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

2016-04-13齐冬妍

关键词:伦理人类绿色

齐冬妍,陈 凡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哲学动态

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

齐冬妍,陈 凡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随着“绿色”概念的不断深化,人类逐渐意识到绿色技术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而农业绿色技术理念的出现为人类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农业绿色系统观,要求人类活动按照整个生态系统的规律去运行,并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农业绿色价值观,重构了人类生产、生活等多方面价值,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相结合;农业绿色正义观,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平等化,要求代际公正;农业绿色义务观,将人类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明确化。中国的绿色伦理建设在农业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因此,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危机;绿色技术;伦理意识;农业生态环境;绿色伦理建设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崛起,科学技术成为主宰人类及自然的决定性力量,这使得技术的工具理性控制力愈发强劲,工业文明的基本要素和价值标准由日益积累的物质力量所决定。然而,自然在这其中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即在人文世界里自然缺失了内在性和自身的独特性,人将自身的利益需要置于首要地位,这导致自然沦为满足人类欲望的工具。在此思想影响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割裂,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对等”状态使农业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无法避免。因此,要解决农业生态危机问题,应使理性回归,审视人类自身行为,找寻危机出现的源头。

一、农业生态危机的出现

如今,农村已成为生态问题严峻、环境污染凸显的重灾区。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农业承担生态修护作用时代已经结束,在对农产品的强大需求下,农业作为人类基本物质生产活动,已成为新的污染源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由农业生产造成的结果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这让我们开始在人与自然紧张的关系中反思自身行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紧张失衡的状态已经普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1]。由于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比比皆是,农村土地遭受污染导致市场上相当数量的粮食产品被扣上“有毒”的帽子。人类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反馈,同时导致了生态有序性的系统性破坏,这也是生态危机的成因[2]。这些生态问题困扰着人类,不禁使我们思索到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提升农业产量,创造出巨大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中酝酿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一旦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将会对农业、农村与农民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城市环境、工业发展会因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遭受牵连。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所描述的景象既让人感叹,又催人深思。我国粮食主产区正在接连出现美国50年前所出现的触目景象,过量对农作物施肥,大量依赖及肆意使用农药,看似平常的行为却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机,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危机的出现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民有着基本的生存需要,然而受到自身认识、实践能力的限制,缺乏追求持续发展而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自觉性,更不会冒着极大风险谋求新的生存路径。农民在获得物质生产回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因为农民将利益作为首要关注的目标,在更多利益因素驱使时,会做出“非理性”选择;第二,西方科技文化思想影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盛行,使得人类专注于自我需求实现,却忽视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改造是否具有不可逆性。西方社会以贫困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的异化为代价来创造财富[3]。因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生产产量可以凭技术来解决,然而技术却无法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生态问题之道,就需要跳出单向思维框架,转而采用宽领域、深层次协同解决问题的方式。

吴国盛指出:“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经济又正处在高增长时期。我国无论是公众还是学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都非常欠缺。中国绿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确立绿色伦理,倡导绿色观念,弘扬绿色意识是迈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又艰巨的工程”[4]。因此,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将农业技术创新片面地理解为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概念,认为对经济效益的追逐是技术的唯一目标。在此影响下,没能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至于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盲目地索取使得自然物质基础愈发脆弱。近代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人类物质生产中沿袭,对农业生态安全存在严重损害的技术被大量使用。人们在传统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为换取经济效益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由于人们认识、实践能力的局限,以及西方工具理性的狭隘影响,使得人们缺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考量。

对技术过度崇拜,使人们将技术视为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可靠手段,缺乏生态意识的审度使得技术肆意妄为地发展而难以驾驭与掌握,技术发展一旦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对人与自然关系产生影响,引起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因而,传统农业技术的缺陷使它无法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去深入思考问题,合理对待人类发展中经历的“阵痛”,理性地为人类和生态发展扫清障碍,才能实现科技选择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创造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新文明。符合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态需要的伦理诉求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然而,怎样的技术才能被称之为全面、系统和生态的?怎样的技术才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技术类型来替代传统的技术,这就是绿色技术。

二、农业绿色技术缘起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在工业进程中,不断出现一些因水体污染、大气污染而引发的“公害事件”,环境问题不但对人类本身的基本生存和日常生活有严重危害,而且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阻碍,生态环境保护与技术发展应用出现了难以调节的矛盾。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工业技术带来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维持地球环境、资源良性发展,不得不研发新的技术发展模式。所谓“绿色”,指的是人类活动与外在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标志,是对生态环境无损伤、对自然资源无公害的行为特征。绿色技术(Green technology)是指“旨在恢复因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而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技术,并以此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技术”[6]。在近年的发展中,人类逐步认识到绿色技术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型技术。从科学设计、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都以环境生态为本,整个过程考虑的不再仅仅是产生GDP的经济效益,而是从社会整体出发,兼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态节约各方面,力争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建设资源节约型技术生产模式。绿色技术服务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作用于农业生产之中。通过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实现农作物轮作、使用生物肥等途径实现农业自我循环,尽量减少能量投入。真正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是根本改变环境恶化问题的趋势,是真正环境保护的道路,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和足够的消费产品[7]。

