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反抗而歌唱的美国黑人圣歌

2016-04-12董振业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摩西奴隶基督教

董振业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为反抗而歌唱的美国黑人圣歌

董振业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音乐是非洲文化的主要特征,在非洲黑人被掠夺贩卖为奴隶后,音乐就被黑人用来反抗白人种植园主的残酷统治。1750年左右美国黑人奴隶结合非洲传统艺术与白人基督教文化,创造出“圣歌”的音乐形式。圣歌以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由埃及逃往迦南的故事为题材,鼓励黑人反抗白人奴隶主的统治。圣歌的歌声不仅能带给黑人希望和力量,还能够传递秘密信息,组织逃跑和战斗,是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

黑人圣歌;出埃及记;反抗

一、“是上帝也是父亲”——黑人圣歌的诞生

音乐存在于黑人奴隶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信件、文章和历史文献都揭示了音乐在奴隶间的流行。奴隶长期忍受痛苦,暴力,与家人分离,监禁等等非人性的迫害,他们依靠音乐来讲述他们的境遇,并获得力量坚持下去。

从非洲黑人被掠夺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开始使用音乐进行反抗了。在前往美洲的奴隶船上,尽管原属于同一部落的人会被刻意分开以防止他们计划反抗,但是他们还是会因为歌声里相同的恐惧和悲伤而联合在一起。在到达北美大陆以后,黑人奴隶最初使用非洲鼓来进行反抗斗争,他们用打鼓制造出一种白人无法解读的旋律来传递信息,精心策划起义,将打鼓、通讯、起义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后来当白人听懂黑人鼓声中的意思时,开始限制奴隶使用和保存非洲鼓。面对白人制定的禁令,奴隶们创造了其它的乐器来模仿打鼓的旋律,比如:汤匙,骨头,班加琴等,继续进行反抗。

美国白人为了教化黑人奴隶,使他们接受自己的命运安排,开始向黑人奴隶传播基督教,奴隶们被告知,他们终其一生去服务白人是来自上帝的旨意。他们还被灌输一个信念,就是他们的救赎只在死后的天堂。黑人奴隶往往被迫皈依基督教,参加宗教活动。白人奴隶主允许黑人奴隶在教堂做祈祷时唱歌,也允许奴隶在教堂外进行宗教集会,他们往往伴随着拍手,踏脚和喊叫,在一起祈祷、唱歌、跳舞,这类音乐被称为“玉米田间小曲”。后来这种音乐形式渐渐演变成圣歌,时间大约是在1750年左右。

黑人圣歌是黑人奴隶将非洲艺术传统与白人基督教文化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音乐形式。黑人奴隶被迫信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并未完全替代黑人奴隶原来的非洲宗教,美国黑人将原来的非洲宗教与基督教结合,形成了黑人自己理解的基督教。

在非洲社会,人们对上帝的概念是: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国王,法官,但他也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在母系社会,上帝的形象是母亲),人和上帝本来就是很亲密的关系或者是通过绳子或桥梁连接在一起的[1]52。非洲黑人在美国的奴隶制下,依然像他们的非洲祖先一样,并没有严格区分神圣与世俗,精神与物质。非洲宗教与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结合,他们把基督教的上帝定义为一个有同情心的朋友,反抗奴役与压迫的斗士,并且特别侧重个人与基督教上帝之间的紧密关系,对美国奴隶来说,耶稣是存在着的伙伴,他能感受奴隶的遭遇,感受奴隶身体和精神的痛苦,上帝会帮助他们改变困境:

和耶稣的交谈让一切变得好起来,

各种各样的困难,

感谢上帝,我会一直寻找您,

和耶稣的交谈让一切变得好起来[2]78。

在对基督教的上帝这样的理解下,黑人奴隶结合自己的处境创造出圣歌。圣歌高度契合了圣经的“拯救”主题,寄托了黑人奴隶对自由未来的向往,于是很快被南方的广大黑人奴隶所接受。

白人奴隶主认为,黑人以歌唱来赞美上帝耶稣,代表奴隶已经接受了白人的思想体系,皈依了基督教,教化的手段收到了效果,奴隶主欢迎这样的信仰转变;另外,这种圣歌相对于其他的黑人音乐来说包含的非洲因素更少,也就对美国的主流社会的威胁更小,所以白人奴隶主允许甚至鼓励黑人歌唱圣歌。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黑人圣歌被种植园奴隶创造出来,并在整个南方流行开来。

