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2016-04-13李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职业

李岩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李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的任务格外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议,以期推进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步伐。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财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财务会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都以提升学生的会计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不论是将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划分为章节还是细分为不同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部分的具体教学目标也大都围绕不同的会计技能展开。而在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换的今天,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还注重学生综合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教学目标的滞后必然束缚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恰是这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致使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僵化,处于会计应试考试的束缚中,教学内容和会计实际工作脱节,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另外,我国会计准则不断更新,部分高校由于教材的滞后性,致使教学内容陈旧,教师往往通过课堂笔记的方式进行补充,学生对新准则的理解难免因此而支离破碎,课后习题大都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更替,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训练。

(三)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财务会计教学大都偏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讲解,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与职业环境脱离,学生缺乏对实践知识的认识。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

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都采用期末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考核和监督,无法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无法测试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更增添了高职财务会计应试教育的色彩。

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一)重新定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目标

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高等性和职业性,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职业素质目标应包括日常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经济后果意识等,强调报表导向,突出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其次,职业素质目标要包括与会计后续发展相关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据此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中不同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课程。” [1]该课程体系将职业元素充分融入其中,以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任务为引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应的会计岗位和岗位群,组织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会计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所需职业能力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动领域,据此对应形成学习领域,按照学习领域形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进行整体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理解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体验会计职业氛围,了解会计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教师要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教学目标,双方要有共同的认识,在相互讨论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寻找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训练和提高自己。在任务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反思,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三)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为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景,运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构建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 [2]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运用会计知识,并及时总结和反思,构建自己对会计职业的认识,调高自我学习能力。

2.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会计课堂的应用意义在于可以将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化为形象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得以从框架式的学习体系中解放出来,调动自己头脑中已用的会计知识去进行综合的分析,寻求解决途径并做出决断。案例的选择在会计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选择典型性、职业情境化较强的案例作为剖析对象,克服案

例的“习题化”倾向,同时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除上述教学方法外,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分层教学法等都适合在财务会计授课中采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进而推动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

(四)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一种能评价复杂的、情境性能力的真实性评价模式。”[3]要想成功地构建这种评价模式,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期末考核,必须建立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过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在整个财务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持的学习态度、技能操作水平、所取得的学习效果等。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过程性考核的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在讨论中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职业素质,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另外,过程性评价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除了教师外还应有参与共同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的意见、如果有校外实际工作的经历,还应有企业的评价意见。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要依据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沿着改革的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田丽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1

[2]麻卫静.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127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岩(1977.10-),女,副教授,工作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职业写作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我爱的职业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