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辅导员能力素质探讨
2016-04-13沈凌云曲靖师范学院
沈凌云 曲靖师范学院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辅导员能力素质探讨
沈凌云曲靖师范学院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特点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迫切需要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宏观层面的政治坚定忠诚可靠等五种核心能力建设、中观层面的整合资源有效沟通等五种担当精神培养,更应该具备微观层面的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六种执行能力塑造。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地方高校进入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生源来源、培养方案、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必将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职业发展、创业就业等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担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将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既要培养宏观、中观层面的能力,更要结合地方高校转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重点锤炼微观层面的能力,使辅导员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一、宏观层面:着力抓好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以及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从宏观层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建设一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素质。
(一)具备政治坚定忠诚可靠的素质。只有政治坚定,才能做到心中有党,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才能做到对党忠诚。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核心的素质修养。青年中的思想问题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辅导员是党在高校的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辅导员要成为青年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辅导员必须做到政治坚定,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将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做到忠诚可靠,就是要自觉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二)具备道德高尚人格魅力的品质。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育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促进大学生人格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品格施加的影响不可忽视。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传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业、解的是人生之惑;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也是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需要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在道德行为上,辅导员的道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辅导员的表率是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性要求的物化模式,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抵制外界干扰的能力,有效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职业素养层面,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对事热心,对人热情。热爱本职专业工作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的思想保证。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心和热爱学生。
(三)具备驾驭全局能谋善断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有驾驭学生活动、学生组织的能力。辅导员面临的都是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和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需要经常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包括学院大型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要去有驾驭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能够快刀斩乱麻,能够临危不乱,处事果敢。在现实中,辅导员整天陷于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往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主业”,往往忽视学生活动这一载体,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把握和个体的思想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热点和价值观变化关注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不强,这与辅导员是否具备驾驭全局能谋善断的能力直接有关。大雁要提高飞行速度就会采取“人”字形飞行,领头雁在前面猛烈扇动翅膀,它的翅膀后面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跟在它后面的那两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置,飞行的阻力就减小了,在后面的其他大雁也都会相继借助前面大雁营造的环境飞行。科学研究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 1.71 倍。这也给了我们启示,辅导员只有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实现团队作战、降低内耗,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四)具备抓好队伍带好团队的能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需要打造一支带头负责、敢于担当重任的优秀团队。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辅导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指挥员。辅导员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协调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如果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很难胜任工作的。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领导能力。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原校长张伯苓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积极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各种社团,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他认为从这里得来的学问,不比书本上的少。在开展活动中,辅导员不仅要能干事业,还要善于带队伍。高校学生人生观已逐步形成,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成才意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干部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是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干部的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干部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因此,要将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干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辅导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潜力,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做到知人善任,在工作提高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要确立合理的学生组织机构,引进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富有朝气,踏实进取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五)具备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品格。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四个全面”的加快推进,高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认识,严把思想关,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以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自己,始终保持干净、明亮、大方的形象,公平、公正的处世态度,认真、谦逊的工作态度,高雅、简朴的生活习惯,朴素、简洁、向上的生活作风,特别在事关学生入党、评奖评优等利益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塑造辅导员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辅导员廉洁自律关键是要以身作则,要把廉洁自律的过程,当作党性磨砺的过程,带头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以过硬的作风,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大学生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特别是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中观层面:着力抓好高校辅导员担当精神培养
在地方高校转型期,大学生包括辅导员自身在内,都会遇到前进中的问题,这其中有社会的、经济的,更多的会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问题,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的。从总体上看,辅导员离“人生导师”的要求还有距离。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宏观层面的核心能力,还需具备中观层面的能力。因为宏观层面是思想意识,中观层面是中枢神经,只有具备中观层面的能力,才能切实加强辅导员的担当精神。因此,从中观层面上,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五种能力。
