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分析

2016-04-13杨发庭

学术交流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杨发庭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北京 10073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现状、问题及建议
——基于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分析

杨发庭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北京 100732)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的载体,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分析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统一性不强、同质化严重、传播力较弱、管理力不足等问题,应强化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提升办刊质量和特色、推动理论传播和现实问题的深入讨论、强化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促进学科发展与期刊建设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规定新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是党的重要思想阵地,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平台,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的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统计数据,“2009—2013年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发表的14 304篇论文中,著录了116 663条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领域学者使用的文献类型相对集中,图书和期刊是主要的文献来源,分别占参考文献总数的51.19%和23.34%”[1]1-2。期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第二大文献来源。“学术论文的文献引用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的主要载体。”[2]根据期刊刊载内容,结合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划分标准,本文以我国大陆地区主办的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这14种期刊刊载的论文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满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进行评价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基本信息

(一)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资助力度加大

在14种期刊中,有7种期刊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率为50%。2012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公布,《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入选。2012年10月,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二批入选名单公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入选。

(二)期刊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1999—2013年间,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期刊发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以前,上升趋势稳定,特别是2002年到2007年6年间上升速度基本稳定。2008—2011年4年间,虽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2012年又开始上升,出现反弹。”[1]51-5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发文量变化趋势(1999-2013年)

(三)期刊发文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资助力度,期刊的发文质量不断提高,从期刊的获奖情况可见一斑。第一,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在14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中,《求是》2010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期刊奖;《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1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期刊奖。第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百强报刊”名单。2013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100种“百强报刊”名单,其中《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入选;2015年9月,《求是》《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入选“百强报刊”名单。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文获奖情况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中。《马克思主义研究》刊载的论文获奖最多,《教学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也有论文获得过上述奖项。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分析2009—2013年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发文情况,存在着统一性不强、同质化严重、传播力较弱、管理力不足等问题。

(一)统一性不强

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是封闭的、脱离现实的书斋中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正是这一特殊性与该学科热点的形成构成紧密关联,决定了该学科热点形成的逻辑和特征。从2009年至2013年关注的热点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普遍表现出对政治性的高度自觉,刊发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文章,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研究活力、引领学术发展、推动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期刊在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容忽视。比如,有的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较多地专注于学术性,片面强调学术质量,回避或忽视政治性,认为强调政治性就会弱化学术性,不愿介入政治性话题的讨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或弱化了学术期刊的政治立场。与之相对立的是,有的学术期刊一味强调政治方向,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导致刊载的论文学术水平较差,刊物质量下降。

总的看来,问题的实质是将学术性与政治性对立或割裂开来,没有很好实现两者的统一。学术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一般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必须以学术话语为基本形式。但是,对学术性的坚持不是拒斥政治性的根据和理由。对政治性的坚持也不是对学术性的拒斥,必须与学术性的坚持联系起来并以之为基础。如果只是片面地注重政治性,忽视学术性,就可能导致政治性对学术性的遮蔽或替代,从而在思想空间中自我弱化甚至丧失话语权。如何更好地将学术性与政治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需要深刻反思和总结的首要问题。

(二)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体上,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办刊思路和选题取向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吸引和拥有了较为稳定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中同质化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论文选题重复,观点大同小异,栏目设置几乎一样,传播方式极为相似等方面,这容易造成期刊刊载的论文学术观点没有新意,个性特征模糊,阻碍学术创新,影响学术质量,削弱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期刊管理体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期刊主编和编辑等内部因素的作用。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而言,内部因素是值得展开分析的重要方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由于过度追求综合性和全面性,发文大杂烩,缺乏对亮点的提取和经营。个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不仅缺乏事业心而且职业精神不足,提升自我彰显特色的热情和动力很低。从根本上而言,同质化问题折射出的是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一直奉行职业本位而非事业本位,始终坚持作者本位而非读者本位的问题。

