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黄河湿地:警惕着越冬

2016-04-12马朝红杜卿

森林与人类 2016年3期
关键词:孟津白化麦苗

马朝红+杜卿

每年10月,随着天气转凉,一些大鸨陆续从北方繁殖地迁徙到河南黄河湿地越冬。河南黄河湿地西起三门峡、东至濮阳,跨度600公里。整个流域内共有5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市、济源市、焦作市和洛阳市)、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乡)、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大鸨会选择黄河湿地越冬?黄河流经河南从黄河中游变为了下游,该段黄河处于游荡型河段,尤其是郑州下游两侧河堤宽度都在10千米左右,形成了大片滩涂,这些滩地被当地老百姓种上小麦、花生、油菜等农作物。而大鸨冬天的食物正是这些麦苗、油菜和未收干净的花生、大豆。加上广袤、开阔的田地,让大鸨很远就能发现危险。河流也起到了区域开阔和一定的危险屏障作用。因此河南黄河湿地成了大鸨的重要越冬地。

从2002年至今,我们每年都会对河南湿地内的大鸨越冬进行调查和影像记录。2010年10月12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记录到3只大鸨(两雌一雄),这是我们见到大鸨来河南最早的时间。2003年4月7日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记录到6只雌性大鸨,是我们记录到大鸨最晚离开河南的时间。大鸨迁徙种群在河南停留时间大约为120天-170天。

2011年1月21日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记录到越冬大鸨300只,这是迄今为止黄河湿地一次性发现最多的大鸨,因为三门峡和山西交界,这群大鸨经常游荡在三门峡和山西芮城县,应该是两省共有的群体。其他地方,河南新乡每年大约有300只,开封80只,郑州90只。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对大鸨可能不太合适。大鸨觅食一般在上午8点半之后。觅食时,大鸨在麦田里缓慢移动,相互之间比较分散。吃麦苗时大鸨常常先用嘴将麦苗咬住,颈向后缩,再用力抬头,将麦苗拔断,然后吞下,并不会将整棵麦苗拔出。这个时候小麦还未长出能接穗的枝条,虽然麦苗吃得多但是并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相反大鸨粪便还会肥沃土地。有时候在黄河滩几万亩的麦田中,大鸨唯独喜好几片麦地,能将麦苗吃得只剩2、3厘米,而跟这片麦地一垄之隔的另一片地的麦苗却一口没吃。不知道是小麦品种不同还是这片地的麦苗好吃。大鸨群也会在荒地中刨食遗落的花生和大豆,但是麦苗还是主要食物能占到80%。当大多数大鸨都在埋头苦吃时,仍有在外围的成年雄性个体担任警戒,觅食中不时直立抬头监视周围情况。

等到中午时分,大鸨群会选择地形起伏、有草丛、土墩等隐蔽物的地方休息,大鸨上身夹杂着黑色细横斑的淡棕色,远远的形成斑驳的保护色,与黄色土地融为一体。2009年1月我们在新乡黄河滩搜寻大鸨,原本这片麦地有60多只大鸨,用望远镜扫了半天一只都没有见,就开车继续往东走,忽然发现63只大鸨在一片凹地里休息。休息时它们大多卧在地上,此时群体比较集中,担任警戒的个体多不卧息或保持头部直立。

据多年观察,在河南黄河湿地集群的大鸨以雌鸟和亚成鸟为主,只有少量的雄鸟。为什么雄鸟这么少?这就要说到大鸨的繁殖,大鸨是一夫多妻制,而且大鸨雌鸟4岁性成熟,雄鸟5岁性成熟。因此亚成鸟占有很大一部分,另外有些雄鸟在繁殖地不迁徙,所以在越冬地看到的大鸨群中雄鸟会很少。

迁徙前期大鸨集群较小,几只、十几只一群。随着迁徙的进行,大鸨集群也开始变大。到越冬地后,黄河湿地常能见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返迁期大鸨的集群则越来越小,有时候3月份有的大鸨已经迁徙走了,突然会出现几十只的大群,这是在更南地区越冬的大鸨向北迁徙,在黄河湿地停留。

冬季大鸨集群是一种重要的行为适应。集群活动可以降低个体被捕食的风险。2009年冬天,我们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见到一只大鵟在追捕一只落单的大鸨,并最终将它猎杀。另外集群也能提高觅食的效率,减少警戒时间。

大鸨天生神经质,对任何潜在危险都十分警惕,尤其是人。我们在野外开车,在离大群大鸨还有1公里时,所有大鸨都停止觅食,警惕地注视着,最近500米的时候,大鸨被惊飞。但是往往飞不远,飞两三公里后又会落下,而且飞行高度也不高,群体之间也没有队形。

而两三只或者单独的大鸨,好像警惕性不高,有一次我们接近到100米的时候大鸨才起飞,飞出500米后又落下。

晚上大鸨多数还是在麦田中睡觉,睡觉的时候也会有大鸨负责警戒,随时关注着周围的动静。而黄河湿地还给大鸨提供了另外的休息地方,这也是其他越冬地所不具有的,就是黄河中的众多滩地。冬天黄河水小,河道中就有许多滩地露出,这些滩地也成了大鸨的夜宿地,这在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更为明显,孟津的麦田面积狭窄,大鸨经常选择河中间的滩洲上睡觉。

这么多年中,在河南越冬的大鸨曾出现过两只白化大鸨。2005年1月7日,在洛阳孟津黄河滩,1只白化大鸨与40多只大鸨在一起。它的嘴黄,胸下颈羽灰黄,头白,尾白,翅白仅翅膀尖黑色,展翅时几乎为全白,腹及体侧白色,上体黑黄纹仅占全身1/3。这只白化大鸨一直待在种群中间觅食,很少单独到外围活动。2010年12月3日,在郑州黄河湿地也记录到一只白化大鸨同42只大鸨一起觅食。这两只白化大鸨也成了来河南越冬大鸨中特殊的两位。

如果没有重大改变和影响,大鸨在河南黄河湿地待到3月-4月份后开始北上迁徙,继续繁衍,然后领着孩子们继续回到河南湿地越冬。

这些年,大鸨的数量明显减少。以往长江流域大鸨越冬地,最近两年鲜有大鸨的记录,一来跟生境改变、人为活动增加有关,二来也跟气后变暖有关。在河南越冬的大鸨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1998年的时候,洛阳孟津黄河湿地最多记录到52只大鸨,此后每年都有几十只越冬。最近5年,该地区已经没有大鸨越冬记录,主要原因就是原来的麦田改成种棉花、植树等。可见栖息地的农作物改变是大鸨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在郑州中牟黄河滩,当地放羊人每年冬天都会在麦地里放羊,经常能够见到一群大鸨被惊飞。大鸨喜欢安静,迫不得已才会起飞,这样的人为干扰会影响大鸨栖息。还有一些农民将拌有毒药的玉米撒在田里防止羊吃麦苗,大鸨容易误食毒玉米而中毒死亡,还有一部分死亡的大鸨出现胸大肌撕裂的情况,这可能是飞行过程中撞到电线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孟津白化麦苗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白化黄喉拟水龟人工培育研究①
最严重白化
小麦苗的梦
我到麦田看麦苗
梨为媒 奔小康
小雪花与麦苗儿
白化茶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
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