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留痕

2016-04-1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东省图书馆

骆 伟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



册府说苑

岁月留痕

骆伟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

1关于馆藏几种古籍的影印出版

1980至1984年,山东省图书馆藏几种古籍,被齐鲁书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影印和排印出版,在社会引起轰动。然而,这几种书的再次出版,有着一定的社会条件,可能有些并不为人关注和知晓,我作为当事人,有必要作些陈述,以备存史。

1.1《兖州府志》,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此书在齐鲁书社的“出版说明”中,已作了较简洁的介绍,可作参考。但有些提法并不准确,也不够全面,今补如下:

《兖州府志》五十二卷、府境州县图考一卷,明易登瀛、卢学礼修,于慎行编(纂),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刻本,清佚名墨笔补充本。缺三卷(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

考明代《兖州府志》,已纂修过两次,第一次为明万历元年(1573)朱泰、包大爟纂修,万历元年刻本。此书现仅知天一阁收藏,存五十卷。卷前有于慎行、游季勋、包大爟三序,卷末有朱泰跋。其中包序称:“兖,天下称名郡,天下郡咸有志,兖独亡之。”凡例又称“旧志无传,事多湮没。”可见,这是现存最早的《兖州府志》。

事隔20多年,即明万历十六年(1588),乌宁人易登瀛,再次创修郡志,事刚起头,四年后他调任山西按察使副使,知府由东明卢学礼继任,并“应两君之请”,时乞休在乡的于慎行编纂。该书前有张允济、姚思仁和冯琦三序,卷末有于慎行自叙,其中冯琦序称:“郡守易、卢二公相继以志请,夫兖,鲁地也,而公(按:指于慎行)鲁人也。于是旁搜博采,属辞比事,仿古而参以独创,提纲而列以分曹,为目二十有八,总五十二卷,历三岁而书成。”按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明万历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十八年(1590),因万历帝后无子,而宫中妃生有两子,为立太子事,朝中发生重大争论,于慎行遂上疏,请早立东宫事,使帝怒,遂乞归,在家赋休十余年。此时郡守易登瀛、卢学礼相继请他出山修志,应允而志成。万历三十五年(1607),朝廷又起用他,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他因年迈而推辞,朝廷又下旨召他回京,不得已赴任,在任数月便病逝。因他早时官阶甚高,故序称他为“公”,表示尊敬。

此书有几大特点:(1)地域跨度大。兖州早在先秦已为天下大州之一。至明代仍领济宁、曹州、东平、沂州四州,及滋阳、曲阜、宁阳、邹县、滕县、泗水、峄县、金乡、鱼台、单县、城武、嘉祥、钜野、郓城、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曹县、定陶、郑城、费县等二十三县,包括现今山东省聊城、济宁、荷泽、泰安、临沂、兖州六个地区共十三余县市,相当于现山东省三分之一地区,这在全国也不多见;(2)史料性强。其中撰有孔子年谱和孟子、曾子、颜子、子思子及孔子弟子列传七十六人。虽然史书记载不一,如《史记》列孔子弟子十七人,《孔庙图》作七十三人,其后,曾以外从祀又为七十人,今人能列出孔子弟子七十二人的文献已不多,这是研究我国孔子与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此外,在卷六末页有佚名氏墨笔补充:“注明宋崇宁三年诏加孔子至圣文宣王,十哲为郡公,七十二贤为侯……嘉靖九年改称为孔子至圣先师,改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改称先贤某子,不称爵。大清因之”等字。总之,研究孔子及其后裔和弟子,此书应是必备的;(3)地方文献十分丰富。书中有典籍志一卷、艺文志十二卷之多,评列“制诏”“祝文”“碑记”“赋”“颂赞”“箴铭”“杂体”“诗歌”(含五言、七言、五七言绝句等)等,其中“碑记”及“诗歌”等作品,为我们保留明万历以前先贤文献甚多,而“碑记”原碑早已损毁,此书有存此碑文实属难得;(4)体例严谨、考证精确,校勘细密,书品甚佳。为刊刻此书,于慎行甚至让他儿子于纬、于绍、于绶等参与校阅。

