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的策略摭谈
2016-12-02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张燕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燕
课堂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的策略摭谈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燕
一、明确学校文化,观照课堂文化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一所学校的灵魂就是学校精神。学校精神要根据学校的特点,要挖掘学校内涵的存在,提炼出核心的理念,让所有师生都有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是一种正能量的来源。最重要的是这种学校精神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管理细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我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阳光教育育才阳光阳光育才。肩负“育才永远让社会满意,育才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教学使命,树立“对学生全面负责,为学生终身着想”的教学理念,追求“求实、求精、求新”的教学精神,形成“敬业爱生、严谨扎实”的教风,“阳光、好学、勤奋、上进”的校风,牢记“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向着“办精办好育才,做大做强名校”的目标奋进。在学校文化的整体观照下,我们还提出了明确的课堂文化理念:阳光课堂,即轻负高质,和谐阳光的课堂。
2.规范常规,融合文化
教学常规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也是连接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学校文化渗透在教学常规里,而规范的教学常规就是有着学校文化观照下的课堂文化的体现。在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方面,我们强化执行力,规范教学常规。首先,是分级制定各类计划。校领导要依据学校工作目标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各教研组长也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各组的教研计划。各任课老师要在学校教学工作的观照下制定出自己的教学计划。各级计划要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融为一体。其次,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强化落实。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做到制度完善。我们以学校文化“阳光教育”为总方向;以“展示和磨炼”为主题,以听课、上课、论坛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老师的素质为根本。让学校文化在校本教研中不断地渗透并落实到课堂文化中。
二、依托校本培训,强化融合文化
1.加强理念渗透,深入文化融合
教师的理念滞后是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产生“两张皮”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教师组内读书、骨干教师论坛等培训形式让教师们清晰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关系。两者的融合是指校园文化犹如整个文化中的“顶灯”设计要辐射、滋养课堂文化,而课堂文化要折射学校文化的内容。
只有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说真正内化新理念。在融合文化,转化教育行为上,我们主要加强了“阳光教育”下教师教学习惯的培训。教师教学习惯是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教学习惯是学校文化滋养下的产物,而教师个性化课堂文化的形成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采用了各种措施来转化教师的教育行为:组内学习,让教师们明白阳光教学习惯的指向性;专家引领,使阳光教学习惯更加有效性;同伴论坛,让阳光教学习惯的具体化。
2.探索实践操作,融合文化内涵
我们主要在教学实践中的阳光常态课教学和阳光作业编写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提出“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下的常态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是,理解有关融合文化的内涵,二是,常态课的实践探索。让教师们明白提升课堂文化可以从“为何教、为谁教、怎么教”三个层面去思考和实践。我们明确融合文化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于是我们围绕阳光教育下课堂文化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过了”到“学会了”之间的距离进行研究,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文化呈现一种基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一个的良好状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达到“我这样教,学生就学会了”的理想状态。
同时,我们还把作业的编写作为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一个的一个切入口。我们提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人人动手编写了校本作业——“育才阳光作业本”。作业的编写涉及到是课堂文化内涵,这个过程更好地融合了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
三、凭借拓展课程,创新融合文化
1.开展拓展课程,延伸课堂文化
在基础型课程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开设拓展型课程,延伸基础型课程中的课堂文化。拓展型课程更切合融合文化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军训等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实施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加上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阳光活动中心”,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时间、场地等后勤保障。在拓展型课程开展中,学校提出:“我要学的我就能体验到,我有兴趣的我就能选择到,我想做的我就有地方发挥。”的文化理念,并且开设了20多项的拓展型课程,涉及到艺术类拓展型课程,舞蹈、合唱、折纸、十字绣、儿童画等;体育类拓展型课程,足球、篮球、健美操、跆拳道、藤球、高尔夫球等;学科类拓展型课程,古诗文诵读、思维训练、小小设计师、英语表演等;科技类拓展型课程,车模、航模、编织等;文学类拓展型课程,小主持人、小记者、朗诵、诗歌等;开展拓展课程,不但长足地延伸了课堂文化,也让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通过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渠道融合在了一起。
2.创新展示平台,促进文化融合
这两年来,我们紧扣校本课程,来进行“创新课程展示促进文化融合”的研究。让经典滋润心灵,是学校文化阳光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我们开发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安排了课时,并配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同时,我们把这个课程的展示作为融合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把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其中一个内容定为班级古诗文的表演诵读。让所有班级都能上台表演,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台表演,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阳光沐浴,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几年来,学校各班级的古诗文诵读逐渐成熟,内容经典、形式多样,从舞台装饰、学生服装到表情诵读都越来越精致,成了学校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学校文化和课堂文化融合的一个“经典之作”。
四、转变评价方法,达成融合目标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融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初步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融合文化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
多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及学生、家长评价。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评价量表、民意测验等式进行,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档案袋评价。我们记录、收集教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多主体评价记录、教学实绩、获奖证书、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沙龙活动,大家一起来评价和研究课堂教学,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
融合文化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形成了“1233”体系。即以阳光课堂文化为核心内容,形成“古诗文诵读”和阳光体艺两大特色,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级评价体系,打造了成长手册、成长影集、星级卡为载体的立体评价框架,使评价内容富有本校特色,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过程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