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战略思想

2016-04-12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江泽民

孙 杰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战略思想

孙杰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其人才战略思想主要内容体现在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统一”:发展主体的设定方面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相统一;人才的成长规律方面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精良的专业知识相统一;人才配置效益方面坚持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与做好人才战略储备相统一;人才知识结构方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相统一; 营造人才环境方面要重视物质因素与重视非物质因素相统一。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新形势下党的人才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第三代领导集体;江泽民;人才战略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战略思想是江泽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统一”。学习研究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新形势下党的人才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从发展主体的设定来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毛泽东同志向来认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1]1512在他看来,与物相比,人在发展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思考人才战略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源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主题也由革命和战争逐步转向了和平与发展。从而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观点。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造就大批知识型人才是他逻辑发展的必然结论。

在世界进入多极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新科技

浪潮汹涌而来,江泽民在继承前两代领导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国情、党情和世情,进一步发展了党的人才战略思想。一方面,他总结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发达的经验,就是很重视人才,它从全世界网罗了大批具有一定知识的精英,因此,“我们要有政治远见,及早研究对策,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2]27-28从思想认识上,他把人才放在与各种社会资源相比最宝贵最重要的位置,认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因此,在人才资源与物力资源的认识上,“见物不见人”自然是不科学的人才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4]259另一方面,生产力的革命是更深刻的社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作为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发展中凸显十分重要的地位。怎么样把人的主体地位与体现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科学技术统一起来是江泽民思考的重要问题。他从时代发展的实际出发,科学分析了时代特征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6]145这就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国际竞争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如何立足于中国实际,从而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江泽民认为“必须努力掌握前沿的科学的管理知识”,而“这一切,没有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创造性劳动,是完全不能想象的”。[3]14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于人才。 科教兴国战略也必然要求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5]491

二、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精良的专业知识相统一

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具备精良的专业知识是不可分的。坚定的政治方向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各类人才取之不竭的源泉。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要十分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选拔培养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3]60针对有些组织部门近水楼台式的把筛选的眼光局限在熟人圈中的现象,他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拓宽事业,坚持五湖四海, 坚定的政治方向的另一个来源是实践。 江泽民从个人知识的获取角度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人不是生而知之的,知识、才干和经验都要在工作实践和刻苦学习中获得。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5]366并要求好好在社会上宣传“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的科学的人才成长规律。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而言,他认为,自古英才多磨难,尤其是政治人才,大多是在基础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成长、脱颖而出。从党的干部培养成长历史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都是锻炼和提高干部的大学校,党的干部成长历史表明, 在革命的峥嵘岁月和建国初艰难的创业初期,人才比较容易接受实践,特别是艰苦实践的磨炼,但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提高了,从互联网上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的情况下,艰苦实践还在多大程度上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历史提出的新课题。江泽民认为,从年龄梯次上看,“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在建国以后的和平环境中走上工作岗位的”,“不少年轻干部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的优势是知识化程度高,但是多种岗位的综合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艰苦环境磨砺也很不够,因此,他们“尤其需要加强艰苦实践的锻炼”。[4]692“越是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青年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推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越要赋予艰巨的任务,让他们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不然就很难锤炼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4]693-694坚定的政治方向的第三个途径是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道德素质。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灵魂所在,决定着领导水平和能力的提高”,[6]386江泽民2000年2月20日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如是说。同年6月,他在新世纪年轻干部培养战略中强调了这一思想,认为“大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归根到底的重要性”。[2] 49江泽民总结这个人才知识结构时认为,“我们现在懂经济的干部很缺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急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正确的态度和解决的办法是,既要有时不我待的时代紧迫性,同时又不能犯急性病,“还是要靠学习,靠长期坚持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两个方面去学习”。[6]47-4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长周期客观性决定了,较之高新技术装备而言,人才的成长是个长期的任务,又是当务之急。因此,他从人才成长客观规律的高度指出,要人才培养先行,“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7]61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培养优秀人才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3]186

在江泽民看来,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具备精良的专业知识是不可分的,都是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高素质中青年人才,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政治上必须合格”,“在这个前提下,还必须具备所从事工作的专长”,[2]52-53这两个前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选拔干部总的原则,还是德才兼备”,这个指的是对各种人才的总的要求。具体到对党的干部的要求,“主要看两条:第一条是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第二条是业务上的要求,就是要有知识,有才能”。[4]681-682

三、从人才配置效益来看,坚持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与做好人才战略储备相统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进入市场的各种资源中的第一资源的人才资源必然也会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市场机制是讲究效益的,人才资源同样也受市场机制制约要讲究使用效益。怎么样盘活现存的人才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至于让第一资源虚置浪费,是江泽民人才观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层面。他指出,“人才培养使用要讲投入产出,讲效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2]319

