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016-04-12广东雷州市西湖中心小学许仕伍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分组教学质量

广东雷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许仕伍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广东雷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许仕伍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小学生阅读质量不高,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较多困难,而且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以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大都不注重进行阅读教学,致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须加快教学思想的转变,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创新,从而更好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给予充分阅读时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感化心灵,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因此,教师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周期性,并非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融入阅读教学环境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获取经验。实际生活中,虽然我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受应试教学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提供适宜的阅读平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阅读训练,阅读兴趣逐渐降低,最终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阅读教学一定的重视,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时间。

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具有一定抽象性,导致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较大影响。由于课堂时间往往较少,而阅读训练又具有一定周期性,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所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阅读教学,将课堂时间花费在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以更好应付语文考试,致使学生阅读训练时间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播放一段相关短片,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能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由于长时间阅读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加强交流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可布置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则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如果教师没有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以保障阅读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师须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效融入阅读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自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将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欲望逐渐减弱,不愿进行阅读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性,最终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我国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没有较好转变,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了解,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致使阅读教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兴趣进行准确了解,营造出轻松活跃的阅读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准备条件。

例如,在学习《假如没有灰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联想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没有灰尘的场景,并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分享自身的联想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之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深入了解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写作目的。然后教师可对阅读情景进行创设,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对话,联想没有灰尘的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之后教师便可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所联想的内容阅读课文,并自主解决课后习题,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可在在阅读教学中对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以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应用时,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组有效性与合作阅读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分组效果不理想,阅读教学也将受到影响,难以有效发挥出合作教学的作用,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因此,合理分组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必须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遵循学优生带学困生的原则,切勿将学困生分到同一组,避免对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合理分组、加强合作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整体情况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然后教师可以问“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什么内容”。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只能回答出一些比较直观浅显的内容。这时教师便可加以引导,讲解落花生的象征意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举出与落花生有着相同品质的人物,之后学生便可回答出,“这篇文章教育我们要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由于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周期性,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中遇到一些难题,而教师又不注重指导,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给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最终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这样才能更好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保障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熟悉,自主阅读,解决各种生字词问题。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依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写一篇较短的读后感。由于文章具有一定深层含义,所以教师可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然后教师可从情感方面着手,让学生自愿讲述自己父亲的一些事情,与同学分享,调动学生情感因子。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体会父爱以及父亲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进行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引导学生有效融入阅读环境中,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分组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