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茶产业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2016-04-1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竞争力贵州

李 曈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茶产业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李 曈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贵州省近年来努力发展茶产业,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贵州省的茶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阻碍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努力培养龙头企业,打造黔茶品牌,运行新型营销模式,努力提高茶叶整体品质成为提升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茶产业;茶企业;竞争力

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贵州省的茶行业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既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其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使得茶叶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是企业家应该考虑的问题。茶行业的企业家应思考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成为茶叶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政府也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制定政策,从而布局整个茶行业,帮助茶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优势相伴的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如何利用优势,弥补不足,是茶叶企业与贵州政府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

贵州省地理条件优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 107米,日照时间较短,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自然环境,气温、雨量、相对湿度等极其适合茶叶的种植与生长发育。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冬无寒冷,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生态环境使“黔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独特品质[1]39-41。贵州省现有茶园700多万亩,由于贵州省茶园主要分布在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较为良好,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较为良好的区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使得贵州茶拥有绿色、有机、无公害茶的优势。贵州茶园可采摘期比江浙地区的茶园可采摘期长,一般可达7~8个月,茶园封园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初。贵州喀斯特地貌特征与气候特征对茶树光合作用与茶叶氨基酸、水浸出物等物质的积累等方面具有有利作用,使得黔茶具有鲜爽、耐泡等特点。因此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正是贵州茶的真实写照,市场潜力巨大。

(二)贵州逐渐优越的交通运输优势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名副其实“山国”,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的面积达92.5%。地势地貌的高低不平,增大了贵州公路的开发难度,贵州省的交通建设要比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历史上,贵州的地理条件及落后的交通状况给贵州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反观如今的黔道,贵州交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

至2014年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7.91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76万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60.07%;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8 897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5%;等外公路7.15万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39.93%;高级、次高级路面8.02万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44.8%;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1.69公里,63.8%的建制村实现通畅。全省公路客运量8.02亿人、旅客周转量412.92亿人公里、货运量7.8亿吨、货物周转量776.95亿吨公里,内河客运量1 932万人、旅客周转量5.19亿人公里、货运量1 337万吨、货物周转量30.94亿吨公里[2]42-44。

贵州省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茶产业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贵州交通的便利有利于茶叶的运输,使得贵州茶能够大量运往省外其他地区,方便大规模出口。公路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引进外来投资,为外来投资者在本地发展茶产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企业家,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生产要素优势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阐述了产业竞争优势确立方面的重要规律:由生产要素建立起强大而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与专业生产要素。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性生产要素时,通常是浮动不稳的。

对于茶产业而言,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包括产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品种资源与资金储备等。贵州省拥有优异的地貌特征,区位优势,气候条件,这些条件极其适宜茶叶种植与生长,丰富的茶叶品种资源(达400多种),吸引了大量投资,也就是说茶产业的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贵州完全具备。

高级与专业生产要素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茶叶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茶叶机械化研究平台、市场现代化管理人才等。贵州省内的一批大学,为贵州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茶叶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这些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茶叶机械化研究人才缺乏,市场现代化管理人才的缺少,是阻碍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在茶产业的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贵州茶产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制约了茶叶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占有量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新型营销模式应用不充分、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四个方面。

(一)市场潜力开发能力不足

贵州省的茶产业年产量巨大,2015年产量达到22.4万吨,年产值达到214.8亿元。虽然茶叶产量大,效益也不错,但是贵州茶由于发展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使得贵州茶在中国广大的茶叶市场上难以有效地拓展其市场潜力。中国茶叶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开发并占领巨大的中国茶叶市场,成为贵州茶叶走向成功的首要问题。市场上到处都能看到云南的普洱、福建的铁观音、江苏的碧螺春、浙江的西湖龙井等,这些茶叶品牌市场开发能力较强,而贵州茶在外省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如这些品牌。开拓市场就是做差异化,没有差异化就难以占领市场,贵州茶品质优良,但贵州茶的市场开拓能力并不高,怎样开拓贵州茶的市场,拓展贵州茶的生存空间成为贵州茶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品牌的综合实力不足