关于此书的刊刻和流传亦十分有意义。此书版心下列刻工近百名,如金陵刻工李宗文、许可久等,《中国版刻辞典》收有此二人。但山东刻工也不少,如黄百、黄锟、罗奇等,说明此书既请金陵刻工赴兖和山东刻工合作。“几八阅月而峻”,说明此书是在山东兖州刻成的。全书十二大厚本,竟无藏印出现,颇感奇怪。但在日本藏本的卷三十六版框上端却钤有“德藩藏书”(阴文)和“明治二十九年德山毛利家藏书”和一枚“***图书之章”(模糊不清)。考“德藩”为明代皇帝英宗(天顺)朱祁镇儿子朱见凌、朱见深昆仲,他俩分封在山东济南,又称“德王府”,其原址即现今济南珍珠泉(现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委员会),此院宽大无比,绿树成荫,有数池,其中一池溢出珍珠一样小圆水珠,经年不断,环境十分幽雅清静。1639年,清兵攻陷济南,德王最后一位王子降清(一说德王府被焚,待考)结束了明代藩王制度的延续,今珍珠泉院外还有“王府池”(在院东与芙蓉街之间)存在,池水清澈甘甜,夏天常有小孩大人在池里戏水,笔者年青时去玩过,也为大明湖提供了充足水源。而“德山毛利家”是日本江户时代一个藩,称“德山藩”,也是日本一大家族,在今日本本州山口县德山市,德山藩喜收藏,曾藏有明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早期版本。此明万历刻本《兖州府志》为日本明治二十九年(即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德山毛利家族收藏过,究竟在何时从中国流入日本人手中,而“山图”藏本又为何落入钜野县一农家人中,再由农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携带它在市集以低价出售给钜野县文化馆一王姓干部,这些细节无从查考。1973年经笔者采访而借到山东省图书馆,1980年王氏亲自到济南向山东省图提出捐献(实为出售)而最终归入馆藏,这部书的传承具有曲折离奇的过程。我曾撰文《齐鲁等地访书偶记》(2001年)和《齐鲁访书撷录》(2005年《藏书家》)两文,把此书寻访及入藏纳入其中。1984年夏,经山东省图书馆同意,由齐鲁书社在补齐所缺卷三十六、三十七和三十八共三卷后影印出版。

1.2《董解元西厢记》,明末黄嘉惠刻本、清王筠批校并跋

《董解元西厢记》是今存宋金诸宫调最完整的作品,也标志着那个时代民间文艺的最高水平。因此,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以说唱的形式,在民间广为传诵。该书使用了正宫调、中吕调、道宫调、南吕调、仙吕宫、黄钟宫、越调、大石调、小石调及羽调等十多种宫调,所以,它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它的创作可追溯到唐代元稹所作《莺莺传》,宋金时董解元把它改作诸宫调《西厢记》,元代王实甫参考董解元《西厢记》又写了杂剧《西厢记》,因此,人们为区分起见,故称《董西厢》和《王西厢》。

《董西厢》沿袭《莺莺传》所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展开,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此,历来受到封建势力的咒骂与禁毁。古往今来,“爱情”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它不会受封建主义的压制而消失,所以,相继出现了宋金时期的秦观、毛滂的《调笑令》,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以及宋宫本杂剧《莺莺六么》,金院本《红娘子和南戏》《张珙西厢记》等等,都歌咏过莺莺和张生自由恋爱的生动故事,但在内容上并没有多大创新和发展。而《董西厢》则在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根本性的加工,创作了一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对我国戏曲、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后来王实甫作《西厢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论者谓其朱汗碧蹄,神采骏逸。”“较恙汉奇丽精采,何啻十倍”。(见卷首页黄嘉惠“引”)

