种管理模式满足了辅导员的工作认同感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激励机制当中还要关注辅导员的未来发展,为其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晋职渠道,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流动和发展,使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利用发展目标的指引作用,对辅导员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3.1.3 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养
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年龄普遍比较低,这些人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心理健康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隐患。高校在辅导员管理上要重点做好心里素质的培养,针对辅导员在工作当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让辅导员掌握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使其在工作当中能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引导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和发展,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利用心理调节能力解决、应对角色冲突,必要的时候高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
3.2 增强辅导员的角色适应能力
3.2.1 深化辅导员的角色认知
认知不仅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在同样的境遇环境之下,不同的个体在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上有较大的差异,这是辅导员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本能的反应。面对不同角色上的期望和差异,一些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容易出现“想不开”的思想,这样不仅情绪上陷入低谷,工作压力也在无形的增大。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当中要深化自己承担角色的认识,站在不同的角色上看待问题,对问题有一个不同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要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理解、把握社会及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学会理顺不同期望之间的关系及实现的轻重缓解,缓解、平衡角色冲突,将角色压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提高工作的能力和积极性、主动性。
3.2.2 构建起合理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是一种外界环境对辅导员工作的一种要求,辅导员在期望的基础上也应该学会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效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结合期望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科学的、通过努力能力实现的目标。辅导员的工作是其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认同程度,会极大的影响到个体的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在工作当中,辅导员要学会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认识自己,减少外界评价的不良影响,心理上要认同、接受和喜欢辅导员的身份,学会在工作当中寻找乐趣、体现自信、自尊和成就感,进而喜欢上辅导员这份工作,利用轻松愉悦的工作的态度化解角色冲突带来的工作压力,有效的适应、解决角色冲突的不良影响。
3.2.3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如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是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在高校当中处在管理结构的关键节点上,除了要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之外,还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同事打交道,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当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成为开展工作的关键。在学生关系上,辅导员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保持好管理者角色的优势地位,还要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多关心学生。同时在工作当中要与同事多交流、多合作,减少工作当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处理好关系,在工作当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1]雷安娜.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传承,2009(08).
[2]杨柳.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学习月刊,2007(04).
[3]刘世勇,余江涛.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3).
G647
A
2095-7327(2016)-10-0065-02
李巍(1981.3—),女,山东烟台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就职于烟台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