二、《出埃及记》——黑人圣歌用于反抗的题材

白人向黑人奴隶传播基督教教义,需要他们能够诵读圣经,于是一些奴隶拥有了基本的文字能力。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南部的美国黑人都知晓了圣经中的《出埃及记》部分。

黑人奴隶发现《出埃及记》的故事中一些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处境十分相似。出埃及记讲述了一段以色列人从被奴役到自由的旅程:一群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一个被上帝选中的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摩西,在上帝的指挥下反抗压迫者法老,把他的子民带往应许之地迦南。这使黑人奴隶相信身处美国奴隶制下的他们会在自由主义战士哈里特·塔布曼的带领下战胜白人奴隶主,最后到达自由之地加拿大或者美国北部。

圣经里的“我们不需要总是哭泣和呻吟,不需要总是带着这些奴隶制的锁链”和“魔鬼以为他很快就能降伏我,但我认为最后我会打破他的枷锁”等诗句在黑人奴隶读来正表达了他们想要脱离奴隶制的渴望。于是,《出埃及记》中的故事就成了黑人圣歌的主要题材,所有抵抗的歌曲几乎都是围绕出埃及记这一主题而形成。

因为《出埃及记》中摩西反抗埃及法老的故事与奴隶现实的遭遇非常相似,使得奴隶们可以把自己的反抗思想隐藏起来,他们往往以圣经中的词句做掩饰,把真实的意思隐含在这些词句里,于是歌曲里的很多词汇就都带有双重的意思,例如:

天堂——自由

迦南,应许之地——北方自由州或者加拿大

酒葫芦——北斗七星,一组指引北方的星阵

马车或者火车——地下铁路

悄然辞行——秘密的偷偷逃走

摩西——自由主义战士,地下铁路领导者,或者特指哈里特·塔布曼

约旦河——俄亥俄河或者其他能到达自由之地的河流

这样一些带有反抗性的信息,如:支持、团结和抵制,甚至是一些指向地下铁路运动的字眼,就都暗含在这些黑人口耳相传的歌曲里。根据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讲述,“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可能在我们重复歌唱“噢,迦南,甜蜜的迦南,我要前往迦南”时就已经发觉我们要的不只是到达天堂的希望。我们的意思是到达北方,北方就是我们的迦南。”[3]197

因为表面上是在歌颂基督教的上帝,所以白人压迫者并不能听出其中的反抗成分。监工确信黑人圣歌的曲调都是赞美诗的曲调,歌词都是来自于赞美诗,白人奴隶主也认为,黑人歌唱圣歌反应的是他们内心幸福的感受,这就使得他们在奴隶歌唱时只能听到黑人基督徒向上帝靠拢的渴望,其他什么也听不出来,比如《深深的河》:

深深的河啊,我的家在约旦河那边,

深深的河啊,上帝,我想要越过

到达那彼岸的营地[4]50。

这首歌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黑人想要越过俄亥俄河(约旦河)逃到北方(“家”和“彼岸的营地”),但是表面上却只是在歌颂基督教先知伟大的经历。

正是因为黑人奴隶使用这种双重手法,以《出埃及记》做遮掩的帘子,将追求自由的思想隐藏起来,圣歌才能在整个种植园世界传播,黑人奴隶也才能利用它进行反抗斗争。

三、《去吧,摩西》——歌声中的反抗

无论黑人奴隶们是否真心皈依基督教,黑人圣歌的中心主题都是追求自由,逃离奴隶制。这条基本的原则在他们圣歌的标题和内容上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噢,自由”,“我们永远不会回来”,“偷偷离开”等。黑人领导者意识到这种音乐有召集黑人群众的力量,能够使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解放——而奋斗,因此,圣歌常被用来组织反抗。

总结来说,圣歌的反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心理安抚,使奴隶保持士气,鼓舞黑人奴隶去战斗;二是与他人通讯,组织逃跑与战斗。

(一)黑人奴隶生活在残酷的环境里,歌声里的美好希望能使他们减轻负担,恢复情绪,提高勇气,例如这首《偷偷溜走去找上帝》:

偷偷溜走,偷偷溜走,偷偷溜走去找上帝!

