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2016-04-13龙湘凤
⌾龙湘凤
浅谈初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龙湘凤
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已提出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顺应新课程的理论,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初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兴趣、阅读、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初中学生;研究性;思维培养
自新课改实行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推崇,已经开始变成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笔者观察到,不管是基础教育亦或是高等教育均能够看到数学的身影,然而在实践里,其连贯性存在一定的缺陷。此种不连贯性不但反映在学生兴趣与数学内容的变化衔接方面,更反映在学生对于数学整体思路的把握上。纵观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倘若在基础教育里,并且树立一种长久的意识,那么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亦只局限于扫除文盲,就不用说长期的影响了。所以,在初中教学里对于研究思想加以充分的关注,培养研究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显而易见。
所谓研究性思维,即一种质疑、探询的思维模式。此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对其灌输这一理念,让其有一定的启蒙,在初中阶段对其加以强化,在搞高中时期将其加以巩固,在大学时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身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承载着很多任务与责任。近些年,笔者长期投身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兴趣、阅读、交流、研究”四点一线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且经由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成绩,笔者会划分成几个阶段展开详细阐述。
一、研究性思维在兴趣中形成
对于许多有关初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文章展开梳理总结,其基本上均通过以下两个层面加以阐述:兴趣在数学学习活动里的关键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等。培养学生兴趣,有多种方法。例如在教学里,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将学生的兴趣调动出来;融入幽默直观的语言;采用生动、趣味性的导入语和例题等。上述方式均具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趣味因素。经由游戏、语言等作用媒介,将趣味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非一门单调乏味的学科,而是和实践、有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是让数学更实用。趣味性的数学是一种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激发出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并非独一无二的,亦并非长久之计。
相较上面几种方法而言,因为新课程引发的经由探索研究新知识来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方法则长久性更为突出。学生在基础教育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已经无法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所以,新课程始终强调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提倡构建具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模式,主张“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导者”。探究式教学是这一次新课改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里应该经由对于新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新知识的引入,某些时候是因为实践的需要而从旧知识无法处理的情形下提出的,教学里对于一些旧知识展开讲解,让其觉得意犹未尽,从而激发其深入探索的欲望。例如对于“任意等分已知线段”进行教学的时候,上课之前应该对于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将已知线段二等分知道怎么做吗?”“四等分呢?”“8、16……等分呢?”(这些同学们均能够加以解答)然后再提出问题“三等分呢?”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亦希望得到解答方式,基于此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展开探索,使其能够自发性地去学习知识,如此,其兴趣必将被充分调动出来。并且经由此种方式培养出的兴趣并不是短期性的,由于此并非暂时性的的兴趣引发的,而是由于希望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展开学习,如此就会产生非常强的学习动力,就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拥有一个长期的学习力,亦给高等数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兴趣有多种渠道,尤其是初中时期,兴趣是能够加以培养的,拥有了兴趣,亦就给研究性思维的树立奠定基础。
二、研究性思维在阅读中激发
阅读,通常指读书,在书本中学习知识,是人类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以及对于世界产生认知的关键路径。数学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明确表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里要使学生拥有的探究性思维与阅读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经由对于教科书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用语加以规范,促使其在此领域的语言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数学语言实际上拥有非常突出的抽象性以及缜密的逻辑性。所以,在数学阅读活动里应该让学生聚精会神。其与常规的阅读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认知思维活动,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层次思考,而上述这些均为此种思维产生的过程里必不可少的。并且,阅读是自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阅读能力亦为自学能力的关键,这点和研究的自我探索亦非常相似。所以,二者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研究性思维亦在阅读里逐渐产生。
怎样在教学活动里进行高效的阅读,让学生在此过程里形成研究性思维呢?经由近些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学习参考同行的经验,我觉得下面几个层面是具有运用价值的。
1.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针对基础不是很扎实并且还没有形成一定阅读习惯的学生,老师应该悉心指导,列出大纲,提出清晰的要求,将难点尽量加以分散,让学生带着问题对于课本展开阅读且尝试找寻答案,在阅读活动里无意识地形成研究性的思维。伴随阅读水平的提升,能够让其在此过程里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展开梳理总结,与其他同学交流阅读感受等,逐渐让其树立阅读、思考、研究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口头分析题亦是一种对于思维加以训练的有效手段。使其经由阅读展开剖析与思考,了解题目所给出的一些前提条件、现象过程等。分析题目过程是学生通览全题。对于字句展开剖析确定题目条件,对于解答问题的思路展开探索。对于解答问题的步骤进行思考的过程,亦为学习基于阅读理解的前提下,经由独立思考对比剖析,产生个人认知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口头分析题目,是提升其阅读水平的有效渠道。
2.从教材内容出发 教材里的概念、定理等均为阅读的关键,应该将阅读与研究性思维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师应该提倡“摸索式”阅读,即:阅读的时候不可以仅仅局限于表面,应该具备质疑精神以及问题意识。应该认识到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了解其深层次内容,才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有效掌握,有效把握书中的精髓,且高效应用,得到突出的成效。尤其在对于例题进行阅读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题目的内涵,确定已知与所求,接着尝试自己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针对“易证”、“同理”等处应该加以补充,并且应该掌握定义、定理等在解答问题里的作用与解答问题的方式手段,试着找出多种解题思路,从而培养研究性思维。
三、研究性思维在交流中成长
交流是对于研究思维的升华。“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最高境界,想要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促使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则应该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参与度问题加以妥善处理。此则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里,一直将学生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其开展的各项工作,均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在课堂里尽可能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调动出来。倘若构建的情境满足上述要求,则学生将会形成一种探究的欲望。这个时候,老师应该适度展开组织指导,将学习上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使其自主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且与其共同分享在数学领域感受到的欢乐,在学生数学学习里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知识从老师往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展开建构的活动,学习者并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其应该对于外部信息展开主动地选择与加工。因为此类交流是多个群体之间彼此的沟通与互动,老师、学生在其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在教学里,经由构建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沟通、互动,得到一定的效果。小组之间彼此沟通、活动、评估,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在此活动里能够学会和他人展开协作,且可以和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感受到在处理问题的活动中和他人协作的必要性以及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笔者在教学活动里亦观察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在自我获得里逐渐积淀,在小组沟通互动里得到升华。所以经由交流的方式,来促使研究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总的来说,研究性思维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渠道,经由此种方式构建的研究性思维能够发挥长久的作用,亦是能够使学生一辈子受益的。基于此种思维上的研究性学习更是提升数学质量与成效的一种合理高效的手段,身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持续强化自己的创新与探究水平,给学生传授知识;完善教学设计;将其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出来,促使其研究性思维的形成。使所有学生均拥有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提升其实践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并且,经由此类持续性的基础教育,促使学生在数学道路上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1]汤晓芹.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90.
[2]杨俊晔,李晓琳,梁旭,卜另达.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5:53+52.
[3]赵海祥.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92-193.
[4]陆锦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31:42-44.
湖南省花垣县教育和体育局 4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