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研究
2016-04-13谢磊成都理工大学
谢磊 成都理工大学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研究
谢磊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RFID技术为物联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社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企业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在RFID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物联网,以便于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并分析了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接着提出了物联网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RFID技术物联网构建方法
一、RFID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一)RFID技术概述
在RFID技术中,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标签,芯片和耦合元件是其中的两个组成元素,主要的功能是承载电子编码和数据;二是阅读器,属于控制处理中心,主要的功能是与标签之间进行通讯,同时,对后台数据库传输来的指令及时、有效的接收;三是天线,主要的功能是转换电磁波和电流信号,并及时的传递射频信号。
(二)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在应用物联网之后,可嵌入感应器及相关装备,连接互联网之后,有效的实现远程控制,并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而在应用RFID技术之后,可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通讯,促使系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众多领域中的物联网中都已经开始应用RFID技术,在商业流通领域中,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条码技术被取代,充分的满足了物品信息获取实时性的要求,而且通过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性[1];在食品安全与流通领域中,物联网应用RFID技术之后,可有效地监控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在食品发生安全问题时追溯到源头,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物联网应用RFID技术之后,整体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有效地监督与管理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信息,并实现自动化管理,保证了患者信息的完整性。除了上述领域外,RFID技术还应用到了危险品管理领域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物联网的构建方法
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拓宽,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实际上,物联网组建网络时,属于自组织网,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同时,处理信息时,准确性显著的提升。由物联网的结构模型可知,物联网的复杂性比较高,在构建物联网系统时,应以EPC框架为基础,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完成构建。在此种方法指导下构建出来的物联网体系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一)感知层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采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识别。感知层为EPC传感网络,该网络中,融合了两种技术,一是RFID技术,一是无线传感网技术,实现融合之后,EPC传输网络的优势独一无二,不仅可以将需求的环境信息有效的获取,同时,对每个物体都能够实现精确的识别,而且RFID技术的识别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2]。在感知层中,包含智能节点,同样是两种技术融合而成,一种是RFID技术中的阅读器技术,一个是WSN节点技术。
(二)网络层
在网络层中,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物联网中间件,一个是物联网域名服务。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中间件系统,置于感知层与网络层的中间,所发挥的作用为中介作用,对于前端硬件存在的复杂性,中间件可有效地屏蔽,同时,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进行传输,由后端IT系统接收。物联网域名服务与域名解析比较相似,中间件系统在采集信息时,给定目标物信息采集完成之后,需要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而中间件整个工作的过程是由域名服务来指导完成。
(三)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信息服务,该层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物联网客户端,此部分主要的功能是收集客户端需求的相关信息,收集完成后,通过显示器,将数据信息显示出来;二是数据存储模块,系统发出存储数据的请求时,该模块对请求进行响应,并完成数据存储,同时,此模块还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三是数据查询模块,主要的功能是依据客户端传来的数据请求,在数据库中调出相应的数据信息,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中,应用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物联网系统有效地运行。
结论:现如今,物联网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过程中,通过RFID技术的运用,显著的提升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并促进物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构建物联网结构时,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是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构建中,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提升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并促使物联网系统的构建向着更为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行标.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物联网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99-100.
[2]韩雯,李亮.基于RFID技术的车联网应用及构建分析[J].电子测试,2013,(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