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在护国讨袁前夕的秘密革命活动综述
2016-04-13刘伟顺
○刘伟顺
(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蔡锷在护国讨袁前夕的秘密革命活动综述
○刘伟顺
(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蔡锷在护国讨袁前夕开展了一系列秘密革命活动,为发动护国讨袁起义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他与北京、天津等地师友秘密策划护国讨袁方案;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旧部秘密联络,互通声气;与国内外革命党人、军界志士同仁、各界民主革命人士等秘密组织护国讨袁统一战线;他巧妙掩饰,潜离北京,转道天津、上海、日本、香港、越南等地,顺利到达云南,发动了护国讨袁起义。
蔡锷; 护国讨袁; 秘密活动; 综述
蔡锷(1882—1916年),湖南邵阳人,原名艮寅,字松坡,1900年第二次留学日本时改名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是护国讨袁、再造共和的元勋,有“护国军神”之誉。关于他在护国讨袁前夕的秘密革命活动,虽然多种文献做了记载,但缺乏系统的叙述。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京津师友密反袁
(一)袁氏倒行复帝制
1913年9月,袁世凯在镇压了孙中山、黄兴等人发起的“二次革命”之后,个人野心不断膨胀,由临时大总统转为正式大总统,心犹不足,还想当皇帝。从1914年上半年开始,就逐步为复辟帝制做准备。他首先从恢复封建官制官规入手,于1914年3月颁布了《觐见条例》,恢复了前清的“陛见”制度。5月,又下令改国务院为政事堂,设国务卿,直接对袁世凯负责。而总统府的内部官制也恢复为清代的名称,如总统府秘书处改为内史,秘书长改称内史监,其他各机构也一如清制,分别改为承宣、军事、交际、顾问、侍卫厅(处),各厅官吏改为监、少监、丞、郎、舍人等,各省、道、县长官分别改名将军、巡按使、道尹、知事等称呼,基本上恢复了清朝封建官制。其后,又相继颁发了《文官官秩令》《祀孔令》《祀天令》等系列复古政令,为全面复辟帝制打下基础。同时,袁世凯还指使其御用文人为恢复帝制大造舆论,又与日、美、英等外国势力勾结,作为其复辟帝制的支持者。至1915年8月,袁世凯认为复辟帝制条件已具备,于是授意杨度、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发起组织筹安会,并于8月14日发布《发起筹安会宣言书》,旨在中国不宜共和国体,应恢复帝制。至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公开逞现于世。
(二)蔡梁天津开密会
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蔡锷早有警觉,特别是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与日本签订了卖国二十一条,蔡锷曾向他提出过严重警告与质询。但袁世凯未予接受,还假心假意地对他说:“交涉完,须咬定牙根,一雪此耻。”袁世凯的尔虞我诈本性,蔡锷早已明白在心,因为身在袁世凯的陷阱之中,也不便公开与他作对。从这时起,蔡锷已开始了另谋出路的打算,他在对友人曾广轼的信函中谈到此事时说:“此言若信,诚吾国无疆之福,兄誓以血诚报之;如仍旧贯,则惟飘然远引,打个人穷算盘已耳。”[1](P1135—1136)8月14日,杨度等人炮制的《发起筹安会宣言书》发布之后,蔡锷再也坐不住了,他于次日前往天津,在其好友汤觉顿家里,与梁启超等四人共商反袁大计。蔡锷在密谈中说:“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国内怀有义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借,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2](P236)后来,他在给其旧部雷飙的电函中谈起此事时说:“袁氏叛逆,以致强邻生心,内乱潜滋。际此千钧一发之会,吾侪乃不得不负重而趋。”[1](P1230)可见,蔡锷为了护国讨袁,早已下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
