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的探讨
2016-04-13张智敏辽宁大学
张智敏 辽宁大学
对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的探讨
张智敏辽宁大学
摘要:探讨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私人银行的客户群具有何种特征,只有准确刻画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所特有的群体特征和理财需求,才能够找到匹配的供给策略, 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应客户需求,要分析中国私人银行的供给状况和科学的供给策略,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私人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私人银行发展对策客户
我国私人银行自2007年发展以来已走过近8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财富总量及集中程度的提高,从业务量的角度来说,近几年增长非常迅速,但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根据《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2013-2014年,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在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的拉动下,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4年末,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着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的财产评估体系不同。但是基本都指标是针对个人金融资产的评估,即可以理解为可供进行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占比。 由此可见私人银行对于服务对象我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定位是相同的,都是旨在为富有阶层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
在资产的界定方面我国存在统计内容和口径不一的问题。各家银行对资产统计的内容、方式等差别迥异。一般估算一个国家财富市场规模的最常用方法是估算全部财富的存量,然后估算财富在成年人口中的分布。但这些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国家统计部门、中央银行和证券行业协会,金融资产的数据都是基于账面价值,另外离岸投资的流量并没有准确反映在国民账户的数据中。从微观上看,人们总会刻意隐瞒其实际财富规模,并且大部分财富往往是在秘密账户中持有,还有的以不公开不流通的资产形式存在。另外,企业家们的公司财产和私人财产本身就难以区分。因此在对私人银行客户资产统计并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在涉及收益问题方面出现纠纷。
探讨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私人银行的客户群具有何种特征,只有准确刻画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所特有的群体特征和理财需求,才能够找到匹配的供给策略, 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应客户需求,要分析中国私人银行的供给状况和科学的供给策略,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私人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超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及分布:这份报告中的超高净值人群是指个人资产在5亿元以上,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报告显示,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总计资产规模约31万亿元,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平均年龄51岁,个人职业以企业家为主,男性占84%,女性占16%。身家超过100亿元的富豪,总人数只有300人。超高净值人群的企业,近半从事制造业、房地产和TMT行业,接近六成的企业实现上市,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浙,这四个省市共拥有超高净值人士9703位,占全国的57%。
金融需求:
1.融资需求:大多数主要经营的企业都已成立较长的时间,目前处于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转型过程中,融资目的企业扩张和企业并购为主,用于经营周转的比例则较低,仍处于持续创富的过程中,因此其中蕴含的融资需求问题非常旺盛,银行仍是融资是首要渠道。
2.投资需求:超高净值人群无论在企业还是个人投资上都比较积极,个人财富增值或企业资产增值,以个人财富保值和企业分散风险为目的的保守型投资占比不高。83%的超高净值人群依靠自由投资团队进行直接投资,很少依靠第三方机构,原因在于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产品投资收益不能满足需求,职能作为资产保值中的一部分,并且对第三方机构缺乏信任。海外投资需求增加,遇到的挑战似乎风险评估和对当地法律税收政策了解不足,在寻找国际化人才、文化差异、海外投资标的、获取当地社会关系方面都存在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银行成为获取海外信息的渠道,投资者需要更全面专业的咨询服务,这将为私人银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艺术品投资方面,超高净值人群更期望获得专业鉴定和专家交流服务。大额保单产品需求方面,更期望通过其解决财富传承,分散风险和保值增值的问题。境内的大额保单呈现门槛低、杠杆融资功能更强的特点。
非金融需求:
需求集中于医疗健康和家族传承,其比例在五成左右,其次为高端商旅服务、户外旅行和国内社交平台。其中对健康和养生最为重视,需求的健康服务也是超高端的,包括固定的私人医生团队和国际医院就医通道等。近七成面临家族传承问题。财富传承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价值观和经验理念、社会影响力和人脉关系的传承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总结: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巨大潜力,意味着私人银行业是各家机构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限制,为中资银行提供了有利的缓冲期。在这个时期,中资银行应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做好在岸市场开发,同时拓展海外业务。
参考文献:
[1]王元龙,罗军,康承东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7(11):66-72
[2]寇万胜.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辛俊杰,丁化关于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若干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4(2):79-81
作者简介:张智敏,女 ,汉族,山东省莱芜市,研究生,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