贵州茶叶品牌从知名度到品牌影响力再到品牌竞争力都难以同现有知名品牌相抗衡。如何打造黔茶品牌是发展壮大贵州茶产业的关键。贵州应借鉴其他茶叶品牌模式的成功经验,为黔茶品牌的发展模式探索成功之道。而打造黔茶品牌是贵州提升茶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对茶叶等健康饮品的追捧也日渐活跃起来,而贵州茶企应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打造属于贵州,具有贵州特色的茶叶品牌。而贵州茶叶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品牌竞争能力不足是制约其综合品牌实力的主要瓶颈。贵州茶叶知名度不如国内的一些诸如铁观音、信阳毛尖、普洱、西湖龙井等茶叶品牌,而且贵州茶企打造贵州茶品牌的能力不足。

品牌影响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获得利润的能力,是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开拓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品牌竞争力是某品牌超出同类其他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不易甚至无法被模仿的能力,拥有品牌竞争力就能够更多地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新型营销模式应用不充分

贵州茶产业现有营销模式比较传统,对新型的营销模式应用不足。新型营销模式有很多种,例如体验式营销、一对一营销、全球地方化营销、关系营销、连锁、品牌营销、深度营销、网络营销、兴奋点营销、数据库营销、文化营销等等,贵州的茶企虽然也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模式,但总体来说,应用不够充分。贵州茶企应充分利用新型的营销模式,从而创造更高的溢价空间,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因此,如何应用新型营销模式,为贵州茶企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是如今贵州茶企的问题之一。

(四)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贵州茶叶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给贵州茶产业带来了恶劣影响。许多贵州茶叶质量虽然不错,但不应忽视的问题是,很多小茶厂、小作坊做出来的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卫生条件差、加工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茶叶质量,而且对贵州茶的声誉也有恶劣影响,使得许多买到劣质茶的消费者对贵州茶的评价影响到其他处在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些小茶厂、小作坊又数量众多,占比很大,因此如何解决贵州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成为贵州茶企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三、针对贵州省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培育龙头企业

首先是扶持省内茶企龙头企业,探索企业“种植+加工+销售”三合一的全产业链模式,增强产业带动模式。其次,积极引进全省甚至全国对于贵州茶产业的投资,引进优秀的企业家,给予各种补贴与扶持政策,以利于贵州茶产业的规模发展。重点培育有潜力的企业,与有才能的企业家,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便利。再次,培育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干预,努力加强制度合理性,让企业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中公平竞争。最后,企业应探索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百年企业。通过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形成全省大中小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96。

(二)打造黔茶品牌

首先,要整合黔茶地方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品牌辨识度的区域性知名品牌,打造诸如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片)、凤冈锌硒茶、梵净山翠峰等有辨识度的地方知名品牌。其次,在地方品牌推出后,努力统一其技术标准、地理标志、品牌标识等等。统一这些标准后,茶企在统一的品牌下抱团发展,共同进退。再次,组立营销团队,策划营销方式与手段,努力打造具有品牌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的优秀品牌。最后,企业应在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品牌竞争力的百年品牌。

(三)创新地利用新型营销模式

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模式的创新,如何利用新型营销模式,创新出属于贵州茶企独有的营销模式,是贵州茶企的必由之路。举例来说,在诸多营销模式中,网络营销可以大有作为。首先,可以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发展产业垂直电商平台,建立B2C或B2B或C2C三种模式的电商平台,使得茶产业接入互联网接口,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进行大规模营销。第二,可以利用现有电商平台开店的模式,建立网店,进行销售。第三,可以通过O2O方式,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营销茶叶。

(四)努力提升贵州茶叶整体品质

针对贵州茶质量存在的问题,贵州省应制定政策,监督检查,对茶产业进行规范的管理,及时查处茶叶质量存在问题的企业或其他经营主体,设立制度监管茶产业,让其在良性的制度环境下健康发展。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茶叶质量,建立绿色、生态、有机的茶园。在高效的管理机制下,因地制宜的发展各个茶企茶叶的优势,突出其特色。在不影响品质的情况下,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车间管理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升茶叶品质。

[1] 牟春林,马贤惠.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1(5).

[2] 刘正强.贵州发展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4(6).

[3] 江 兴,王兴华.关于“十三五”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1).

[责任编辑 乐 知]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GuizhouTea Industry

LI Tong

(SchoolofManagement,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Guizhou province is a big province of tea in China. Tea planting area ranked first in the country. AlthoughGuizhou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trying to develop the tea industry and also made mor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 industry inGuizhouprovince. These problems become the bottleneck to hind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Guizhoutea industry.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Guizhoutea industry.

tea industry; tea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2016-02-11

李 曈(1987- ),男,回族,河南商丘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F326.12

A

1671-8127(2016)06-0051-03

猜你喜欢

贵州省竞争力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