作者董解元,名里无考。“解元”,是对金元时期读书人的通称,既不是他本人的名字,也不是科举中的“解元”。在史籍中,对此人虽有所记载,但都十分简单,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题:“金章宗时,董解元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可知作者主要生活于金章宗时期(公元1190-1208),钟嗣成《录鬼簿》也持此观点。近人有认为董解元名朗,由于旁证不足,只凭孤证不足为据。因此,作者名字、里籍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董西厢》其版本早期有元刻本(已佚),今存明嘉靖张羽刻八卷本、明嘉靖隆庆间海阳适适子翻刻张羽、明万历周居易刻二卷本、明刻汤显祖批订本、明末朱墨套印本等等。山东省图书馆所藏为明末黄嘉惠校刻本,据郑振铎与赵万里先生考证,认为“世不多见”,今全国仅有国家图书馆(原郑振铎先生所藏)和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但“国图”本缺序少图,“中大”本为后印本。“山图”本完整无缺,精刻初印,尤以插图最工,又书中有清代山东学者王筠批校并跋,是一部十分珍贵的版本。1961年,国家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吴晓玲先生到馆看书,专看此《董西厢》,看后对我说:“我跑遍了全国,此书只有北图、中大和贵馆收藏,以贵馆藏本最精。”他还嘱咐我注意搜集宋李清照诗、词、文,并说:“小骆,你在此馆工作,坐拥书城,得天独厚。易安居士(宋李清照)作品散佚严重,今存不到百首,大有潜力可挖,得一首即价值连城,好自为之。”自此,我把李清照诗词作了一个四角号码小本子索引,在馆工作或到外地出差,我都带在包上,以便检索,今尚存此小本,内有几首词为我多年采集,因《李清照诗词集》有几种版本,所载诗词不尽相同。因此,未经考证,不能随便公开,此是题外话,但我很钦佩他对晚辈的关心和启迪。不久,我便介绍此书给齐鲁书社,他们派人来看后,决定影印出版,我为此书写了“后记”。

1.3《画家品类举要》,不分卷,清张志钤撰,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

此书专论我国国画中各种类别,画家之宗法、渊源、造诣、深浅等看法,即作者自序所说:“于古今之脍炙人口,□□□第其品格,分其门类,采取定论……或谓按名索图,将以画饼充饥乎?”全书分画人物论、画仕女论(婴儿附)、画山水论、画屋木论、画花鸟论(折枝附)、画草虫论、画松论、画石论、画兰论、画竹论、画梅论、画牡丹论、车荷论、画菊论、画水仙论、画葡萄论、画鱼论(金鱼附)、画龙论、画水论(舟船附)、画牛论、画虎论、画马论、画驴论、画猫论、画鹤论、画鸡论、画鹰论(鹞子附)、画雁论、画鹭鸶论、画雨论、画雪论、指头画论、左手画论、杂画论等三十四门,几乎囊括了国画中所有画法,具有较高艺术性和学术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论著。

作者张志钤,字讲睦,又字景星,号小圃,又号问松隐者、醉乡人,山东营州人。清嘉庆间曾以司务分礼部,行走不到一年,觉得当官没意思,即告假归里,寻丁母艰服阕,称疾不出。专事研究绘画,日与好友论画,综览古今大家名家,分门别类,遂成此书。

此书一册,篇幅不大。1979年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来信,请查询山东省图书馆有无此书,我即查阅卡片,有此书,遂在普通书库找出,一看薄薄一册,序页有虫蛀,很不起眼的一部古籍,却国内流布不广,才引起我们的注意。回信后,该社立即派人来审阅,用照相机拍照原文带回上海。1980年5月,他们配以各类插图,如晋顾恺之《洛神赋》、宋赵佶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王振鹏《金明池图》、赵孟頫《枯木竹石图》、宋赵思肖《墨兰》、扬无咎《梅》、清恽寿平《牡丹》、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宋赵子固《水仙》、宋夏口《钱塘观潮图》、唐戴嵩《斗牛图》、宋李迪《风雨归牧图》、唐韩翰《马》、明沈周《驴》、明徐渭《耄耋图》、清沈铨《松鹤图》、清边寿民《芦滩双泳图》、宋崔白《竹鸥》、清高凤翰《湾上送别图》等55幅现存名画,图文并藏,为该书增色不少。原书售价0.65元,现查网上已高抛40元、60元不等。此书是否入馆藏善本?我已记不清了,但该社送了几本给山东省图书馆。此事馆内知之人甚少。

除上述3种古籍被省有关出版社出版外,还有2种待出版。

1.4《评订红楼梦》,清安邱张枞恒撰,稿本

《红楼梦》是我国著名小说,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早评论该书者,为清乾隆时的“脂砚斋”,其本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继有洞庭王希廉等人的评本出现。现山东省图发现一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安邱张枞恒手搞未刊本,称《评订红楼梦》,经鉴定,这是一部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红学”书稿。全书六卷一百二十回,内容分:读法、或问、凡例几项,作者用一生精力,熟读《红楼梦》原本而写成此书,还有“昼则置诸酒之旁,夜则携于枕之侧,久而心与境会,一静思,而如见其人,如闻其语”,可见其痴迷眷恋之情。因此,他在“或问”提出《红楼梦》究竟谁是主人?甄贾两宝玉,谁为形,谁为影?历代小说皆有年代可考,独《红楼梦》不载,何也?《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等等问题,作者一一给予了认真的回答。并对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十二人各题七律一首。因此,该书具有结构缜密、内容丰富以及观点新颖的特点。