盘活现存的人才资源,要做到第一,不搞形式,不苛求全才,注重发挥每个人才的特长。 江泽民在继承两代领导人和历史上选才用才的经验基础上,总结了两条重要的选才用才规律——“在发现人才上要强调‘不拘一格’,在使用人才上要强调‘用其所长’”。[2] 27第二,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江泽民认为,选贤任能,首先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和凭个人好恶等陈旧落后观念的束缚”。[6] 227在此基础上,“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2] 319全面的人才观,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科学的人才观,只有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才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也才能盘活现有的人才资源,使其发挥有效作用。为此他认为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要坚持任人唯贤;二是要德才兼备;三是要坚持选人标准;四是要搞五湖四海;五是用人要用其所长;六是既要看素质,又要看实绩。[4]677-678

如果说盘活现存的人才资源是人才的“节流”的话,那么做好人才战略储备则是人才的“开源”了,也是坚持科学、全面的人才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导致的人才争夺战方兴未艾。更为紧迫的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射在人才资源上表现为,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比例不协调,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并且“我国正处在科技人才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大力建设我国的人才资源储备库。人才战略储备纲领的勾画不能不放在首要位置,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4]260-261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战略规划,譬如2002年,人事部等部门制定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自1985年开始试行的博士后制度等。具体来讲,从年龄上,要大力培养中青年干部,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知识结构上,既大力培养中高级干部、各种科技和管理人才,也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同时,为了应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新挑战,“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4] 466立足国内,同时引进海外智力;既要有计划地扩大数量,又要注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

四、从人才知识结构来看,重视工程技术人才与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相统一

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几代领导人都有重要的论述。毛泽东认为自然科学是人们在自然界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而社会科学是“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二者不可偏废。邓小平认为,“自然科学固然重要,要搞好,社会科学也很重要”。[8]47鉴于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党员干部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较充分,忽视工程技术人才作用的也有,但不占多数。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发生了忽视乃至轻视的现象,从而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因此,江泽民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了系统化的阐释。他指出,“理论问题,不管是自然科学理论,还是社会科学理论,都很重要”,“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一旦形成新的理论,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实践产生巨大的作用”,[6]21从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的规律来看,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实践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假如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些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引,工人阶级就不能从自在阶级变成为自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就开展不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但是,从社会的基本矛盾上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中,可以清楚的反映出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离开科学技术创新当然不行,但是,要达到创新的目标同样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437江泽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指出,“没有理论创新的民族,不可能成为强盛的民族。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4]275因此,江泽民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当今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信息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地位。既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又要认识到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二者并重的逻辑思维,就是既尊重自然科学人才,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

五、从人才成长环境因素看,要坚持物质因素与重视非物质因素相统一

尊重人才,就要为人才创设适于人才成长、发展、流动的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主要指物质因素的环境譬如市场环境等,后者主要指社会价值、社会氛围、制度环境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才环境创设的主要责任人。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是人才战略的执行者,他们对人才战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决定着人才战略的落实。所以,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和有关组织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66“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创造条件,让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3]197

江泽民对人才成长软环境建设的思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他倡导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与创业机制,这些尊重人才的宣言打破了阻碍人才成长的传统观念藩篱,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客观上把知识和人才推向社会价值序列的前列,营造了对知识和人才的礼赞氛围,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价值导向和榜样模仿作用。同时,江泽民以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倡导在全社会普及科技基本常识、科学精神、科技意识,以此来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人才的成长拓展有利的社会空间,也促进人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必要社会前提;第二,稳步推进人才制度、机制建设,为人才的成长创设必要的制度保障,建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第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真理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真理是同谬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此,江泽民强调“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频繁、碰撞激烈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鼓励学术争鸣,积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3]105反对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建设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学术的繁荣。第四,加强涉及人才的民主法制建设。党的依法治国战略要求经济社会生活要全面、逐步地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适应这一时代新要求,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保护人才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纳入国家积极社会发展战略,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科技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才环境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人才的成长除了软环境的制约外,硬环境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样从硬件上为人才的成长搭建依托的平台,从生活、工作和学习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江泽民对此也做了深入的思考:除了各级政府继续逐年增大对相关领域研发的公共财政投入,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外,把知识成果、智力结晶、技术发明作为生产性要素和传统的按劳分配一起作为分配的依据,提高知识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即“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3]105其次,政府要大力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特别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这就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人才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建设,为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创设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论科学技术[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论党的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范藻]

Thoughts of Talent Strategy from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Leaders

SUN Jie

(Sichuan Old Revolution Area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i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leader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Jiang Zemin puts a strong empha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whose thoughts of talents strategy are represented among the discourses by Jiang Zemin. The thoughts succeeded and developed the talent thoughts from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and so are very dialectical. The features are mainly revealed by the "five unities", namely, the setup of the development subjects demand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the subject's status, the law of the talents' grownup requir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right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the preci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alent allocation needs the centraliz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f the given talents and the reservation of the talent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wants the inclusion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circumstanc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s of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element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s would have a direct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new time.

Key words: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leaders; Jiang Zemin; talent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08-17

作者简介:孙杰(1966—),男,四川巴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1-0049-05

猜你喜欢

江泽民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
历时三年采访近百当事人青年江泽民纪事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江泽民同志关心军事科学院建设纪事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实践
江泽民论军事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