(一)具备整合资源有效沟通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各部门、各单位有各种资源和优势,能否充分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整合资源、有效沟通的能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具有各自的生活背景,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性格脾气、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异,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具有极强的个体化特征。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大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就要靠有效的沟通,因而沟通能力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基本能力之一。要做到良好的沟通,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经历、学习成绩、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等。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面临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沟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杜绝冗长、沉闷的谈话,避免影响沟通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厌烦、排斥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有利于解决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增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辅导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沟通,比如有些同学与老师面对面谈话会紧张,那么辅导员可以通过书信、短信、电话、邮件、博客、论坛、QQ聊天、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备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更是辅导员履职尽责的第一能力。在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辅导员要做到观念不老、思想不僵、能力不减,就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素质,加强三个方面的学习:第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能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的洞察力、鉴别力和敏锐性,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第二,学习了解所分管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能力。辅导员只有认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专业对应行业的发展形势,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第三,学习教育学、管理学、逻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学科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辅导员就是一个杂家,几乎所有学科都应该涉猎,应建立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团队学习、互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积极向实践学习,先读有字之书,再读无字之书,向群众学习,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习惯。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习的时效性,着力本领恐慌、思想落后和方法僵化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三)具备不断创新持续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创新能力也是辅导员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辅导员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只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辅导员才能与时代共进,才能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中创造新的成绩、新的辉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的创新。辅导员必须熟悉新的工作环境,了解新的工作对象,接触新的事物,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勤于思考,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获取新知,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闪烁创作型的光芒。第二,思维模式的创新。辅导员必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跳出思维定势的条条框框,认真研究分析大学生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想法、新的行为、新的习惯、新的兴趣,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第三,工作方式的创新。辅导员必须转变过去的单纯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坚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考虑问题,工作方式更具针对性、更个体化,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好务、保好驾、护好航。
(四)具备科学研究服务学生的能力。目前,在全国高校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效做法就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准入门槛,即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在广东、上海等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博士辅导员;在职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也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针对辅导员队伍的进修计划也在进一步展开。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高素质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多出、出好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队伍的参与来完成,辅导员不仅承担了学生管理工作,而且要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双肩挑”。因而,科研能力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基本能力之一。辅导员只有认真研究面临的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才能更好地做好自身的工作,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具体深入的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不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样也做不好。显然,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五)具备幽默风趣睿智豁达的能力。幽默是解决问题的润滑剂,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心理特质,而有幽默感的高校辅导员往往也会受到大学生的尊敬、接受。幽默风趣是指顾道远能够通过轻松风趣的方式来化解尴尬、窘迫局面的能力。在现今社会,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而幽默中所体现的智慧往往使沟通更顺畅有效,使大学生在幽默中得到启示,使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在谈笑中获得支持。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幽默”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生活中非常必要的条件。他认为,德国的威廉皇帝就是因为缺乏幽默的能力,才丧失了一个帝国。在公共场所中,威廉二世总是高翘着胡子,好像永远在跟谁生气似的,令人感到可怕。而伟大的领袖或者政治家,如富兰克林、林肯、罗斯福、邱吉尔等就非常具有幽默感,并且普遍受人爱戴。周恩来总理就是以幽默睿智、风度翩翩而驰名中外。郭沫若曾评价周恩来“考虑问题之迅速如点火击空,之周密如水银泻地”。
三、微观层面:着力抓好高校辅导员执行能力塑造
当前,我国部分地方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四脱节”和“十低”问题:一是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致使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就业竞争力低;二是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产业融合度低、生存与发展能力低;三是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毕业人才的有效供给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真实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四是地方高校长期习惯于封闭办学、自成一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导致其服务地方能力低、社会贡献度低,最终体现为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低、群众满意度低。这些问题使地方高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前景堪忧,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此不仅需要具备宏观、中观层面的能力,更应该具备微观层面的执行能力。《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道德培养、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应着重从六个方面锤炼微观层面的能力。
(一)具备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能力。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块,日常管理工作涵盖了管理和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生作息制度的管理,又包括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奖励,学生违纪情况的处理等等。同时,深入细致的日常管理及时解决了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更有利于思想问题的解决。只有处理好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行的引导。一要加强科学管理。学生工作主体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备更加理性的思维,从而把握教育管理规律,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做到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系统化就是要通过划分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剔除不属于辅导员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促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实现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育人的效能;规范化就是要防止辅导员日常工作随意化,日常管理必须达到相应的目的和要求,许多工作还必须形成制度,既便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辅导员之间传承和交流,又便于对工作的考核和检查。二要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深刻地指出:“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意为当代教育重视科技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的全面的素质。浓郁的人文环境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包括:发挥艺术、文学、美育在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方面,在活跃思维、完善思维方面的重大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意性文化活动;适当在校内开展模范标兵等活动,树立典型,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敬业意识等;通过社会实践开展丰富的人文教育;提炼和造就一支有担当、有大局,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学习成绩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和表率作用。三要建构专业性的服务体系。如大学生安全服务体系、勤工助学服务体系等,体系中的组织和人员依据各自工作权限, 通过完成其工作职能, 实现保障大学生权益的目的。体系应具备清晰的主客体,明确权益责任。通过体系的建立,能更加系统地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二)具备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能力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应发挥自身有利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指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一是阶段教育,实时跟进。