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共领导人心目中的蔡锷
2016-04-13曾胜程
○易 琳, 曾胜程
(1.邵阳市松坡图书馆, 湖南 邵阳 42200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 湖南 邵阳 422000)
浅谈中共领导人心目中的蔡锷
○易 琳1, 曾胜程2
(1.邵阳市松坡图书馆, 湖南 邵阳 42200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 湖南 邵阳 422000)
蔡锷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是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及爱国主义者。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炽烈的爱国主义和坚定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鼓舞当时及后来者继续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民主而不懈奋斗的宝贵财富。
中共领袖人物; 蔡锷; 研究
护国元勋蔡锷逝世时,马克思主义尚未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也未诞生。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邓颖超等未来的中共领袖人物和蔡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中有的和蔡锷并肩战斗,有的以各种方式投入反对袁氏复辟的斗争中,有的目睹耳闻蔡锷再造共和的丰功伟绩。他们不仅继承和光大了蔡锷的精神,还积极探索出新的拯救中国命运的道路,完成了蔡锷未竟的事业。他们都对蔡锷的精神、功勋有着极高的评价。
一、陈独秀评蔡锷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最重要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多篇文章中谈到蔡锷并给予高度评价。
蔡锷间关万里奔赴云南发动护国首义的时候,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另一条战线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陈独秀把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看成自明朝中叶以来我国国民觉悟的第六次机会。他于1916年2月15日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写道:“第六期则今兹之战役也。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此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1](P106)他又在1916年10月1日所写的《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呼吁:“今日之中国,外迫于强敌,内逼于独夫,非吾人困苦艰难,要求热血烈士为国献身之时代乎?”[1](P131)他强调,真正的爱国志士,不仅能为国献身,更要笃行自好,“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1](P132)。而在他的心中,蔡锷无疑属于这样的爱国志士。他又在1916年12月11日《袁世凯复活》一文中感叹,我国人民正在对自由新思想“狂奔追之,犹恐不及。乃袁世凯以特别国情之说,阻之五年,不使前进”。而“不惜流血而除此障碍”[1](P159)的“蔡锷死矣,而袁世凯复活,吾思民国,不禁悲从中来”[1](P158)。
1920年1月5日,正在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筹建共产主义党小组的陈独秀,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赞美代表湖南人精神的“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1](P480)!并且鼓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青年永远纪念、继承和弘扬蔡锷等前辈的奋斗精神——“不能说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已经是完全死去的人,因为他们桥的生命都还存在,我们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欢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的精神,欢迎他们造的桥,比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所造的还要雄大精美得多”[1](P481),在陈独秀的眼里,以蔡锷为代表的湖南先贤,有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和最崇高的精神。
二、李大钊评蔡锷
与陈独秀齐名的另一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样对蔡锷评价甚高。
当蔡锷高举讨袁义旗的时候,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同样在从事反袁斗争。1916年1月底,李大钊为了讨袁,毅然辍学启程回国,在旅途中写了一首《乙卯残拉,由横滨搭法轮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的诗,其中有句为:“神州悲板荡,丧乱所安极。八表正同昏,一夫终窃国……义声起云南,鼓鼙动河北。绝域逢知交,慷慨道胸臆。”[2](P912)李大钊通过这首诗,高度赞扬了蔡锷在云南首义的壮举,并表示自己愿意成为蔡锷的知交,共同战斗。