偷偷溜走,偷偷离开家,我不会在这里久留。

我的上帝在呼唤我。他通过雷声来呼唤我。

喇叭声在我的心中回响。

我不会在这里久留[5]390。

“上帝在召唤我”,“我不会在这里久留”,这些歌词提醒奴隶们黑暗的奴隶制很快将会过去,使黑人奴隶能够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

黑人奴隶接受了基督教中的先知和圣人,那些能够战胜压迫者并且生存下来的人得到特别的赞颂,丹尼尔、摩西和以利亚等都是这些充满力量的歌曲中的主角。最有名的是现在依然流行的圣歌《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

去那远方的埃及,

告诉老法老,

“让我的人民离去!”

“主是这麽说的,”勇敢的摩西说,

“让我的人民离去。

如果不肯,我就将你头胎孩子打死。

让我的人民走吧。”

这些伟大人物的成功经历激起黑人奴隶对自由的向往之情,鼓舞黑人奴隶为将来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而奋起斗争。传统认为,塔布曼就是受到了《去吧,摩西》的鼓舞,领导地下铁路运动帮助数百名奴隶走向自由,因此成功逃跑的奴隶把她称作黑摩西。

(二)非洲黑人利用音乐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用它来传递信息,以方便逃跑和组织反叛。歌声中的信息白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因为黑人歌唱的曲调和圣歌的歌词都非常特别。

黑人的语言具有特殊的声调和语音结构,歌声的各种变化和语句的节奏只有黑人才能理解。而圣歌中的歌词又带有特指的隐含意义,如前文所述,“约旦河”是俄亥俄河,“马车”和“火车”是地下铁路,“摩西”是哈丽特·塔布曼,“车站”指的是在路途中可以停下来寻求帮助或者供应的地方。通过双重含义的歌词,圣歌可以指导奴隶何时逃跑——例如在一个特殊的季节或者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间,以及逃跑的最佳方法。

像哈丽特·塔布曼这样的勇士想要的绝不是一个可以勉强接受的条件,而是终结整个奴隶制,圣歌被他们用来组织战斗。贵格宗的学生观察一个黑人1818年的营地集会,看到奴隶们围成一个圈在喊叫。他们唱着圣歌《约书亚在耶利哥战斗》:“约书亚选定的人们向耶利哥的城墙进军,吹起公羊角并且喊叫,直到城墙倒塌。”当唱到这首歌的时候,节奏的速度和声音的强度开始增加,黑人就会明白这是发动起义的号召[6]38。

圣歌中所表达的对自由的渴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鼓舞广大黑人奴隶向黑暗的奴隶制战斗。经过漫长的斗争,黑人奴隶的反抗最终收获了果实,随着内战的结束和解放宣言的发表,美国奴隶们长期渴望的“天堂”终于实现了。当林肯总统大声宣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将于1863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时候,奴隶们用唱歌的方式来庆祝。在1862年12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南方分离州的黑人聚集在一起举行“欢乐聚会”,等待午夜的钟声敲响把他们带向自由[7]214。

四、结语

非洲黑人被掠夺到美国,由自由人变成了种植园奴隶,传统的非洲音乐也变成了反抗白人统治的奴隶音乐。南方种植园主为了教化“不安分”的黑奴,向他们传播基督教,强迫参加基督教活动,但是令白人奴隶主没有想到的结果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却成为黑人表达反抗奴隶制的载体,使得圣歌相比以前的音乐形式更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不管是鼓舞士气还是传递秘密信息,圣歌在黑人奴隶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实际的反抗作用,帮助他们最终走向了自由。

[1] John S. Mbiti. African Religions and Philosophy[M].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Heinemann,1992.

[2] John W. Work. American Negro Songs and Spirituals: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230 Folk Songs, Religious and Secular [M].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40.

[3] Frederick Douglass. Life and Times of Frederick Douglass [M]. Hartfard, CT: Park Publishing,1882.

[4] Mary Ellison. Lyrical Protest: Black Music’s Struggle Against Discrimination[M].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9.

[5] Lawrence-McIntyre, Charshee C. The Double Meaning of the Spirituals[J].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17,1987.

[6] Lawrence W. Levine. Black Culture and Black Consciousness: Afro-American Folk Thought from Slavery to Freedom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7] Eileen J Southern. The Music of Black Americans: A History [M].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71.

[责任编辑 袁培尧]

2016-08-21

董振业(1988- ),男,河南商丘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

H314

A

1671-8127(2016)06-0072-03

猜你喜欢

摩西奴隶基督教
得到的都是笑脸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手机奴隶
摩西奶奶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摩西,山之人》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