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边回望,一边前行

2016-04-13赵斌

名作欣赏 2016年4期
关键词:重估名作批评家



一边回望,一边前行

我们一边在重审过去,一边在艰难前行。

《名作欣赏》2016年的约稿,仍然坚持着对历史的反思和重估、对当下的评价与分析、对未来的期许和预判这一方向。正如本期的文章,既有“主笔头条”对旅美汉学家的追溯、刘毓庆教授对“五经”价值观的重提,又有“当代文坛”对中国当前文学界现象的分析、“语文讲堂”对当前中国语文教学的介入,也有“当代新青年”栏目对未来批评家的发掘。

本期主笔头条张重岗先生的《汉学史的感性——读张凤〈哈佛问学录〉及其他》顺着张凤女士的《哈佛问学录》一书,对旅美汉学家联结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追溯,文章详实的资料与叙述的逻辑性,不仅使故事具有可信度,而且十分引人入胜。

李建军的“重估俄苏文学”专题一开始便是以对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评价为开栏初衷的,至今所刊发的十四期文章,完美地证明了他对信奉美学原则、重新评价俄罗斯文学这一追求的坚持。2016年,这一专题重又加入了南京大学董晓教授。二人以深邃的目光,审视着被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以微弱的一己之力,拭去蒙在历史镜片上的厚厚尘埃。本期两篇重读俄罗斯文学的文章,或注重感性体验,或富含哲学意味,但都因深厚的历史感和老练的文笔而高于其他的作品解读文章。

“当代新青年”栏目是承袭2015年“80后现场”而开的,有别于“80后现场”对整个“80后”文化场域的评析与批判,“当代新青年”回到文学场,以更贴近文学现场的姿态,为“80后”批评家的观点与立场发声,为“未来批评家”的登场造势,为“台湾80后”的文化合流而努力。《名作欣赏》的这一努力,具有开拓未来的勇气和自信。此外,“语文讲堂”栏目的分量得到提升,像本期的“批评与建构”“作家读课文”“课内外热点作家聚焦”等专题所显示的,我们将以多维度、多视角重新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期望能带给大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量级的教学指导。

本期还需要提及的文章,有李兆忠的《貌合神离同路人——张仃与吴冠中(上)》和沈苇的《亚洲腹地:我们的精神地理》。前者以作者对文本的细读渐渐理出两位美术界大师之争的因缘,其解读十分之细腻、文笔十分之清新;而后者以诗人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努力消除着世人的偏见与误解,其诗性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这就是《名作欣赏》对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坚持。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重估名作批评家
网络化时代的“经典重估”:评《经典重估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创新》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大国崛起语境下国产电影中的中国梦表达
微趣图
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重新估算
名作欣赏
尼采价值重估思想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