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统计研究
——兼论渭南地区城市化走向

2016-04-12唐亦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渭南城市化陕西省

◎唐亦功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06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研究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统计研究
——兼论渭南地区城市化走向

◎唐亦功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062)

主要采用综合指数法,从人口规模、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环境质量水平等诸多方面,选取陕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时间段,对其城市化水平进行了估算和测评,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使其良性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陕西乃至大西北进入中东部地区的“东大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的渭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走向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陕西省;渭南地区;城市化;统计研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1]一般认为城市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等诸多因素实现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共同实现转变的过程。城市化过程还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内向式集聚为主和外向式推延为辅的综合作用的过程。城市化的推进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与进步。而科学的城市化过程应该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一个过程。

一、城市化发展各项指标的设定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楚,达到整体优化的要求;每个测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指标数据便于获取,便于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等原则,选取出如下各项指标:

1.非农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

其中,非农人口比重=非农人口/总人口×100%,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其计算公式为:GDP=总产出(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文中的GDP的计量单位为美元。

3.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再加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

4.恩格尔系数

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总支出金额×100%。

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

此外,文中设置的指标体系标准参考值尚有:第三产业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

其衡量社会发展诸指标的数据如: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教师人数等亦在统计之中。基础设施涵盖的指标数据则有:燃气、自来水的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等。环保质量指标则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率及每万人拥有的绿地面积等。

二、城市化发展程度的评价方法

综合指数法是直接将经过同度量处理后的指标数值用简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以量化的方式与结果形成一个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总分数,再根据分值的大小对城市化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中的算术平均法。其计算的步骤如下:

1.先计算各个二级指标的单项指数K,再将其乘100得出分数值。任一项指标分数值最多为100分,计算超过100分的按100分算。其公式为:

正指标:Ki=(实际值/目标值)×100

逆指标:Ki=(目标值/实际值)×100。

2.对二级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指标的分数Kj。

3.计算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高低,可将城市化进程分为若干阶段:即综合得分60分以下的为预备阶段;60分至70分为起步阶段;70分至80分为初级阶段;80分至90分为中期阶段;90分至100分为完成阶段。[2]

三、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一)陕西省城市化进程分析

笔者分别选取了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改革开放中期的2000年以及其后的2006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其城市化进程的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如下。

1.1978年陕西省城市化进程测算与分析

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陕西省1978年城市化水平的测评具体结果如下:人口聚集水平22.15分,经济发展水平26.53分,社会发展水平46.47分,基础设施水平23.81分,环境水平14.54分。陕西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为29.03分,可见此时陕西的城市化进程尚处于预备阶段。

2.2000年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的测算与分析

同上方法,陕西省2000年城市化水平是:人口聚集水平66.3分,社会发展水平62.62分,经济发展水平46.56分,基础设施水平49.07分,环境水平22.84分,陕西省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为52.53分。对照之前(1978年)城市化水平的29.03分,可看出陕西省此时虽然仍处于城市化的预备阶段(小于60分),但是比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1978年,其城市化水平得分增加了13.52分。此外,各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如人口聚集水平增加了44.15分,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了20.03分,基础设施和环境水平则分别增加了25.26分和8.3分。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人口聚集水平,几达300%,其次为基础设施水平,增加了206%,经济发展水平增加至1978年的177%。而二极指标中的人均GDP由1978年的186.4美元升至550.6美元,涨幅达295%,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也从5.2增加到了9.34,涨幅达到了80%。此外,每百人电话拥有量由1978年的0.78部升至9.5部,每万人拥有的绿地面积从1.3增加至4.22,亦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加。

3.2006年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的测算与分析

至2006年,陕西省城市化的各项指标分别为:人口聚集水平47.3分,经济发展水平57.65分,社会发展水平69分,基础设施水平75.1分,环境水平29分,综合得分为58.2分,即将进入城市化的起步阶段。

与2000年的指标数据对比可知,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幅度较大,由2000年的46.56分提升至57.65分。二级指标中,人均GDP由550.6美元提升至1554.4美元,涨幅高达282%。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4101元涨至4999元,6年间涨幅达到了21.8%。在基础设施方面,陕西省由2000年的49.07分骤增至2006年的75.1分。其中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由9.34平方米提升至20.9平方米。每百人电话拥有量则从9.5部提升至56.2部。

综上所述,在一级指标中,统计时段内社会发展综合得分高于经济水平发展的得分,显示出陕西省该阶段在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环境水平得分却远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反映出陕西省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没有兼顾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瓶颈因素。[3]因此,调整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地采用高新技术,从而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依靠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场以建立起与城市化发展相配套的资源消耗方式,逐步形成城市化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成熟机制,是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二级指标中,尽管如人均GDP,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项指标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环境质量等硬性指标如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无大的增长。

