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研究

2016-04-13宋彬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基础法律

宋彬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法律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研究

宋彬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他法律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意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基石。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和追求,那就是让每一个人信仰法律,敬畏法律。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基础法律意识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目的到达的程度或结果。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实效性改革面临着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以此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实施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实效性是实现高校法律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与法律基础教育目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它能使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知法、懂法、信法、守法、护法的行动指南。

一、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发展完善的艰难过程。但在一些高校,目前大学生仍然只是重视专业基础课程,而对法制教育却采取逃课、上课敷衍、考试作弊等排斥的态度。教育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基础的法律常识或单纯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方面,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当前大学生犯罪,尤其是大学生暴力犯罪有增无减,形势让人担忧。有些大学生犯罪,比如前几年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故意杀人案、近年来出现的“富二代”、“官二代”犯罪案件着实让人痛心,更让人惊诧。因此要将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广大高校学生具备知法、守法、信法、护法的良好素质,道路依然漫长。

二、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传授途径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把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当作法条宣讲课,整个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对着书本念法条,学生对着书本背法条,造成学生知而不解,学而不用,懂而不信。实际上,法律基础教育除了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其次,法律基础教育重书本知识,轻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程一直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由于授课方式单一,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法律信仰了。据了解,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几乎都没有安排实践内容。而且当前在法律基础教学上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要把法律概念、法律常识、理论、逻辑教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将这些法律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法律案件分析和处理上。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成为理论的高手和实践的低手,由于缺乏法律实践能力,遇到法律问题时便束手无策。

(二)管理层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主要方式一般是通过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且该课程一向定位在高校的“两课”教育当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认知以及法律信仰都被当作思想道德范畴来加以培养和提高,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很多高校并未纳入学校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一直将其作为“边缘”学科对待,学校同时也很少对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信仰教育情况进行专门的考核。另外,尽管该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学校所规定的课时却很少。由于是公共课,且课时少,学生就不加以重视,课后只顾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过关;教学也如蜻蜓点水,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忙赶进度,因此授课只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堆积,重要的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都无暇顾及,其结果往往是师生都苦不堪言,教师徒有辛劳,而学生则一无所获。其次,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主动自觉,经常敷衍了事。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得许多大学生以追求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为学习目的。学生们当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两课”学习上,而对法律素质的提高更是无暇顾及。

三、法律视域下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对策

(一)完善和健全现有法律课程的设置

首先,出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分,甚至增加其学时的强制性政策,确保“法律基础课”的地位,解决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有法律学者提出,“法律基础课”应至少达到28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安排,第一学期一般18周教学,减军训三周,剩15周,按每周4节课计算,其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安排8周32课时,法律基础部分安排7周28课时。其次,改编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目前各大院校使用的一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该教材共8章,其中只有2章为法律基础知识部分,并且存在体系庞大,内容冗繁,理论过深,说理空泛,语言表述过于专业等问题。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每一种法的介绍也只能集中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上,而不可能全面具体地介绍其全部内容。不如将该课程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民法、经济法、刑法为核心,既能普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又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同时应适当增加“法律基础理论”部分的比重,充分考虑该部分内容的趣味性导向性,把大学生引入法律之门,并将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更加紧密的融合。

(二)拓展法律教育课程的第二课堂

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拓宽法律基础教育的培养途径。举办校内法律文化活动。学校、院系及法律教研室应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文化活动,如法学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研讨会、宣传法律的文艺演出、模拟法庭等。深入社会实践。应经常组织同学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社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情况和公民的法律素质现状,增强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可选择合适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同学参观学习,了解法律的运作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法律修养。可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体会和感受法律的尊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了解和评价法律的曲直。开展法律服务或法律咨询活动。根据大学生对法律的不同需要,在校园内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恋爱、兼职、实习、就业、与人相处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开展法律服务或法律咨询活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上增加具体的实用的法律知识培训。对学生的具体就业创业计划给予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人员的配备上都应该增加更多的尝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服务。针对学生创业和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在就业指导课上,必须进行专业法律基础教育。应该详细介绍《劳动合同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中规定的具体诉讼程序,培训学生具有积极搜集证据和保全证据的法律意识。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公司法》的讲授,让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用人单位时,分辨出真正有实力的大公司和“皮包公司”的不同特征,以便让大学生找到真正有利于自己能力提高和个人才华发挥的工作平台。

四、结束语

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具体实在法的教育之外,应着重现代法律观念的教育。而在现代法律观的教育中,尤应强调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必须融入对法律价值、权利本位、法律至上、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和渗透,这样才能使法律基础教学富有成效。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法律生活的缺陷并正确对待这些缺陷,使其认识到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有效实现自身对秩序、安全、正义、自由、平等、幸福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认识到法治的理想在于制约权力、保护权利、实现利益,认识到法律应当是最高权威的规范标准和价值尺度。同时,法律基础教育应与道德教育相容并进,因为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调控的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两者的社会功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大背景的要求。只有把法律意识融入并积淀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念中,才能使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永庆.解析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法律教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6).

[2]蔡红辉.法规教育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基础法律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