作者张枞恒,是山东安邱望族张家的后裔,此人在功名上颇为失意,只得了个“生员”,后来由于他儿子张玉华当官的关系,才被封“赠武骑尉出袭云骑尉”,但县志无传,故生平不详。此书是在1984年初经我手整理古籍善本时被发现的,后写了《省图书馆新发现〈评订红楼梦〉稿本》一文,发表在1984年10月26日《大众日报》上,才引起社会学界的关注,山东大学出版社首先与我联系,准备影印出版,后由于我南调中山大学任教而作罢。今从网上查到1999年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已有文介绍,并称这是“最早”披发此书的学者,2004年《红楼梦学刊》第1期又发表了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刘继保《张子梁〈评订红楼梦〉三题》一文,但他们对作者与版本都有误差。我曾想,馆中有此书,为什么馆员不研究而先给别人去研究呢?令我百思不解。为此,我撰写了《探讨评订红楼梦之橫空出世》,收录在台湾2015年《两岸古籍整理与维护研讨会论文集》上。

1.5《聊斋志异图绘》,佚名氏彩绘本

该书为工笔重彩画册,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山神》《河间生》《司札史》《画马》《跳神》《义犬》《二班》《陆押官》等八幅画,画册框高18厘米,宽16.5厘米,左文右图,文为毛笔正楷,书写故事情节,画为工笔重彩,皆写绘在金色纸上,册页装。画册笔精墨润,拔法纯熟,色彩鲜艳,裱工精细,人物、动物、景物潇洒拓落、栩栩如生,这是该画册的特点,经请山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认为是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佚名高手作品。我于是写了一篇《我省发现〈聊斋志异〉图绘》一文,发表在《大众日报》1980年4月13日版面上。没想到第二天,山东电视台来采访,我请了山东大学中文系袁世硕教授来坐阵,因他是研究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专家,当时电视台便播出了。随后,山东人民出版社《柳泉》杂志约我写篇稿,我便写了《评〈聊斋志异〉图绘》一文,发表在该刊1980年第二期上,并影印了《义犬》《陆押官》两幅图画。这本画册,是1964年春节后,我上街逛路过泉城路,山东省文物总店门市部发现的,共有10页,没有书名,只售10元(该售价签条应尚存),我看画册内容似为聊斋里面的故事,但不敢肯定,便把它买下来交给馆里了。不久,省文化厅通知,要我带队文化厅新来大学生到莱阳农村劳动锻炼一年,接着又去日照县农村搞“社教”,到1966年10月“文革”已开始才回馆。“文革”十年动乱,古籍封存,根本无法搞业务。1979年山东省图成立特藏部,我任该部主任,才想起十多年前买回那本画册,经查核鉴定,才确认为《聊斋志异图绘》。后来,齐鲁书社欲影印出版,与我联系,说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存有《聊斋志异》画图,可以对比是否同一版本。后来我通过北京图书馆(今为国家图书馆)冀淑英研究员,她介绍我去找“历博”史树青先生。1980年5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工作,曾两次到“历博”造访史树青先生,均未能谋面,只好不了了之。2013年初,中央电视台4台播发“国宝档案”,有一天播出了“历博”收《聊斋志异》画册,我认真看了,“历博”所藏为彩色白纸光绪绘本,与山东省图所藏工笔重彩金纸不同,这才解开了我30多年的悬念。但《山东艺术》影印了其中五幅。因此,山东省图书馆所藏为目前国内最好、最珍贵的本子,比“历博”藏本在载体、技法上略胜一筹。

2馆藏几种古籍与书画来由的剖识

2.1《洪武南藏》《永乐北藏》

《洪武南藏》,又称《明南藏》《南藏》,是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在南京组织编印的佛经总集。该经开雕于明洪武五年(1372),成于永乐元年(1403)。全书6331卷,收录佛经1010部,按“千字文”编序,分装636函。后来明成祖朱棣称帝,迁都于北京,又组织再刻佛经,开雕于明永乐八年(1410),成于正统五年(1440)。全书6361卷,收录佛经1621部,也按“千字文”编序,共装636函。由于两个皇帝分别在南京和北京刊刻大藏经,故称《南藏》和《北藏》。这两部大藏经,均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修过,增刻了部分经卷。“两藏”均为经折装,其版式、装帧与宋代《崇宁藏》基本相同,主要供各地名寺收藏。