1916年5月,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浪潮中忧病身亡,护国战争取得胜利。李大钊在1916年8月至11月间多次著文,高度评价蔡锷将军护国义举对于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重要意义。他在1916年8月15日撰写的《〈晨〉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和《新生命诞孕之努力》两篇文章中指出:“袁氏逆命,谋危共和,未愈数月,义师勃兴,南天震动,而一世之奸雄,竟为护国义军穷迫以死。今虽不敢遽断改革之业,为告厥成功,而青春中华之创造,实已肇基于此。”[2](P181)“西南义师之兴,呜咽叱咤,慷慨悲歌,此民国新生命诞孕之辛苦也。而吾民不避此辛苦,断头流血以从之者,则亦吾民欲得自由之努力矣。”[2](P183)8月29日,他在《权》一文中写道:“吾民处兹风雨飘摇之中,不惮冒国家之危险,兴西南之师,以与袁氏抗争。”[2](P190)他认为:“洪宪帝制之消灭于初萌者,西南护国军之势力也。”[2](P222)在李大钊的心里,护国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可以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辛亥之役,遂藉之以奏倾清之功。今兹护国军兴,亦凭之以倡讨袁之义。此则史迹昭然”[2](P229)。
李大钊还在《国庆纪念》《制定宪法之注意》《省制与宪法》等文中多次谈到护国军、云南宣言之精神与制定宪法的关系和意义。他指出:“无识莽夫,以为宪法之根蒂,仅存于一纸空文之约法,何在不可以一人之任意摧残之。抑知取消约法,是无异于取消国民屡经痛创之血痕,是胡可得!卒至护国军兴,义声四播,国民不惜更出其庄严之血,以增益其灵光,摧之实以荣之。”[2](P218-219)他认为云南护国军在1915年12月24日发布的云南宣言中的四大条款“足以为宪法之渊源,实与‘南京临时约法’居于同等之地位”[2](P240)。他当然也高度赞扬在京被袁世凯监视甚严,后来“逃至云南,与唐继尧起义”[2](P696)的蔡松坡先生。
1916年11月8日,积劳成疾的蔡锷英年早逝。李大钊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于12月1日亲赴中央公园参加蔡锷的追悼会,25日又到中央公园看了云南首义纪念会,对蔡锷表示深深的悼念。1923年12月30日,已成为中共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在《十八年来之回顾》一文中,再次多处缅怀和赞颂了蔡锷将军。他深情地写道:“(民国五年)这年内有最可纪念者,黄克强先生死于上海,蔡松坡先生死于日本,民国为人又弱了两个!”[2](P696)在他的心中,“蔡锷将军乃在吾敬服之列”[3](P119)的伟人。
三、毛泽东评蔡锷
蔡锷率护国军在四川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时,年轻的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充满书生意气的他同样在为反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蔡锷、黄兴充满敬仰和崇拜的毛泽东等新一代湖南青年在两位先贤逝世后,毅然接力扛起他们救国拯民的大旗,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完成先贤未能实现的伟业。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多次谈论和赞扬蔡锷这位同乡先贤。
1920年,已经成长为革命家的毛泽东正在发动湖南自治和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的运动。他以蔡锷、黄兴为榜样,号召湘人为人格而战。1920年6月23日,毛泽东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中写道:“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4](P490)明确表示自己是把黄兴、蔡锷当成国民模范效尤的。同时希望其他同仁也向黄兴、蔡锷学习,发扬二人的奋斗精神。同月,毛泽东在《湘人为人格而战》一文中说:“湘人驱张,完全是人格上湘人与他不能两立。湘人驱张,完全是‘为人格而战’,和蔡松坡云南誓师,说吾为人格而战是一样的。”[4](P481)蔡锷在云南举义时“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袁世凯)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他一回不可”[5](P99)。毛泽东和湘人驱张,就是要学习和效仿蔡锷,为湖南人争人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没有忘记蔡锷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做出的贡献,授予蔡锷烈士称号。1951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蔡锷烈士证,证书上写着“查蔡锷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见蔡锷家属收藏的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蔡锷烈士证。。后来,毛泽东还不时地赞扬蔡锷敢举义旗造反的勇气和精神。在1965年10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说道:“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搞复辟,蔡锷就在云南起义造他的反。”[6](P447)1966年,毛泽东在同陶铸、王任重、陈郁、张平化等人的谈话中,告诫他们提防修正主义,“如果北京出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7]在毛泽东的心中,蔡锷的造反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蔡锷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
四、朱德评蔡锷
朱德曾是蔡锷的学生和部下,他辛亥年间跟随蔡锷在云南讲武堂接受新思想,参加昆明重九起义,后又跟随参加护国战争,成长为一名护国名将,可以说蔡锷是朱德早期革命的恩师和领路人。所以在后来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很多次在不同场合都深情地回忆和谈起蔡锷这位早期的老师,给予他很高也很中肯、甚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
蔡锷病逝后,朱德含泪写了一副挽联:“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太难言。”[8](P30)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之情。随后,朱德又联名写信给中央政府,请求在纳溪为蔡锷建造祠堂和铜像,他说:“窃维民国再造,帝制铲除,推其元勋,当以邵阳蔡公为最。”[9]