通过这次密谈,他们确定了一个完整的护国讨袁方案:一是由梁启超负责舆论方面的反袁斗争。梁启超原来与袁世凯跟得很紧,1913年9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司法总长。后来因为袁氏热衷于复辟帝制,所以他辞了职,搬到天津做学问去了。现在要组织反袁,正好利用他无官一身轻的优势来做反袁的文章;二是由蔡锷出面,秘密与南方各省旧部联络,组织武装力量,并寻找机会,潜离北京,回到云南去发动武装讨袁起义;三是加强与全国各地反袁力量的联系,在全国掀起反袁浪潮;四是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使袁世凯处于孤立之中。此后,蔡锷“间数日一诣天津,造先生之庐,咨受大计”[1](P1481)。蔡锷的护国讨袁之举由此正式开始。
二、云贵旧部秘密往来
蔡锷与梁启超等人确定了反袁大计之后,立即着手与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各省的都督、抚军使等实权人物秘密联系,这些人基本上是蔡锷的旧部,或为留日士官同学、校友,或为湖南同乡,或为云贵新军部属,大多数与蔡锷志同道合。
(一)密传信息反袁贼
1915年8月20日,蔡锷致电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之弟刘显治(当时在其兄处协理事务)说:“京中近组织筹安会,研究国体问题,欲以觇舆情而定国是。此事关系国家前途甚巨。弟意欧战未终、东邻伺隙、党人思逞之时,掀揭此议,颇属危险。滇黔位居极边,党人尤易烂入。兹拟令五峰前赴滇黔,切商一是。令兄前有意调五峰,请即电处、部,俾使南行。”[1](P1202)8月23日,蔡锷同时致电云南、贵州、广州、广西、四川、山西等省军政长官唐继尧、刘显世、龙济光、龙觐光、陆荣廷、刘云峰、雷飙等:“京中现有筹安会研究国体问题,其宣言书当已达览。此事关系国家前途甚巨。际兹强邻伺隙,党人思逞之时,台端处事持议,务望稳静,以靖地方,而裨大局”[1](P1202)以上两函,从表面上看,蔡锷没露出反对袁氏帝制的痕迹,但隐含着要求各地军政长官注意事态发展动向,并负起地方稳定之责任。蔡锷多次电函驻防四川泸州的旅长雷飙:“兄在川治军,须处处留意人才,为将来国家用。凡各军队长官,尤应时刻留心,与之团结一致,勿忽。”[1](P1219)他甚至要求:“即土匪中有知识才能魄力者,亦宜力加开导维护,俾将来为国家出力。”[2](P62)这些电函与信件,已经隐秘地告诉各位,反袁斗争即将开始。
为了蒙蔽袁党,蔡锷在参加8月25日筹安会组织的赞成帝制签名活动时,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姓名。第二天,他即致函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筹安会发起后,京外多主张赞同,军界重要诸人亦皆预闻其事。此事关系国家大计,势在必行。该会即有电相属,仍以推举代表为宜。”[1](P1204)同日,他又致电云南巡按使任可澄:“有电悉。当即与部力商,期底于成。以循若任此,尤为驾轻就熟,弟早有同心。”[1](P1204)8月30日,蔡锷又致电唐继尧、任可澄:“阅两公复唐次长电,欣悉一是。滇处极边,尚望加意部署镇慑,俾免意外。”[1](P1205)同日致刘显世电:“两俭电悉。事机迫速,尚望加意镇协防范,俾免意外。”[1](P1205)当日,蔡锷致电云南将军府探交黄永社:“勘电悉。言出其位,明哲所戒。一切希慎重。至公事,容除图之。”[1](P1206)这些电函,从表面上看,虽无反袁之语,但接函者心知肚明,蔡锷正在为护国讨袁做准备。
(二)密召亲信商大计
蔡锷一面与云南、贵州等地旧部密传反袁信息,一面又密召得力亲信进京,面商反袁大计。早在8月20日致刘显治的电函中就有“执事能早日来京尤盼。”[1](P12029月3日,蔡锷又致函贵州巡按使戴勘:“冬电悉。以势测之,为期不远。执事能早来京甚佳。”[1](P1209)这是密函戴勘尽快进京,面商反袁大计。戴勘是蔡锷督滇和滇军援黔时期的亲密战友及重要助手,1913年,在蔡锷的提携下,戴勘出任贵州民政长,后改称巡按使。1915年8月,袁世凯派其心腹龙建章接任戴勘之职,以便监督贵州护军使刘显世,戴勘被改任为参政府参政,他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当他收到蔡锷的密电之后,即与贵州派往北京的筹安会代表王伯群联络,一起赴京面见蔡锷,于10月份到京。[3](P316)
