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2016-04-12江苏徐州鼓楼小学张茜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彩虹月亮绘本

江苏徐州鼓楼小学 张茜

初探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江苏徐州鼓楼小学 张茜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执教了绘本《月亮的味道》,笔者在记录教师的提问后发现:短短的一本故事书,教师竟设计了14个问题。例如:①图上都有什么?②这个月亮它像什么?③这样的月亮美不美?……很显然,教师的提问既琐碎又肤浅,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无效的提问很难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那么如何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问题有趣——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

绘本是极富童真童趣的一种文学载体,不管是成人绘本还是儿童绘本,童真童趣都是它的精髓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打动学生心灵的问题,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逃家小兔》写的是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和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表达了妈妈对孩子无私、伟大的爱。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假如兔宝宝变成一只鸟,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兔妈妈该怎么办呢?”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后,再仔细阅读图画。他们会发现兔宝宝变成了鸟,但只是多了一对翅膀;妈妈变成了树,但是还是看得出妈妈的形状。由此观察,他们会逐渐明白,兔宝宝和兔妈妈无论如何改变,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总是不变的,妈妈依然爱着宝宝。这时教师可以再设置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续编这个小故事,你会如何创作呢?”这一问题非常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想象。以下是学生的创作: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河流,流入小河之中。”

“如果你变成河流,”妈妈说,“我就变成大海,让你融入我的怀抱之中。”

“如果你变成大海,”小兔说,“我就要变成一只海鸥,自由自在地翱翔。”

“如果你变成海鸥,”妈妈说,“我就变成天空,任你自由驰骋。”

二、问题有效——能推进阅读的深度理解

绘本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提问能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推进学生阅读深度的作用。

例如,绘本《彩虹色的花》中,彩虹色的花在春天的阳光中开放,它用自己彩虹色的花瓣帮小动物们解决了难题,后来,自己只剩一片花瓣,也被寒风刮走了,被帮助过的小动物们闻讯赶来。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彩虹色花的这种无私的爱,你们在哪里也感受过?”“彩虹色的花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随着学生的深入思考,“分享快乐、生命留痕”的主题曲,会悄悄流淌在每位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提问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力、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三、问题有度——呈现递进深入的态势

绘本阅读课上的提问切忌随意、琐碎与无序。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目标、提问时机、学生实际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

例如,《活了100万次的猫》讲的是一只猫死了100万次,活了100万次,直到他遇到一只白猫,他们生了很多小猫,白猫死后,猫很伤心,也死掉了,以后再也没有活过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循着内容理解——主题体会——拓展延伸三个层次,设置以下三个递进式问题:

①猫为什么不喜欢它的主人?

②最后一次猫为什么再也不愿活过来了?

③假如让你帮这只猫写份“自传”,你打算如何来写呢?

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经历了“理解、品味、创造”的全过程。

注意了问题设计的四个出发点,还需要针对具体不同的绘本,找到最恰当的问题设计。有无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是问题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切入口可以使教学环节最为简单和有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维最大限度地被激活,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成功。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

一、绘本的主题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图画书,书中的月亮对于小动物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它又是现实存在的,小动物们用它们的智慧、毅力、合作最终实现了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可见,这月亮的味道中包含着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锲而不舍的精神......而绘本最后一页中写到“一条小鱼看到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小鱼的月亮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所以小鱼将无法品尝到月亮真正的味道。绘本在情趣中又隐含了一个人生的道理:现实中存在的目标,即使再遥远,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终有收获的一天。这追求目标的过程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如果读完绘本后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才真正完成了对绘本的欣赏。因此在这节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只设计两个主要的问题:

①为什么小动物们说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月亮的味道究竟是怎样的呢?

②你认为水中的小鱼能够品尝到月亮真正的味道吗?为什么?

这样的提问不仅把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引向了深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哲学思维。

二、绘本的情节

绘本中故事情节具有曲折性,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吸引人。学生在阅读时,根据情节进行猜想,让绘本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触角与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点、矛盾点来启发学生想象、分析、推理,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搬过来,搬过去》讲的是一位小个头的鳄鱼先生爱上了一位大个头的长颈鹿女士,他们因彼此相爱而生活在一起,却因为相互间的巨大差异而面临着许多的麻烦,但他们终于勇敢地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了幸福的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绘本情节的发展,设置一个猜读问题:“两种生活习惯差别如此大的动物,它们将如何打破障碍生活在一起呢?学生们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教师可以再设置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长颈鹿和鳄鱼设计个家,你打算如何设计呢?学生们的想象奇妙无穷,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绘本的图画

图画书是通过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图画是绘本的生命,而并非文字的附庸。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画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努力让学生去感受每一幅图带给他们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品味细节、感悟文本深刻内涵,发展审美能力。

例如,《彩虹色的花》教师在与学生共读故事后,可以针对绘本中的五组相似画面进行提问:“你观察到这五组画面有什么异同呢?”有的学生发现随着彩虹色的花不断地帮助小动物,花瓣变得越来越少了;有的发现彩虹色花的腰一开始是很直的,后来慢慢变弯了;有的发现随着一年四季季节的变化土地由绿变黄,由红变黑……这种细节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对比,把故事情节一步步的发展叙述了出来,把彩虹色花生命的足迹展现了出来。此时,学生们为彩虹色花的凋零而惋惜、伤感。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封面、环衬、画页与封底里的色彩。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虽然画的东西不同,位置也不一样,可是画面都由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构成,这六种色彩纹理厚重,色泽明快。此时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这六种色彩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强烈的视觉刺激,如同那彩虹般的光芒时时照耀着我们,让人倍感温暖。”“那色彩是如此动人,几乎包含了你所能想象的一切,生命、阳光、爱、梦幻……”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了画面里藏着的许多秘密,明白了绘本不仅仅是文字在讲故事,画面也同样会讲故事。

四、绘本的对比

同一主题的绘本,表达的内容与方式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同一主题的绘本对比中去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去比较,去思考,去辨析,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就是要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这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直指教学目标,有利于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彩虹月亮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