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6-04-12邓汉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出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

邓汉平

(阿坝师范学院学生处,四川汶川623002)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邓汉平

(阿坝师范学院学生处,四川汶川623002)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这既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熟悉党的民族政策、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自身素质过硬的师资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在特色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从而挖掘民族地区高校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路

一、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出台和下发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和提高。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在落实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推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教育内容方面, 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继承了过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做法;另一方面又不断结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创造性地补充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教育方法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结合新时期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探寻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方面,丰富、发展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将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发展为短信咨询、电话咨询和在线咨询等等;另一方面,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比如网络教育法,现在几乎各院校都有自己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目前,我国许多民族地区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专职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为辅的专兼结合、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民族结构等等)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采取举办各种针对性强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同时通过不断组织专兼职队伍赴民族地区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体验等方式,以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

二、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这既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人本位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市场主体的利益合法化使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日趋利益化。他们在学业成长中逐步将个体对利益的诉求,同自身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突出“实惠”、“好处”等,道德价值选择突出表现个人本位的民族大学生不在少数。较多的民族地区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成长,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服务和奉献精神明显不够,简单的说教式的教育难以达到培养其正确的“三观”。[1]另外,受个体利益化影响,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非正常获利等现象的存在,给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第二,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承受的脆弱性与转型时期的社会复杂性之间的冲突问题。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生活在其独特的环境之中,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民族地区独特的环境与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之间存在矛盾。[2]一方面,民族地区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大多属于山区,交通条件、气候环境等都比内地更为艰苦。这样一来民族地区人才需求与人才存留之间有非常大的冲突。民族地区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在文化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基础上要奋力追赶,才能完成学业,才能达到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但学有所成后他们往往最能适应民族地区工作环境,到内地就业往往难于内地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问题的认识趋于极端化、狭隘化。[3]而简单的说理教育难以化解这种矛盾,学生也容易产生困惑和悲观心理。

第三,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有限性与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民族地区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虽有不少本地区、本民族的,但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的全面流动,很多来自内地的教师在民族地区高校从事这份工作。这类教师存在对民族地区各方面不熟悉、不学习、不了解,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把握不透彻等问题,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力不从心等畏难情绪,甚至有偏激的认识。这导致民族大学生有问题不找老师,有的教师只关心专业知识教育,轻视人文知识和民族政策及相关知识的传递,这种课堂教学比较单一,基本不能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乡的兴趣。与此同时,有的教师对于当前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教育方式的滞后性、传统性与科学技术知识飞速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各种思想交织碰撞,不同的理念争鸣不断,如何在纷繁多样的思想影响下,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教育的方式、内容和手段还没能及时更新和跟进,大大束缚了教与学中应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

第一,要做好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规范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尊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通过民族地区大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和手段,有效的教育结果结合起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接班人和建设者,就必须充分地发挥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作用,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使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4]

第二,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内容、方法、体制等方面需要做很大的改进。若理论的说教与现实的反差使民族地区大学生产生了不信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物极必反。有的大学生缺乏哲学的基本思维,只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在各种价值取向中,不能均衡发展,对其未来的成长成才危害极大。

第三,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解决学生们的“三观”问题,以达到培养其正确的实践观,切实提高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目的。为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而奋斗。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之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不在形式,而主要在于内容,在于把好的传统发扬光大,健康内容继承深化。因此,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特别重视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状况,要做到将情感、故事、感悟等教与学的环节融会贯通起来,反对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第四,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交流融合加剧,特别是与第一世界国家的频繁交流。一方面,经济、文化全球化增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在交流与对比中民族地区大学生既看到了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看到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这种国际交流中夹带了不少西方“和平演变”的内容,这些内容使民族地区大学生不加分辨的崇拜西方物质文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呈现出“主义失真,道德失范”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如何正确引导,用民族的、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去引领他们的思想世界。

民族地区高校培养的是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生必须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扎实的合格人才。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要必须不断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熟悉党的民族政策、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自身素质过硬的师资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在特色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挖掘民族地区高校资源优势,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冯刚. 德育新视野[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103-105.

[2] 黄蓉生. 质量与保障坚守高等教育生命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9-71.

[3]胡澜.新时期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6):109-113.

[4] 朱红萱.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4):154-157.

[责任编辑范藻]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过程教育理论视野下藏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反思与构建研究”(ASA14—01)

作者简介:邓汉平(1975—),男,四川泸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4-0136-03

On Ideolog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DENG Hanping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Wenchuan Sichuan 6230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reform, the deep problems accumulated in society have gradually been manefisted, which is both a chance and a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y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thnic areas. It requires u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and to enrich the staff with the teachers who have a good knowledge about the Party's policies, know well the law of ideology education and have a true quality. The college should offer courses with speciality or edited by teachers of its own in order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llege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to find out a unique way to train the characteristics talents.

Key words:ethnic are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education; problem; way

猜你喜欢

出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