戴勘、王伯群到京之后,蔡锷立即带他们赶到天津与梁启超等人共商讨袁方略。这次参与密商的人有蔡锷、梁启超、戴勘、汤觉顿、蹇念益、陈国祥等七人,因此,这次天津密会又称为“天津七君子会议”。会议决定了反袁起义的步骤:“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四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会议还决定,戴勘、王伯群负责策动贵州起义;蔡锷负责策动云南;梁启超负责策动广西。同时,在蔡锷离京之前,由王伯群持蔡锷亲笔信先行赴云南交唐继尧,传达天津会议精神,并与其商议云南反袁起义准备事宜。[3](P316—317)
(三)密使出京联云贵
按照天津密会确定的方案,蔡锷在秘密致函云贵旧部的同时,为安全起见,还派出密使出京进行联络工作。令黄实、黄临庄带上他的亲笔信,前往昆明见唐继尧。唐收到蔡锷的亲笔信之后,虽然含糊其词,未作肯定的答复,但他派出亲信杨纯武送复信,让他将有关情况向蔡锷当面汇报。蔡锷得到唐的消息后,再写信给唐继尧,仍由杨带回云南。杨临行,蔡锷嘱咐他取道汉口回滇,及如何选择歇宿旅店,以避开袁世凯的密探。[2](P323—324)在加强与云南联系的同时,蔡锷又分别派彭权、何上林赴广西运动接洽,派赵恒惕、陈复初赴湖南接洽,派毕厚赴广东龙督处接洽,为护国讨袁作准备。[2](P62)
(四)双关语传反袁音
蔡锷在密函亲信同仁加紧护国讨袁准备的同时,又以双关语致函相关人员,向他们传递反袁信号。9月4日,他致函刘显世:“贵阳刘护军使鉴:咸密。江电悉。此事既经发动,允宜速捷,以各省文武长官合词环请为宜。若待诸公民请愿,或他种机关之决议,手续迂回繁重,反多窒碍也。北方军人已一致赞同,南方军界虽电未到齐,以主峰舆望及数年来之恩威所及,似亦无他。各国态度尚未明瞭,据当事人云:曾分别疏通,意尚不恶。等语。以大势度之,除东邻外,当无虞也。”[1](P1210)9月6日,蔡锷再至函刘显世:“咸密。支电悉。国体问题,因外交方面不调暂搁置,将从宪法上另事绸缪。主峰今日(派员)到参政院宣示意见,有维持共和,为其责任,更改国体认为与时事不合。等语。至电呈一节,各省已大半照办,尊处似亦不防以同。”[1](P1212)9月9日,蔡锷致电唐继尧:“京师人众拥塞,用人偏重腐旧,尤斤斤系统。骥先事,大不易,望劝守度待时为要。国体问题,外交不调,主峰昨派员到院述明意见,有维持共和为其职责,认变政为不合时宜等语。并闻。”[1](P1213)9月18日,蔡锷复电函刘显世:“咸密。谏电悉。国体事现仍进行,各省军巡来电,主张均归一致,尊处尽可电院表赞同。”[1](P1215)通过这些电函,蔡锷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有关情况与进展动态,传递到了决心护国讨袁的志士仁人那里,暗示他们做好护国讨袁的准备。
三、密组反袁统一战线
(一)秘密联络革命党
孙中山、黄兴等人发起的“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在全国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对革命党人进行严厉打击和残酷迫害。党人星散,在国内无立足之地,被迫逃亡国外。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召集部分原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并在上海、青岛、广州、陕西等地组织革命军,以图发动“三次革命”;同年8月,黄兴、李烈钧、李根源、熊克武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欧事研究会,奉黄兴为领袖,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内外局势为名,从事武装反袁准备工作。[3](P320)
天津密会之后,蔡锷立即与远在美国的黄兴联络,派专人携一封长达17页的密信于9月底送达黄兴手中。信中向黄兴通报了国内形势及袁世凯阴谋称帝的种种活动,同时告知自己准备潜离北京,赴云南发动讨袁起义的计划,并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了解到袁世凯称帝之日已近,而蔡锷的讨袁活动正在秘密进行,兴师讨袁的时机已成熟,感到非常高兴。为促使讨袁起义成功,他立即派其子黄一欧手持亲笔信动身去日本,与在那里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张孝准等联络,积极开展反袁活动。信中嘱孙中山、张孝准等“速即设法回国,与松坡先生密切联系,相助进行”。[2](P245-246)同时,黄兴又致函唐继尧,说明“蔡只借滇军讨袁,不为都督,不留滇,到即率兵出发”,[3](P320)以消除唐继尧可能产生的疑虑。黄兴又电促在海外的李烈钧、石陶钧等欧事会成员迅速回国,参加护国讨袁起义。通过黄兴等人的关系,海内外的革命党人都积极行动,秘密开展护国讨袁活动。[3](P321)