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经过了整体性、结构化、系统性的发展研究过程后,绿色理念的中心内涵从“深绿”到“浅绿”有了全方面的构建,绿色理念不仅停留在经济领域的研究,随着发展又逐步上升到社会层面,甚至是深入到政治形态的发展,为绿色理念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认知理论基础和现实实践材料。在绿色技术的理论层面,学者们见仁见智。陈昌曙认为,绿色技术是少污染、低污染、无污染、可持续的技术[8]。甘德建认为,绿色技术是一门系统技术,分为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和绿色意识三部分。他认为开发绿色技术是生态危机的呼唤,反映了人们对技术的理性思维,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9]。王忠学、陈凡认为,绿色技术的生态负效应最小,很少造成环境污染;绿色技术是一个包括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的技术群,具有战略性和创新性。绿色技术的经济功能的前提是生态功能[10]。

由此可见,农业绿色技术理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需要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支撑。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是解决传统农业技术环境负效应的终极方案。农业高新科技所具有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在功能,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合理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寻找处理农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规律、机制和方法,在正确实践观基础上树立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将是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技术飞跃。二是着重发展农业技术使用对自然环境影响方面的预测和监察。功能性的不足和解决问题的缺陷是传统农业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无法完全规避科技负效应。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对传统农业科技负效应做出相应预测,使其负效应的影响最低。之前,人们对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主要定位在科技成果的现时有效性、最大经济性和特殊独创性,很少考虑到农业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应用,其负面效应逐步扩大,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因此,近年来,各种农业技术决策可行性分析和科技效应预测的发展,尤其对于农业环境方面的预测和监管,有了突出的成效,这将对改善农业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我国绿色伦理建设在农业方面比较薄弱,而农村是我国近90%物质资源的承载者,是我国基本物质生活资料供给的生产基地,农民也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因此,绿色伦理建设问题在农业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和急迫。可以说,我国全面建设绿色伦理的关键是建设绿色农业,建设好农业绿色伦理关系到第一产业能否科学可持续、低耗高效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建设好农业绿色伦理,将极大推进和有效支撑农村基本物质文明发展,可以积极地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国继续按照现有的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将面对的是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殆尽,基本耕地无法保证,基本农业资源严重不足,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因此,农业实践模式的转变日益变为推进传统农业进一步发展和改善农业生态平衡的必然选择。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我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有着更为严峻的压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以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时代已经过时,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农业,这就要求农业技术创新必须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技术研发。

美国学者诺兰指出:“我们时代最富挑战性的道德困境便是生态意识中所包含的问题。这些道德问题之所以是最新的,是因为要求我们考虑树木、动物以及其他非人有机体同样具有权利的可能性;而这些问题之所以最富有挑战性,是因为可能要求摒弃一些长期坚持的思想”[11]。因此,要将绿色理念变成人类行为准则,需将绿色理念作为人类自身的道德根基。

三、农业绿色伦理意识养成

钱俊生、余谋昌指出:“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等关系的反映,是人类在自然生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态意识是人类对于工业文明时期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反映”[12]。刘湘溶把生态意识界定为“是一种特定的行为取向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包括自己在内的自然中的一切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并且以对它们的认识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13]。由此可见,生态意识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并且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目的。

农业绿色伦理将解决人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问题,目标是追逐人类长远利益,主张规范、节制地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但不是一味地否定开发自然,这样的观点符合绿色发展需要[14]。农业绿色伦理主张将人类的道德标准与自然界的整体性相结合,在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时,将人类的道德向绿色方向转化。为了追求人类长远利益,农业绿色伦理调整和规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以及行为,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实现和谐发展。

(一)农业绿色系统观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类又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而自然界的系统性决定人类的系统性,这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人类主体性得到体现的基础。

农业绿色文明必须树立生态系统观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生态系统观又要求人类将自身的活动规律按照整个生态系统的规律去运行并发挥作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便是整体性,这样就要求人类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循环性和承载性。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要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规律,在生产和消费时,要从同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去控制、调节人与自然的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不能将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凌驾于自然系统之上,要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去降低人类对自身以及自然系统所造成的破坏。人类发展不仅要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同时要满足农业生态需要。而所谓农业生态需要便是去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农业绿色系统观,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作为首要任务。树立农业绿色系统观,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切实提升农民群体的生态伦理意识,让农民群体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5]。

(二)农业绿色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维之上的认知、判断、理解、抉择,是一个人对待周围事物的看法、评价及理解。价值观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地理、历史、民族等。由于主体不同,价值观在确立过程中也呈现出变化和稳定的矛盾统一关系。普通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价值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当凝结成一定价值目标时,又表现为价值准则以及价值尺度,人们通过价值准则和尺度去判断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伦理道德的生态转向,从社会伦理转向环境伦理,有效地运用环境伦理的力量去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16]。虽然,从个人角度上看,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从整个社会群体角度去看,价值观又处在一个变化过程之中,是随着环境以及组成人员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体系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基础和行为。在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时,不能将其看作人类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不能仅仅将经济指标的增长作为标准,而是要珍视农业生态环境。要懂得去反思,不能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更要重视对自身行为的批判,从而调节农业行为[17]。