(二)渭南地区城市化走向分析

渭南地区与省内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在2010年,西安的城镇化率为68.8%,宝鸡45%,榆林40.5%,而渭南仅有37%。虽然渭南的城市化率较低,但同时也避免了很多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给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弊端和对环境严重破坏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吸收前人的有益经验,避免更大的失误,从而使得渭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更为科学和理性,更加向着宜居、人文、质量并举的目标进发。

1.研究地区概况

渭南地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与山西、河南毗邻,是陕西省的东大门;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东濒黄河;北靠桥山。南北长约182公里,东西宽约149公里,总面积约为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72万,为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等九个区县以及华阴、韩城2个县级市。该地区不仅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如钼矿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二。

该区海拔介于330~2645米之间。其中,中部的渭河冲积平原,是粮、棉、油料生产基地。外围的台塬地,亦有悠久的垦耕历史。东部大陆性的季风气候,使得这一地区冬季冷晴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年平均气温11.5~13.7℃,年均降水量570毫米,无霜期189~226天,气候条件较有利于发展农业。境内有渭河、嘉陵江、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除黄、渭、洛三大河流经过此区域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潼河、赤水河、沋河、罗夫河等以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盘河、白水河、滹水河、芝水河、孔走河、大峪河等。

2.研究地区城市化走向分析

对于我国城市化发展方向的理论探索,可以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4]如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其政策为“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进入21世纪后,则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城镇化率要由47.5%提高到51.5%,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发展到速度与质量并重”。[5]可以看出,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如何进行,城市的规模以多大为宜,城镇的布局如何才能更为科学,城市的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为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重要问题,并未给出科学合理的现成标准和答案。这就造成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顾当地人文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限制因素,盲目的贪大求多,劳民伤财却事与愿违的大量政绩工程的出笼,从而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首先,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条件应该是资源的承载力水平。

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渭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是:年均降水量仅570mm且多集中于夏季。境内虽有十数条河流(包括过境河流),但不少是季节性河流,一俟枯水季节便无水可供。如渭河、漆水河、石头河、千河等。此外,渭南地区的地下水蕴藏量呈现出迅速减少的态势。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渭南市的用水就主要来自地下水。但由于地下水过量集中开采,至80年代就已形成区域性的降落漏斗,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与补给呈现出负均衡状态。[6]至90年代后,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使得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本就不丰沛的地下水资源就更是捉襟见肘。渭南市政府也先后提出了建立沋河保护区开发水源和建立上游涵养林积蓄水源,但终是杯水车薪,效果不甚理想。农业用地方面,至2015年,该区粮食播种面积为258万亩。其中水浇地490.52万亩,只占常用耕地的64.7%,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窠臼。

土地承载力水平——渭南地区总面积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72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已达436人。在水资源较为紧张且农业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如此密集的人口本身就已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如果再不顾当地脆弱的环境承载力水平,一味摊大饼式的强调建立都市圈,城市群以扩大城市规模,大搞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绩工程,必将置客观的城市发展规律于不顾,造成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渭南地区城市化的走向以笔者之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应严格控制城市的人口,其人口的规模和数量应与城市的资源状况相匹配。如城市的水资源、垃圾处理能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交通容纳能力、住房、教育等能力;

(2)城市的发展不应以城市的规模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应以人们是否宜居,环境是否能良性循环,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等作为基本的考评指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应该慎重调研和评估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后再进行;

(3)研究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这也是几千年来人们对自然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对周围的大中城市如西安,咸阳等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绿色环保,是该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1998.

[2]钱陈.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6.

[3]徐萍.陕西城市化进程的测算和分析[J].商业时代,2006(32).

[4]周一星,曹广.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12).

[5]陈为邦.关于我国城市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7(5).

[6]王仲孝,王佳武,周新辉,等.渭南市城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陕西地质,2014(1).

StatisticalResearchonUrbanizationDevelopmentofShaanxiProvince——andanalyzeUrbanizationofWeinanArea

TANG Yigo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This paper mainly using the composite index method,and selecting several important time periods of the Shaanx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from the population size,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many other aspects,to estimate and evaluate the urbanization level,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As"East Gate"of Shaanxi and even the northwest into the eastern region,Weinan area is known as the"San Qin Yao Dao,Ba Sheng Tong Qu",through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Weinan,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Shaanxi Province;Weinan Area;Urbanization;Statistical Research

F290

A

1671-9123(2016)03-0040-05

2016-08-2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O97)

唐亦功(1957-),女,吉林梨树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渭南城市化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三国渭南之战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A Model Analysiswhich Consider Direct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of HIV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