1918年秋,已升任滇军少将旅长的朱德,率部清乡来到护国岩,他仰视护国岩,认真诵读蔡锷当年写的《护国岩铭》,诗兴勃发,即兴吟出《题护国岩》一首:“曾记项城伪法苛,佯狂脱险是松坡。清廷奸佞全民觉,专制淫威碍共和。京兆兴妖从贼少,滇黔举帜义军多。风流鞭策岩门口,壮士还乡唱凯歌。”[10](P15)赞扬蔡锷脱险出京,潜入云南首义讨袁的壮举。另一次,他登上泸州城外的五峰岭,同样吟出一首缅怀蔡锷的七律:“将军一病下雕鞍,病笃东瀛去不还。只恐罗山心早怯,果然马谡胆先寒。因人事业前功弃,从古英雄末路难。此后何人支大局,身肩重任敢偷安?”[11]
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抗日前线接受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采访,谈及个人早期的革命经历时,毫不吝啬自己对蔡锷的赞美:“蔡锷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瘦瘦的脸上,两眼相距甚宽,双颊略像女性,但口角却显得严峻、刚强。为人沉静,态度庄重,对待自己及对待所有学员要求甚严。时间可以证明,这个瘦弱的人乃是当时最出色、最富潜力的领导人之一,拥有与生俱来的组织和行政天才——而且是一个连最狡黠善变的官僚也会中他计谋的领导人。”[12](P100)“过着与人隔绝的生活,冷静、稳健、隐退”,自己“很尊重这个人,崇拜他的敏锐思想和工作能力……蔡锷的头脑充满智慧的天才”[12](P101)。云南首义时的蔡锷“虽然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象把宝剑”[12](P131),“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12](P132)。说护国军是“蔡锷的天才和无私在把他们维系到一起。在西南,还没有人能赶得上蔡锷的才华”[12](P139)。蔡锷逝世后,朱德深感凄凉,因为“蔡锷不仅是他的长官,不仅是他多年依赖的政治领导人,而且是他的良师益友——这两种伦常关系在传统上仅次于双亲。他悲从中来,主要是因为蔡锷虽非他崇拜的、也是他所尊重的人物: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见解精辟、坚韧和无私。蔡锷曾经是他的北极星,现在他却迷失了方向”[12](P141)。所以朱德从此开始勇敢地追求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朱德又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辛亥回忆》一文,再次以崇敬之情谈到了蔡锷这位“辛亥前后云南革命运动和起义的掌舵人”[13](P233)。谈到蔡锷领导云南重九起义的过程,谈道:“蔡松坡将军彻底改造云南的决心。不论从政治上、财政上,他都创立了崭新的规模。他撤换了一批只想做官发财的县知事,用克己奉公的青年知识分子代替了他们,在政治上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财政上,蔡松坡将军极力提倡节省,并且以身作则,加以实行。营长以上的军官,每月只领六十元的津贴。造成了刻苦、朴实、清廉的新风气。”[13](P236)他还谈到倒袁运动是由云南开始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蔡锷领导的护国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检讨云南在民国初年大放异彩的原因,不外二端。一是坚持统一战线。蔡松坡将军是进步党人,但他对同盟会同志及其他无党无派的人士,都是一秉至公,绝无偏见……二是依赖群众。”[13](P237)朱德鼓励全国各界人士在抗战中坚持这两条法宝,“以求抗战胜利建国成功”[13](P237)。
后来,朱德在延安抗大和其他地方,多次称赞蔡锷这位老师:“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14]朱德将蔡锷与毛泽东相提并论,足见蔡锷在他心中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解放后,已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朱德,多次到云南昆明、四川泸州等当年和蔡锷一起战斗的地方视察参观,写诗回忆和缅怀昔日的老师。1961年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之际,朱德写的《辛亥革命杂咏》(八首)再次咏到蔡锷,称颂他领导云南重九起义举动和措施的正确性:“二、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援武昌。经过多时诸运动,功成一夜好开场。三、生擒总督李经羲,丧失人心莫敢支。只要投降即免死,出滇礼送亦宜之。四、勒逃钟死人称快,举出都督是蔡锷。五、华山上树红旗,出师两路援川鄂。”[15](P319-320)
朱德对蔡锷的这些评谈,既表达了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深浓情谊,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领袖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五、任弼时评蔡锷
蔡锷率护国军奋战在四川泸纳前线时,时年十二岁的任弼时正在湖南一师附小读书。当时汤芗铭的北洋军被湖南护国军打败,溃逃至任弼时家乡时,将任弼时家中财产洗劫一空,使他家遭受重大变故。少年任弼时对袁氏的北洋军充满仇恨,对蔡锷领导的护国军深表崇敬之情。1916年11月27日,任弼时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长沙教育会举行的追悼蔡锷大会。会后,他含泪写成了《追悼蔡松坡感言》一文:“蔡松坡,吾国之人才也。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反正后乃为云南之都督。去岁袁世凯改行帝制,无有声言反抗者,蔡松坡起义云南,独立支持,百折不回,卒能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一旦事成功立,遽萌退志,遂因病就医于日本福冈医院。然吾人以为寻常病耳,竟不幸短命而死。吾国人民同声叹惜,而吾湘之哀更有不可言者矣。故教育会举行追悼大会,以表哀忱。今日吾国何时乎,内忧外患频仍迭起,龙济光、张勋等引病自卫,不听中央之命;老西开、郑家屯之案受外人之压迫,无人抵抗。而是以戡平乱御侮之任者,盖惟公耳。今公已矣。由此观之,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16](P70)这篇言简意赅的文章,对蔡锷的功勋、精神、人格褒扬有加,并号召国人继承蔡锷遗志,急起直追世界潮流,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无疑,蔡锷是引领任弼时参加革命的启蒙老师。后来,任弼时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重要领导成员,被誉为“党的骆驼”。他谦逊高尚的人品、低调严谨的工作作风、短暂辉煌的生命历程,也与蔡锷有诸多相似之处。
