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6-04-12
来信
语文教学的一抹诗意
昨天讲朱自清的《春》,自我陶醉地跟孩子们分享“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讲春天的悄然降临,讲小草的生命力,讲韩愈的“草色要看近却无”。
晚上回家,睡得香甜。梦中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路边有大片的青草,仔细看时,却是小时候很喜欢采的一种食物——谷荻。似乎我很欣喜,呼朋引伴地叫着“快来快来,清明前的谷荻都可以吃的”。再往前走,另一帮小伙伴在采蒲公英,金黄的大花瓣,像向日葵一样,然而却有白而长的绒毛,轻轻一吹,漫天飞舞。在吹蒲公英的女生,是大学里我认为非常文静且秀气的女孩子,眼前的画面,实在是美不胜收。喜欢摄影的我,像发现了新大陆,赶紧想找手机来拍照,到处摸索无果,焦急地醒来。
这时天色已亮,清晨的空气泛着丝丝凉意,窗台上的小花开得鲜艳,墙壁上挂着的绿萝,延伸下来的藤蔓,近一米长了,满满的都是诗意。
今早上课,跟学生分享我的梦境,他们说我是吃货,比不上人家朱自清浪漫。我又总是说鸟叫声如何如何,他们更加笑话我,说我的境界跟朱自清比差太远,人家说“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先生的语言艺术的确高超,细细读来,全文没有一个字用得不巧、用的不妙。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怕亵渎了先生的在天之灵。讲不好、读不好、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就好像是犯了罪,自己不配当语文老师。
过几天,《春》这节课需要讲公开课,我已经花了很多心思去准备,几乎半节课都以各种形式在朗读,虽然可能达不到一百分的效果,但我已经尽力了。
下课后我接到快递的电话,通知我书到了,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翻开王君的“青春课堂”,看她怎么设计《春》。出人意料的是,她认为“这么好的文章,难道一定要讲‘盼春——绘春——赞春’吗,难道一定要讲‘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吗,只需要读,以各种方式读,就足够了吧”。
这时,我心中豁然开朗。中国人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现在孩子的情商,若能很好地指导朗读,读一节课,什么都不用讲,他们也都能体会到了。况且,文章的美,难道一定要讲出来吗?大学的时候喜欢一首现代诗——《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从来没找过文本来读,然而,从杨柳和方琼的朗诵中,从两个眉清目秀的女同学穿着蓝衫黑裙陶醉地朗诵中,我早已将一抹雨烟的江南刻在脑海中,一生都无法自拔。只要春风一吹,我就觉得,一定要去江南,去看那遍地的金黄油菜花,去看梅雨时节氤氲着水汽的白墙黑瓦,去看在山雀子、布谷鸟噪醒的江南大地。那是一种北方“人潮涌动的樱花山”、“人工栽培的郁金香”永远也代替不了的似梦似醒的情怀吧。
而我的衣食父母——语文课堂,可能只是一种情怀,也可能只是植根在心头的一抹诗意,或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丰满理想。至于那堆积如山的练习册、那似乎永远也整理不完的古文笔记,也许,这就是我们骨感的现实吧。
山东 东营 李笑笑
重要启事:
原创是我们的追求,优秀作者是我们的渴求。也许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与您取得联系,请您拨冗与我们联系,以便致以稿酬。
读者信箱: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将您关于教育的每一点想法发送至the_ educator@126.com。
读者QQ群:
12779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