农业绿色价值观实现了自然价值观、人类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树立了全面的生态价值观念,重构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价值观。

(三)农业绿色正义观

个人或社会集体活动将生态平衡的原理作为首要原则被称作农业绿色正义,其中包含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追求的是全球的共同利益。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的所有行为都要以此来思考,做出的行动才是正义的。自然环境的正义表现为人同自然及自然界里的其他生物享有同样的生存权利。而农业绿色正义不单是考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农业绿色正义要求全社会共同解决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从自身做起,维护好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绿色正义要求代际公正,而代际公正同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同,是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到后代人的发展利益。农业绿色正义强调公平公正,强调环境被破坏的恶果不应由贫困阶层独自承担,而对环境进行破坏的人却在享受着安乐生活。在国际政治中,也强调各个国家间的平等性,发达国家获取了巨大的农业生产成果,而这些基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牺牲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权利。因此,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享有更多利用农业生态资源的权利。

(四)农业绿色义务观

作为伦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义务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道德和伦理上的责任,这种责任具有强制性。人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巨大,而农业生态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对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绿色义务。农业绿色义务指的是人类需要承担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稳定的强制性责任,这种责任强调人要与农业环境协同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对整个农业生态圈具有应尽的义务,这不仅仅是农业绿色伦理强调的重点,也是人类绿色文明的导向。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使公民养成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而实现产业的生态化[18]。然而,生态社会还不成熟,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公民意识养成尚未普及,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应发挥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主导作用[19]。

综上所述,农业绿色技术是在应对农业生态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是为了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矛盾激化而形成的一种理论思考,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逐渐形成成熟理论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归根溯源是因为人的社会现实生活受到这一关系的影响,触及到了人的现实及长远利益[20]。农业绿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需要以平等甚至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建立和谐的农业生态文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农业绿色技术支撑,而支持农业绿色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创新,不断创新的农业绿色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绿色技术是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技术的崭新形态,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正如莱奥波尔德认为的那样,应当将绿色生态伦理扩展到对于自然界的尊重中,并且充分地肯定生命的价值[21]。因此,农业绿色技术是推动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动力,其本身也践行农业生态价值观,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提升了农业环境支撑能力和农业生态容纳能力,在倡导人与自然、制度与技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伦理关怀。

[1]罗昊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探析[J].前沿,2012(11):24-26.

[2]唐新华.生态伦理视域中的德育新思维及生态德育体系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1(12):134-143.

[3]李本洲.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J].东南学术,2009(3):4-12.

[4]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M].吴国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总序.

[5]刘建荣.生态农业发展的伦理诉求[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23.

[6]周少奇.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

[7]余谋昌.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3.

[8]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6.

[9]甘德建.论绿色技术[J].陕西环境,2000(4):25-27.

[10]王忠学,陈凡.绿色技术系统观[J].理论界,2004(2):51-52.

[11]R·T·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35-436.

[12]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37.

[13]刘湘溶.论生态意论[J].求索,1994(2):17-20.

[14]TOHN L.Elias.Moral Education:Secular and Religious[M].Florida:Robert E.Krieger Publi shing Company,1989:182.

[15]张丽.生态文明视野下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J].农业经济,2014(4):94-95.

[16]黄随梁,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全面转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34.

[17]谢大伟,赵芳媛,孙玉娟.生态伦理行为的经济逻辑和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440-445.

[18]丁开杰,刘英,王勇兵.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经济与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4):19-27.

[19]黄爱宝.生态型政府构建与生态公民养成的互动方式[J].南京社会科学,2007(5):79-85.

[20]周光迅,周夏.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0(5):70-73.

[21]LEO POLD.A Sand County Almanac[M].University ofWisconsin Press(USA),1987:262.

Developing Green Ethical Awareness Under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risis

Qi Dongyan,Chen Fan
(College of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69)

As the concept of“green”continously develops,human beings gradually realize that green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technology conform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The emergence of the idea of agricultural gree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green agriculture system requires human activities to go accordance with the whole ecological system and it emphasize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tegrity. Agricultural green value reconstructs the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values,combining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idea of justice of green agriculture equ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human,human and nature to realize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Agricultural green concept of obligation makes the human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more explicit.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ethics in agriculture of China has been relativelyweak,the green ethical awareness under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risis is particularlyimportant.

ecologicalcrisis;green technology;ethicalawareness;agricul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green ethics construction

B825

A

1674-5450(2016)02-0042-05

2015-12-2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4BZX003)

齐冬妍,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研究;陈凡,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赵伟责任校对:张立新】

猜你喜欢

伦理人类绿色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绿色低碳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