(二)密联军界志同者
蔡锷在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密通声气的同时,还暗中与朱庆澜、张绍曾、阎锡山等军界志同道合者联络反袁。朱庆澜时任黑龙江将军,晋京述职返回前夕,蔡锷邀其至宅,“畅谈半日,叩其对于帝制问题,沉吟者久之,早知其已有会心”。[1](P1382)张绍曾与蔡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友,民国成立后任绥远将军,1914年调北京任将军府将军,蔡锷与其秘密策划维护共和、反对帝制,议定“蔡到滇发难,张即联络北方军人共同响应。”[3](P322)山西将军阎锡山及其参谋长李敏(字免之),皆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友,其时李敏奉阎锡山之命往返于京、并之间,蔡锷常与李敏秘密联络,并托其携带何绍基所书的四幅绣屏之一对赠阎锡山,以绣屏楹联:“雅量风清兼日月,高情涧碧与山同”暗示“他决定离开北京”护国讨袁的坚决态度。[3](P322)使阎锡山对护国讨袁有所准备。
(三)暗联各界重要人物
蔡锷在密谋护国讨袁起义前夕,还与张謇、胡景伊等各界重要人物暗中联络。张謇是清末著名的立宪派人物,蔡锷进京时,张謇任熊希龄内阁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与蔡锷关系密切。因不满袁世凯密谋称帝,辞职南归,专心经营实业教育。蔡锷离京之前,即秘密派人给张謇送信说:“成败利钝,吾所不计,但求诸公主持公论以为助耳。”[3](P321)胡景伊是蔡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学,辛亥革命后,蔡锷督滇,胡景伊督川,两人关系密切。1915年春,袁世凯调胡景伊进京任参政府参政,蔡锷与其密谋反袁,“熟筹川事,密约南旋”。[1](P1232)成为护国讨袁起义的亲密战友。
四、巧妙掩饰潜赴滇
蔡锷一方面秘密谋划护国讨袁起义,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言行,蒙蔽袁世凯的视线与密探,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一)赞成帝制掩心迹
蔡锷与梁启超等人密谋护国讨袁的大计确定之后,立即分开行动。蔡锷在北京表面装着赞成帝制,于8月25日与袁世凯之亲信们举行赞成帝制签名活动,他第一个在签名单上签署了“昭威将军蔡锷”六字,接着是“宣威将军蒋尊簋”“义威将军孙武”“参谋次长唐在礼”“陆军次长蒋作宾”等十二人先后签名。[1](P1203-1204)9月1日参政院开会,蔡锷又与沈云沛、周家彦等人请愿赞成改变国体。蔡锷以此表明对袁世凯的忠诚,果然得到袁世凯的信任,“会段祺瑞辞统率办事处职,袁世凯委蔡兼充段遗缺”[3](P324)。由此,蔡锷成为袁世凯政权核心机构成员,并经常参与袁氏帝制的有关活动,掌握其复辟的动态,适时与各地联络,指导护国讨袁活动秘密进行。
梁启超在天津则日夜写作,于8月下旬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于9月3日在上海《大中华》杂志第八期上发表,驳斥了筹安会所鼓吹“与其共和而专制,孰若君主而立宪”和“选举总统时易生变乱”等复辟滥言,提出了在共和制下“君主国体难以规复”的著名论断。[3](P322)梁启超指出:“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只要恢复帝制,就不可能立宪,因为恢复帝制必将使独夫民贼上台,民主将会失去,烈士的鲜血将会白流,多少年来革命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因此,断然不能实行帝制,就算四万万人中有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恢复帝制,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4](P233)表明其反对恢复帝制的坚决态度。