山东省图书馆所收藏的“两藏”,现经清点,《南藏》有5200卷,5104册,《北藏》有5079卷,5078册,“两藏”合计共10182册,但都不是足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南藏》全国有6个单位收藏;《北藏》有7个单位收藏,如苏州西园寺、泉州开元寺、太原崇善寺以及故宫博物院、重庆市图书馆等收藏,独天津图书馆兼收“两藏”,但也不是足本。由于《洪武南藏》曾毁于一炬,存世甚少。因此,山东省图有此“两藏”,足可与天津图书馆相辉映。

据山东省图书馆人员称:《洪武南藏》与《永乐北藏》,大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馆的。这个推测未免有失依据。我在1958年到该馆工作时,已看到原“奎虚书藏”底层普通线装书库最后两排高大书架,“两藏”就已安放在架上,并未整理编目。延到1979年,我担任特藏部主任时,就查阅有关文献、馆史和询问老馆员,了解山东省图古籍的来源、数量、特点等情况。因此,对该书来源有所了解。这两套《大藏》分别于两次从不同地方收集进馆。第一次为1913年岱北观察使夏继泉(字溥斋)把沾化古刹经典1872册拨调给山东省图书馆;第二次为1929年前,又在掖县各处寺观,搜集明刊佛道藏14000余册。因此,这两种《大藏》,是在1913年至1929年期间先后进馆的。如加上被调出的一部分,其册数与原数基本相符。可以说,这两部“藏经”在山东省图书馆沉睡了八九十年。另据老馆员说,上世纪50年代,北京某大图书馆从山东省图书馆调走了一套完整的佛经和一种珍贵的瓷版书《周易说略》,剩下的乃佛经残本(即不完整的典籍)。此说并非空穴来风,现山东省图书馆善本书库第一号书,即为清康熙泰山徐志定真合斋瓷版印本《周易说略》,北京“平调”此稀世珍本,只“回报”一套复印照片。因此,在1961年开始编善本书时,乃把它作象征性第1号善本留作纪念。至于调走哪种佛经,是《永乐北藏》还是其他佛经,今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看不出来。

这两套《大藏》,我经手保管了10多年。未整理的原因,一是缺本,二是册数多,费时费事,当时主要任务是整理未编善本。但在1982年,中国科学院佛(宗)教研究所李世瑜先生来馆看此书时,他认为是《洪武南藏》或《永乐北藏》,是不是足本,还有待整理后才知。他便在书架上抽出了几种“宝卷”,对我说,可以先编入善本。我个人认为,这两套不完整的明初《大藏》,很有保存价值,因国内图书馆收藏的并不多,只有江苏、福建、山西、四川等几个寺院还存有。其次,《大藏》封面装帧相当精美,所用绸绢、颜色、质量,均属上乘,光彩夺目,几乎没有重样的。甚于可以说,拿这些不同颜色的封面,开一次明代丝织品展览,也不为过。

2.2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部书山东省图书馆内早有传闻,部分老馆员略有所知,该馆亦有收藏此书元刻明修本。据原采编部于先知主任说,这部血书佛经,大约在1956年,她跟随原采编部主任宋景周先生去济宁访书时,得知该市某一寺庙藏有清代住持血书佛经和一批古代名字画。抗日战争时,日军曾派兵到该寺搜查,欲掠夺这批珍籍名画,幸亏庙里的和尚把书画藏在草垛里,没被日军发现,得以保存下来。听说血书佛经是早期住持(该报称:“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所写。”)每天刺舌尖的血,蘸着抄写而成。于、宋两位主任便到该寺庙访求,没想到庙内住持愿将书画捐赠给山东省图书馆。不久,寺庙和尚果真将书画装在一个黑长条木箱运送到山东省图书馆,完成了捐赠事宜。当时经手办理的是宋景周主任,于先知主任并不知箱内到底有些什么字画和血书抄的是什么经?我在山东馆工作时,宋主任已退休,从未谋面,故不了解详情。总之,血书佛经馆里不少老人知道。我在职时,也没有去跟查,总想反正没不了。这次搬迁,总算作了初步清理,让部分书画“庐山真面目”再现,是件好事。其实,该血书佛经出自济宁,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济宁是一个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城市,也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黄帝、少昊、少康帝均出生于此。春秋战国时,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和礼仪之都的盛誉。因此,济宁历史上拥有众多的寺庙,较著名的如崇觉寺,它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北宋崇宁四年(1105)在寺内又加建铁塔,故又称铁塔寺,为我国四大铁塔寺之一。此外,还有风台寺、大悲庵以及兖州兴隆塔寺、汶上宝相寺、嘉祥法云寺、青山寺等等。血书佛经究竟出于哪寺?因宋主任早已去世,于主任今已年逾90,无从查考。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于主任告知我者,记忆犹新,可作为此书出处的依据。至此,原委已明。