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 大一期间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规划人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在学生入学后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讲座或班会,使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能。在大二、大三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打好专业学习基础,同时具备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技能。并且根据专业的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和岗位要求,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课程改革,寓教于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2004 年就已经在高校开展,随着课程、教材不断地改革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开始的做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授经典,如“5W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80/20 法则”等等,转变为了目前的项目教学法。三是以赛促学,创办协会。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各项大赛,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等,更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去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赛事,并频频获奖。同时,作为课程的补充和载体,高校也创立了相关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协会,举办或承办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和赛事。
(三)具备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现代社会的迅速变革,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心理压力主要有:新生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等;恋爱和性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婚前性行为引发的情感困扰、性心理发育异常、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与自我有关的心理问题,自卑、自傲、自我冲突等;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它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从当前高校的实际出发,辅导员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能力,即能够独立开展心理学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心理保健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开办选修课程,举办知识讲座以及组织校园心理文化活动等;二是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能力,指能够独立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如组织团体训练活动,组织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小组;三是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初步能力,即辅导员应该掌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在实践中能够区分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能够独立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如开展大学生学习辅导、就业辅导、生涯辅导,利用电话、网络等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学术研究能力,即开展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能力。
(四)具备危机事件应对处理的能力。校园危机事件是指那些威胁学校正常运作,对校园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或造成实质伤害的事件或环境,主要包括意外伤害、自杀、人际冲突、师生矛盾,以及波及到校园的流行疫情、社会危机等。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管理者、引导者,对大学生的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所以辅导员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一要做好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和准备。对学校召开的安全会议,辅导员要通过班会、专业会议把学校的安全会议的精神详细地传达给学生,把校园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通报到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重点提醒,引起学生的重视,做到未雨绸缪,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让学生清楚知道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学生要做出逃生、自救、报警及其他的解救措施。二要做好危机发生后的危机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对事件本身的处理,控制事件的蔓延、伤害的扩大;对危机事件发生后所导致学生心理危害做好评估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一旦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生的始末,第一时间着手处理,尽量把伤害、损失降到最低。辅导员在赶往出事现场的途中就应了解了事件的大概情况、严重的危机事件,对相关人员做出一定指示,该向领导汇报的要及时汇报,该报警的要报警,该送医院的安排专门人员陪送。其次要做好家长与家属工作。特别是面对死亡事件,一定要有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理解、同情死者父母和亲属的痛苦,在可以给予帮助的地方,一定要尽力帮助,绝不冷漠、冷淡。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辅导员要与家长或亲属深度共情,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与感受;同时配合学校安排其食宿以及日常生活起居事宜;并参与、协助警察、医生等部门向死者父母和亲属做好死因解释工作;陪伴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再次要从容面对媒体。特别是死亡事件,辅导员要与学校在立场上保持一致,不随意与媒体接触,防止事件被错误“泛化”;即使经学校同意的官方采访,也应不带评价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评价好与坏、对与错。
(五)具备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三方面内容。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应当具备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具备规范辅导员主体自身和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法律法规知识,具备工作中评估法律风险用法、开展工作依法、遇到问题找法的法律思维。一要规范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法律法规。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就包含了法律法规知识。辅导员应具备法律知识主要包括与规范辅导员主体相关以及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相关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知识。此外,辅导员供职高校所在地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高校制定的章程均是对以上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和落实性规定,高校辅导员理应熟知并遵守。二要评估用法、办事依法和遇事找法。随着依法治校的逐步推进,法律的作用在高校愈发显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也应逐步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置程序。办事依法要求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中不偏不倚,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保证学生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或制度设定程序开展工作,不能图方便、省事, 忽略程序,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保证程序到位,并通过程序正义促进实质正义和工作效果的达成。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在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除了遵循应有的处理程序外,还应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相关矛盾纠纷,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生命力。
(六)具备指导就业创业服务的能力。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指明了方向。高校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这一重要途径,架起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沟通的桥梁。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准备教育。鉴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就业相关政策信息,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国家政策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现状。同时,可以邀请学校就业指导处老师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清楚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信息,明确学习目标,提前做好就业前思想准备。二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和行业差别巨大,导致大学生就业扎堆现象严重,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去到三线城市和艰苦的地方就业,回避就业竞争压力;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发展地方经济,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要贪图安逸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而是趁年轻有激情和活力,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三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科学定位。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将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相结合进行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增强就业竞争力。可以邀请行业精英校友与班级大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传授求职方法和发展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规划就业期望。同时,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作者简介:沈凌云(1985-),男,汉族,中共党员,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经济师,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曲靖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地方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