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之后,像一颗重磅炸弹爆炸,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和评论。蔡锷在北京逢人便说:“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那些袁党的人便问:“你为什么不劝你先生?”蔡锷就说:“书呆子哪里劝得转来,但书呆子也不会作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2](P237)这样一来,形成了师生对立的局面,袁世凯也就听之任之,对蔡锷拥护帝制的真假意图亦未予深究了。
(二)寄情酒色示消沉
蔡锷为了迷惑袁党,与杨度、梁士饴、孙毓筠、胡瑛、阮忠枢、夏寿田、顾鳌、刘师培等一班倡导帝制的人物日益亲近。并组织了一个消闲会,每当公务闲暇,即凑合拢来,饮酒谈心。又与北京城里八大胡同陕西巷云吉班中的小凤仙往来密切,如漆似胶,难舍难分。蔡锷时常至云吉班游戏,连一切公务都搁置起来。袁氏左右,免不得通报老袁,袁氏叹道:“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因此,又密遣得力侦探,随着蔡锷,每日行止,必向总统府报告。但此时的蔡锷,一味沉湎于酒色之中,花天酒地,日夜闹个不休。并购得前清某部侍郎庭院一所,庀工鸠材,从事修葺,日夜监工,孜孜不倦。财政总长梁士饴密告老袁,老袁尚疑信参半,防闲仍然未懈。[5](P85-99)
蔡锷既恋着小凤仙,又施苦肉计,与原配夫人刘氏演了一出原配吃醋,夫妻要离婚的闹剧,将夫人刘氏及家人打发回了湖南原籍。自此,蔡锷整日里与小凤仙在一起。除非是袁总统召见,他才去例行一下公事。到总统府画了卯,即速往云吉班中,与小凤仙两人聚在一起,真是形影不离了。老袁见松坡的行为,心中自然高兴。但仍不敢麻痹大意。某日,袁世凯听了袁乃宽的谗言,令步军统领江朝宗及警察总厅吴炳湘两处派得力军警,于深夜往蔡寓搜查,看他是否有与南方旧部往来的密件。结果一无所获,反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非常气恼。只得把江、吴等人及袁乃宽叫到一处,狠狠地训了一顿。然后又吩咐众人,以后多多留心,注意蔡锷的行踪。一面又令内务总长朱启钤等,去做蔡锷的安抚工作。经此一劫,蔡锷深知在京城已不可久待,加之云贵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只等袁氏宣布称帝,即举行护国起义。于是,他日夜思索着怎么脱离牢笼的妙计。[5](P99-115)
(三)巧施妙计潜赴滇
蔡锷早已打定了主意,要离开北京,潜赴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起义。但怎样才能安全地离开北京,并顺利地到达云南呢?他在思索合适的方式,寻找恰当的时机。
11月10日,是总统府侍从武官长、陆军少将哈汉章祖母的八十岁大寿,在钱粮胡同聚寿堂大摆酒宴,蔡锷参加祝寿。当天下大雪,晚上又与刘成禺、张绍曾、丁槐四人打了一夜牌,翌晨7时,蔡锷从哈汉章马号侧门出去,直入新华门。密探见他进了总统府,也就散了。蔡锷在统率办事处给小凤仙打电话,约她12点半一起吃午饭,佯装休闲。[6](P196-197)11月11日,是云吉班掌班的生日,蔡锷事先已与小凤仙约好,到时在那里摆酒捧场。所以,蔡锷从统率办出来之后,直接去了云吉班。小凤仙给他找了一间北屋,他背向窗,面对穿衣镜,大衣、皮帽挂在衣架上,圆桌面上放着怀表,以便算准钟点。蔡锷坐在那里喝酒,可以从穿衣镜里看见侦缉队和外边的动静。当北京至天津的火车快要开行时,蔡锷站起身往外走,假装解手,趁院中乱哄哄时,出了云吉班,直奔车站。他的衣帽仍挂在衣架上,怀表亦未拿走,侦缉队以为他小解就要回来的。接着,刘妈就把纸帘放下,所以,外边人就弄不清屋里的人是否还在。就这样,蔡锷从袁世凯密探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6](P185)