2.3《木兰秋狝图》等近百幅古画

可能与血书《华严经》同出一源,那个黑木箱是个重要依据,日军要去掠夺古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上世纪50年代中,山东省图书馆不开封不整理字画,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当时省文化厅作了一个决定:字画归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古籍归山东省图书馆收藏,以明确两馆收藏范围和重点。山东省图书馆按规定把字画都交给山东省博物馆,而山东省博物馆却不交抗日战争时运川那批珍籍。所以馆里还有字画,有的是未开封,有的是陆续发现或后来他人捐赠的。为此,我还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馆起草了一份报告,请求省文化厅按规定归还山东省博物馆那部分珍籍,但最后仍是不了了之。

2.4《露园集锦》及晚清名人信札

“露园”主人确为唐仰杜(1888-1951),别名唐露岩,回族,山东邹县人。1939年出任为山东省省长兼财政厅长和省保安司令等职。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被国民党北平行营督察处以汉奸罪拘捕,解送南京高等法院审判,后又被山东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而迟迟未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山东省人民法院审理,1951年4月29日在济南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财产(逆产)充公。他生前喜好收藏书画文物,利用伪省长职务,到处搜掠民间书画占为己有。他倒台后,部分书画流落到山东省图书馆,在已编的古籍中,我见有部分唐氏印章的古籍,是接收的还是购进的,至今未弄清楚。至于晚清名人信札如“中兴名将”曾、左、李、胡等,我没发现馆藏《海源阁珍存尺牍》两册有上述等人书信。善本书库中,倒是有清咸丰、同治年间湖南巡抚、两广总督毛鸿宾与曾、左、李、胡往来信札数百通,这是民国初山东省图书馆购进的。据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严薇青告知,毛鸿宾为历城人,家住济南市剪子巷神堂里,民国初家道中落,藏书及信札流落到民间和书肆,后被山东省图书馆购进。丁宝桢是贵州人,他与毛鸿宾关系密切,也是毛氏荐举他当了山东巡抚。我个人认为,这批晚清名人信札与毛鸿宾、丁宝桢有关,因他俩与曾、左、李、胡等人同为当朝重臣,彼此间书信来往密切,是很平常的事。丁氏在山东工作多年,有多件丁氏奏折存在,并不奇怪,同时,更说明这批书信与丁宝桢有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看看信札抬头写的是谁的名字,按此再跟查,便略知大概。

总之,齐鲁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藏书众多,藏书转移与解放初土改时没收官僚地主的藏书很多。因历史原因,既无清单,藏处凌乱,而经手者或故或老,真是一笔糊涂帐。在我的记忆中,还有许多书籍未开封,而收藏处因馆舍缺少而经常被调整,造成许多变数和谜团。如在文革期间向山东省文联借用的几个书库,馆里派张保罗去保管,内有一个就堆藏了古籍和拓本,曾被歹徒在夜间破屋顶入内盗窃搜罗,不知损失了多少;又如文革期间从馆中西南角旧房抬出一个大木箱,由冯殿举和我等八人抬,可见其份量,也寄存在省文联书库中,箱中何物,无人知晓。再如文革期间“破四旧”,我知馆藏没损失,虽然济南市一中和十七中红卫兵曾勒令省图三天内要焚烧掉古籍,但被馆中临时组织的红卫兵顶了回去。文革馆中还接收了省政协少量“破四旧”古籍,堆放在一楼普通古籍书库里,此是我经手的,但1970年馆里军宣队派我去北图参加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二年多时间,有无接收有关单位送书,我就不知情了。因此,馆中古籍来源旁支很多,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许多问题无法弄清楚。可以预言,隨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新发现。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骆伟,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图书馆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山东省即墨市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