(三)传播力较弱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回应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等方面,发声比较微弱,学术传播力不强,学术力量尚未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刊载的论文,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学术原创水准不高,有思想的原创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并不鲜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推力有待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贡献仍需发力。

上述问题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学术评价和学术导向上的责任感有所缺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诸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剩余价值论、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关系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阐释与说明,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政治思潮迫切需要阐明其政治目的和错误根源,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诸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回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学术表达空间的建设和学术讨论氛围的营造上缺乏深入思考。比如,学术争鸣对强化问题意识、澄清疑惑、推动问题研究的深入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从总体上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中,争论性论文的刊发是散落而随机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商榷文章很少出现在同一期刊中。随着社会意识活跃度越来越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理应开辟和提供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如《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探索与争鸣”栏目,刊发了《再论“先富带动后富”》等文章,但遗憾的是,设置“学术争鸣”这一类栏目期刊数量很少,即使是设有这类栏目的期刊,也存在着学术争鸣的尺度和底线把握不当的问题。

(四)管理力不足

一是个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情稿、关系稿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在用稿上采取双重标准,刊发了一些关系稿和人情稿。稿件良莠不齐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仅直接伤害了期刊的学术形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那些埋首科研的学者的学术积极性。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面镜子。刊发学术质量不过关的学术论文,不仅不能有效承担引领学术健康发展的学术责任,也会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态环境。二是少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自身管理和编辑素质有待完善和提高。有的学术期刊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尤其不重视评审制度建设,没有实现匿名评审、多级审稿(编辑部初审、副主编及外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等,难以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少数编辑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不高、专业水平和编辑水平不过关。在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所刊发的论文中,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并没有准确反映论文所指向的核心问题或论文的基本论点,典型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发展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面向现实,强化问题导向,积极适应环境,拓展学术视野,强化比较和对话,积极承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思想与现实相互靠近的学术使命,不断探索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需要发挥意识形态阵地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学术界“政治淡出,学术凸显”的背景下,强调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好社科学术期刊,必须将坚持学术标准和坚持政治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4]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而言,只有首先解决好学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问题,实现学术本分和政治本分的统一,才能为鼓励学术创新、引导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而言,价值性的表达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这是将学术性与政治性统一起来必须贯彻和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的价值性只有与科学性有机统一起来,占领价值制高点的努力才能拥有牢固而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理性的科学态度。如果只是片面地注重科学性,强调所谓的“价值中立”,或者只是片面注重“政治正确”,轻视科学性的论证,都可能使价值性与科学性对立或者割裂开来,难以实现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政治本分。

第二,在学术话语框架中实现问题意识和建构意识的统一,这是将学术性与政治性统一起来必须贯彻和坚持的又一个基本原则。坚持政治性与强化问题意识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简单地将政治性与肯定性阐释和叙述画上等号,是对政治性的片面认识,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要克服将强化问题意识等同忽视和背离政治性的错误思维方式。只有倡导问题导向,积极面向问题,运用学术话语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力量,才可以既克服片面强调政治性和肯定性阐释而造成学术性和批判性双重弱化的问题,也可以克服片面注重批判性而忽视建构性的问题,政治性的表达才会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提升办刊质量和特色

个性化的张扬有利于消除同质化弊端,增强学术期刊的竞争力,打造期刊的品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独特视角,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专题策划,推出特色栏目,才会更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一是选准定位。结合编辑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编研情况,聚焦问题,集中探讨,精准发力,彰显特色。这对于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培育热点。对于学术热点能否做到及时关注、准确把握和精心安排,是评价和判断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如果无视学术热点,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据,更谈不上办刊特色和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应进一步紧跟学术前沿,瞄准学术热点,及时发布学术最新成果,适时组织学术会议,以此彰显刊物特色和水平。《社会主义研究》设立了“理论热点聚焦”栏目,深入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梦”等热点问题,产生了较大影响。三是注重特色。通过加强专题策划,设立特色栏目,积极探讨学术新问题,推动学术争鸣,提高期刊办刊质量,增强期刊学术吸引力和号召力。比如,《红旗文稿》瞄准学术热点,设立了“绿色发展与全面小康”“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等专题,并在每个专题后设有“延伸阅读”“他山之石”“调查研究”等,将思维引向深入,引领学术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为特色栏目,树立了品牌,办得有声有色;《理论与改革》积极组稿,邀请著名学者担任专题主持人,通过设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专题、信访立法圆桌论坛等,吸引了研究人员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要花大力气研究和经营特色栏目,从栏目的设置、选题等方面进行战略性安排,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营造和沉淀出自身的特色和传统。

