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2016-04-13范全明马骊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心理

范全明 马骊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范全明马骊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智能知识群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成长会受到现有的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校园文化不光为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呈现出它某些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影响

一、丰富大学生知识,增强大学生能力

(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知识文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它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过剩的精力急需在课外找到一片新天地。校园文化中的各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学习的重要形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辩论赛、讲座、学术研讨会、社团文学和等等,都具有浓厚的教育特征,承载有较为集中的文化知识,能深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的网络设施、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资料查询,能直接有效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校园文化通过创设一种特殊的环境来实现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而且它的实现依靠的是丰富多彩的,富知识、趣味、精神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学生。

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思想性价值

校园文化的思想性价值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习惯的熏陶和约束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潜移默化地使置身于其中的校园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受到无形的精神感染、吸引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众多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人生追求上积极进步的要求和愿望。校园文化长期倡导一切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思想,并对其进行热情支持,正确引导,使之持续下去;对凡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坚决反对。

(二)校园文化的道德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担负起德育的重任,是因为校园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规范与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问题,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渠道之一。校园文化的熏陶唤醒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用以指导、约束学生的自身行为。通过各种社团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教育往往要比单调的课堂教育或说教更为生动, 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使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成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以此弥补校园规章制度的不足,这样形成的有效的“软约束”可以减弱各种硬约束与学生心理的冲撞,缓冲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在学生心中引起的那种心理抵抗力,从而在校园内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一)校园文化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会。许多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未发现自己某方面的潜能,而在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一方面会将他们潜在的各种天赋及时表现出来,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他们还会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以至扬长避短,从而改正缺点,有目标的逐步完善自己。

(二)校园文化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看法和态度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将校园文化活动看作是一种消遣、学习之余的放松的方式是大学生对待校园文化的最低层次;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博得他人的肯定这是第二层次;对校园文化抱着一种审视、思考的态度去观察、参与,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这是第三层次。高校校园文化以其固有的娱乐性和欢快性,满足了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劳逸结合、心情愉悦。同时,校园文化可以创造一种一致的精神氛围,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校园文化能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调节。校园文化在满足大学生各种正当的、合理的文化需要的同时,发挥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可以受到潜在的感染,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校园文化是调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紧张之余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可以有效的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校园文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缓解甚至消除由于文化传递脱节或巨变所带来的紧张感、焦虑感,满足大学生归属、参与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要求。

参考文献:

[1]项新求.高桥.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3]王新霞.中国教育面临的紧要问题[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史华楠,周文建,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 3.

[6]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范全明(1982-),男,重庆丰都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马骊(1984-),女,重庆石柱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心理感受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