六、邓颖超评蔡锷
蔡锷逝世时,年仅十二岁的邓颖超(当时名叫邓文淑)正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一年级。她为蔡锷以身许国的精神所感动,为蔡锷的英年殂谢而惋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对于蔡松坡先生逝世的感言》一文:“吾今后得自由之权,享民国之福者,谁之力欤?曰:蔡松坡先生之力也。而今安在哉?呜呼,已于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七日(按,应为八日)辞世仙逝矣!先生少即好学不倦,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卒业回国为云南督军(应为都督),迨项城为总统,令其赴京就职。时先生已有疾,不得已来京。项城欲为帝,先生屡与东南通秘电,项城疑之,日则使人羁之,夜则使人守之。然先生如故而心肺已裂矣,不得已使尽百计,始得出京至滇,逃离虎穴,首电反对帝制。项城讨之屡北,于是北连川贵,东连两广,揭彰正义,共伐民毒,而卒达其志,推倒巨憝,民国再造。然先生经次百战之劳,心血皆穷,病亦日笃,遂就医日本。吾民思先生功满天地,其疾必愈,犹可柄国,不料永别矣。呜呼!胡天不吊,遽夺我长城之速哉!实吾民国之大不幸也。东望扶桑,薄海同哭!然先生临逝尚有遗言,嘱吾民以道德爱国,勿重私轻公。然人死不能重生,望吾同胞从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世事靡常,岂能一定,又安知吾中华民国异日不能立万国之上游哉?虽死一松坡,而无量数之松坡存,即先生于地下能不永含笑哉?呜呼,同胞勉之!”[17](P39)这篇感慨悲凉、唾壶欲碎的短文,深切缅怀了蔡锷的道德情操、丰功伟绩,号召同胞人人像蔡锷一样以道德爱国,为国家谋进步。蔡锷的勋业精神,也激励着少年邓颖超走上救国救民道路,成为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领袖。
蔡锷的护国功勋和崇高人格,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充满了正能量,激励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邓颖超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走上救国救民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民族富强而奋斗。这么多中共领袖对一位历史人物有如此高的评价,是不多见的,真可谓伟人评伟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一位杰出历史人物,这些评价,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1]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杨纪元.李大钊研究论札[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顾则徐.共和国的守护者——蔡锷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6]盛巽昌.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7]毛泽东.毛泽东同陶铸、王任重、陈郁、张平化谈话记录[J].红旗杂志,1966,(1).
[8]李长林,李再民.悼念蔡锷将军系列活动述略[J].魏源文化学刊,2015.
[9]朱德.朱德自述.四川文物[J].1989.5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1]朱德.抗战时期称蔡锷与毛泽东均为自己的老师[J].湘潮月刊,2011,(11).
[12][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M].上海: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13]蔡锷.蔡锷集[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14]谭碧波.重九伸大义,功成庆开场——回忆朱总司令谈辛亥云南起义[J].思想战线学刊,1979.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少年任弼时作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7]邓颖超.对于蔡松坡先生逝世和感言[J].第一女子师范校友会会报.1916,(2):39.
Cai E in the Mind of China’s Communist Leaders
YI Ling, ZENG Sheng cheng
(Shaoyang Songpo Library, Shaoyang 422000, China; Shaoyang Committee of the C. P. P. C. C,Shaoyang 422000, China)
Cai E is a democratic revolutionist, strategist and patriot in modern China. His noble personality, enthusiastic patriotism and staunch democracy hav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the independence, prosperity and democracy of China.
China’s communist leaders; Cai E; study
2016-08-1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09JD42)
易 琳(1977—),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市松坡图书馆馆员。曾胜程(1969—),男,湖南邵阳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文史研究员。
K825.2
A
1672—1012(2016)05—0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