需要郑重指出的是,由于当前期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给期刊建设和学术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期刊评价工作要强化自省意识,进一步明确期刊评价目的和意义。完善期刊评价体系,淡化转载量指标,增加诸如差错率、重复率、特色栏目等期刊评价指标。通过期刊评价体系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推动学术期刊质量和特色的双重提升。

(三)推动理论传播和现实问题的深入讨论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的生产。精神(知识、思想、理论、观念等)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特殊形式,“期刊工作是精神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当前,改革发展处于关键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闻自由”等思潮的政治诉求日益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尖锐而复杂的激烈斗争。“马克思主义领域,应以理论观照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势差’。”[6]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必须高举旗帜,勇于担当,积极主动,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高度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积极的舆情分析和舆论斗争,张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感召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加强对思想领域大是大非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的正面引导。不能将假问题视为真问题,也不能将小问题判断为大问题。在关涉中国未来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讨论中要敢于交锋,明辨是非,既不能缺席,严重失语,也不能丧失立场,顾左右而言他。在拓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空间方面,要通过选题方向的设置,加强学术争鸣栏目建设,引导广大学者深入挖掘和思考,开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设立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专题,围绕“四个全面”等热点问题,刊发了《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意》《“四个全面”理论创新的大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形成渊源论析》《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等一批理论文章。第二,注重加强交流平台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四家学术期刊联合搭建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平台的事例有力说明,作为学术思想汇集、交流和碰撞平台的学术期刊,可以在推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发挥重大而特殊的作用。

(四)强化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

期刊的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加强政治纪律、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编辑队伍的政治水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政治纪律的学习,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编辑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在策划、选稿、组稿和编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育和树立学术期刊的公信力。要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编辑的选题论证能力、学术甄别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稿件处理能力。第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和金钱稿。建立编辑人员退出机制,严厉惩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确立和贯彻编审流程大于天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匿名审稿流程,依托严密的审稿流程,严把期刊刊文质量关,将各种不利于质量立刊的问题降到最低程度,实现期刊水平和论文水平双提高。建立和完善编辑和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动态跟踪,注重反响,及时总结反思,主动到作者和读者中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学界的需求和期待,比如,《红旗文稿》设立了“编读往来”栏目,刊登了《办好〈红旗文稿〉的三点建议》等文章,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与建议。第三,重视信息技术在期刊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要在更大程度上充分掌握和运用新兴传播手段,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探讨刊网融合发展新途径,使用微博和微信,完善独立网站建设,积极使用网上投稿采编系统,更好地发布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挥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在思想理论宣传引导上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既要面向文本,也要立足现实,处理好基础理论与现实关切、热点问题与边缘领域、学术名家与年轻学者的关系,成为发布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批判错误思潮、培育学术热点、推动学术创新、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坚强阵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着力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与期刊建设的良性互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荆林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评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陈士琴.马克思主义期刊引用网络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235.

[3]靳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4.

[4]李爱民.社科学术期刊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J].新疆社科论坛,2005,(6):61.

[5]刘险峰.提高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J].学术交流,1992,(5):135.

[6]刘顺,胡涵锦,高玉林.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基于五种马克思主义期刊(2005—2014)的计量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5,(4):43.

〔责任编辑:王巍〕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3-0210-06

[作者简介]杨发庭(1982-),男,山东微山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1

·学术期刊发展专题·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