蔡锷到了天津,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住进了日本共立医院,以治病为名,在那儿滞留了七天。他有时在医院,有时又滞迹于烟花巷里,一副逍遥自在的模样。这其间袁世凯还派了蒋百里去看他,并请他回京。蔡锷又通过医生传话,说他病重,必须住院养病。蔡锷还郑重其事地向袁世凯打了请假报告,要求休几个月病假,袁世凯收到蔡锷的报告,也很慷慨地给他批了二个月的假。令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给蔡锷批假的时候,蔡已远在前往日本的航船上了。其后,袁世凯还不断地收到蔡锷从日本发回来信函,通报他在日本治疗和有关情况,而这时,蔡锷早已登上了前往云南的征程。[6](P200-201)袁世凯知道真相之后,虽然派出了杀手沿途追杀,但蔡锷还是于12月19日顺利到达昆明。蔡锷离京赴滇的整个过程,就好比在与袁世凯捉迷藏。直到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与唐继尧、任可澄、戴勘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揭开了护国讨袁起义的序幕之际,袁世凯还在迷迷糊糊,不知为啥着了蔡锷的道。
[1]蔡锷著,曾业英编.蔡松坡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田伏隆.忆蔡锷[M].长沙:岳麓书社,1996.
[3]邓江祁.护国元勋蔡锷[M].长沙:岳麓书社,2015.
[4]周后运.儒将蔡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5]蔡东藩,许厪父.民国演义(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6]袁泉.我和外公眼中的蔡锷将军[M].北京:中华书局,2013.
A Summary of Cai E’s Secret Military Activities Before the War Against Yuan Shikai
LIU Wei shun
(Wei Yuan Culture and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oyang, Shaoyang 422000, China)
Cai 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ecret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made the previous preparations before the War Against Yuan Shikai. He secretly discussed the plan of the war with his teachers and friend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He secretly kept in contact with his former subordinates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and secretly developed the united front with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ilitary colleagues and all democrats who support the war. Cai E slipped away from Beijing by skillfully concealing his true attitude towards Yuan Shikai, successfully got to Yunnan by way of Tianjin, Shanghai, Japan, Hong Kong and Vietnam, and finally launched the uprising against Yuan Shikai.
Cai E; the War Against Yuan Shikai; secret activities; summary
2016-08-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1JD63)
刘伟顺(1956—),男,湖南隆回人,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
K825.2
A
1672—1012(2016)05—0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