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016-04-12张红燕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中外合作办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红燕(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张红燕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应从建设过硬的工作队伍、注重实践养成、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三个角度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于引领高校办学目标、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意义重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帮助他们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理论与实践努力的重点。

一、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

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在社会转型期帮助大学生塑造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支撑,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构成之一,是高校紧跟时代主旋律,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全体师生都应自觉学习、培养和践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其凝练的二十四字内容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三个层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规划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图,并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栋梁,他们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与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要走出国门,他们的素质及表现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多的代表着国家形象,因而更需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代表国家展现形象。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大都具有家境优越、抗挫折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感较差、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价值观模糊、不太适应集体生活、综合能力较强等特点,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引导,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帮助他们积极成才,成为合格公民,更好地代表中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求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进行公民道德规范层面的教育,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深刻把握、解读及有效执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感恩,爱家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与主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假大空,同时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积极引导,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教会学生懂得感恩,积极回馈国家、社会和家庭。要教会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明白自己所享受的一切来之不易,在坦然享受父母、学校、社会所给予的一切的同时要懂得感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对方。要通过深入交流、角色扮演、主题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学校和社会,学会感恩与回馈。

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比较宏观的教育层面,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将其分解成几个微观、可把握的环节,便于学生消化接收。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对家庭、学校和祖国的热爱。特别是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要通过主题教育、往届优秀学子经验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祖国对海外学子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利益,努力学习,为国增光。

(二)热爱学习,敬业奉献

敬业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职业态度。大学阶段的教育是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储备力量的,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人格与道德,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应从引导其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入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风不浓厚,是学校里的“学习弱势群体”。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运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爱上自己的专业,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慢慢爱上学习。要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创造性强的优势,不断调整学习方式与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投入忘我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持之以恒地遨游,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是灵活性较强,但是缺乏毅力与奉献精神,给人不踏实的感觉。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投入、奉献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杜绝作弊,诚信做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邦之基、为人之本,是个人修为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诚信失范现象愈加明显,因而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愈发重要。在校期间的诚信包括学术诚信与做人诚信,是学生工作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教会学生诚实做学问。做学问要不得马虎,更不能以作弊的方式应付了事。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认真对待学术诚信问题,不能因剽窃或作弊而丢了学位。第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坚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业,不剽窃别人的理论成果,不抄袭别人的作业;第二,坚持诚信考试,不能作弊。要教育学生认清作弊的严重性,摆正心态,抵挡住诱惑,严肃认真地对待考试,客观公正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育学生真诚做人。要教会学生远离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在象牙塔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收获纯真的友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宿舍、班级、学院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将评优评奖、学生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制度化与标准化,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尽量避免拉票、贿选的现象出现。

(四)自立自强,团结友爱

中华民族是一个好客与友善的民族,也是一个团结与友爱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友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准则。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要团结互助、和善友爱,还应该包含自立自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来说,走出国门后要充分锻炼自立自强的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同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争取不让一个同学掉队,顺利完成国外的学业。

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因而其自立和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当他们奔赴异国继续学业时,没有了家长的庇护与包办,必须要变得强大起来,以便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因此他们需要充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甘于寂寞与吃苦的能力等,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

团结友爱,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国外学习的学子要有拧成一股绳的精神,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同时,也要具备国际人道主义的关怀,对国际友人与同学要表现出充分的友好与关爱,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友善与风采。

三、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队伍建设包括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学生朋辈队伍建设。学生工作队伍主要起着价值引领与教育作用,学生朋辈队伍主要起着榜样示范与传帮带作用。

1.爱心服务,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在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从某种程度上讲,专职学生工作者可以说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能影响师生的关系,还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甚至能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和价值观的养成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学生工作者要带头学深、学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过硬素质和人格力量感召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爱心服务的宗旨,带动并帮助学生养成爱国爱校、敬业好学、诚实守信、友爱助人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爱心付出、敬业精神及个人魅力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同时也利于做学生学习、生活的贴心人,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困惑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找辅导员帮忙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工作者既能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怀,又能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发挥学生朋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较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大学生更倾向于学长的所谓经验传授。每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在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与指点下慢慢成长的,所以在学生成为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后,也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低年级学生。而且,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引导、传带、影响作用,更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原则。高年级学生的爱心传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骨干的引领与培养,开创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局面。严格选拔、发展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依托学生会、学生团体、班级团组织、学生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让教育从学生内部发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可以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组织爱国主义征文大赛和演讲大赛等;二是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要充分挖掘资源,抓好身边的典型,加大对身边拥有高尚品格和优异成绩的同学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感同身受。例如,可以建立“高年级——低年级”结对帮扶小组,在国外设立“留学学生联盟”帮助新出国的学生,敦促学成归国学生积极回来参加经验交流与分享会,定期邀请往届毕业生回学校谈感受与经验,在学院网站开辟“海外视角”和“学子风采”专栏等,变空洞说教为“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二)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实践养成

应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与载体,营造良好的氛围,引领青年学生通过各种实践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方开拓教学课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依托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利用观看纪录片、听报告等形式,加大对国家美好现状的宣传力度,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互动;通过聆听优秀人物的报告,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国家的浓浓爱意,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以英语学习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又为他们顺利出国奠定坚实基础;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会学习、自立自强;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的机会,让学生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感受改革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国家政策变化对社会及个人带来的利好,从而深深爱上我们的国家。

加强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言行举止注意维护国家的形象,懂得以实际行动回馈家庭、学校和祖国对自己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和与学成归来学子经验交流的形式,教会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教师,从而变得珍惜生命、认真学习、热爱生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抓住感恩的主线,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其中,逐步树立起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操。如:开展“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召开以感恩父母、理性消费为主题的班会、倡导“诚信应考、从我做起”签名活动等,并结合国内政治形势及导向开展丰富的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其养成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好两个教育网络,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

利用互联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阵地。学校和学院要建立专题网站,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将理论教育、榜样展示、实践推动相结合,调动学生关注的积极性与主动接收的自觉性。要以学生的视角来组织网站的建设,并开辟国外学生经验传授专栏,把理论教育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要通过网络教学,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反馈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作为专职学生工作者,尤其需要紧贴学生生活和实际,挖掘新资源,利用新载体,抢占新阵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运用网络和手机APP,通过QQ群、QQ空间、飞信日志、微信等信息手段,随时随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才能有效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的道德情操,养成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聘请公安局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为全院师生做法制安全报告;组织深入社区、孤儿院送温暖和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开展孝亲敬老教育,“孝心传递”之“假期,让我来照顾父母”活动和给家长一封信征文活动;分项目(专业)召开新生家长会、出国学生家长会,通过邮寄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和送喜报等活动,搭建家校互通桥梁,取得家长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在青年学生价值观养成方面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曹木易)

作者简介:张红燕(1971-),女,山东东营人,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1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1—005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成才教育实践研究——基于学生管理的视角”(项目编号:14JDSZ3040)的阶段性成果;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14SY5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中外合作办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