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练笔点,提升写作力

2016-04-12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周林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黄羊雾凇景色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林

找寻练笔点,提升写作力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林

【背景分析】

随文练笔是一个能迅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写作要加强对平时练笔的训练与指导,同时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往,我们在随文练笔的时候,多数采用的是模仿句段、迁移描写的方法来进行练笔。学生往往提不起写作兴趣,把练笔当成了一种负担。如果另辟蹊径,把练笔与文本有效对接,找寻到恰当的练笔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练笔与文本有效对接的关键就是选好练笔点。练笔点的选择可以是文本的补白,情节的延续,文脉的延伸,场景的想象,景色的渲染,细节的刻画……选好练笔点能使练写的片段与文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本更丰满,更立体。这样的练笔形式或许便是阅读与写作的最好的契合。这样的练笔对文本的理解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练笔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1】

《雾凇》一文描写了吉林雾凇奇景的奇特形成过程,课文只描写了雾凇早晨的美景,读来意犹未尽。练笔点在哪里呢?中午与夜晚的景色也应各有特点,于是我突发奇想,让学生补写中午阳光下和夜晚灯光下的雾凇美景。

师:遗憾啊,如此奇景,作者只带我们领略了早晨的景色,那么中午阳光下,夜晚的月光下、灯光下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1:太阳出来了,晶莹透亮的雾凇挂满枝头,亮闪闪的,好似给大树穿上了一件冰清玉洁的大衣,这景色真是“白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银丝绦啊”……

生2: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明月东升,松花江两岸雾气弥漫,枝条上雾气越聚越多,在两岸花灯的映照下,雾凇变得更美丽了,显得流光溢彩,格外华丽……

生3:在灿烂的阳光下,这些可爱的小冰晶,银闪闪、亮晶晶,像全身挂满了银片,又像穿上了一件雪白亮丽的绒裙,也像是全身开满了银花……

生:……

师:那我们就把刚刚想到的美景写下来吧。

【案例2】

《祁黄羊》一文,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感知祁黄羊的人物品格,我把练笔点选择在描写解狐的心理活动上,意在通过描写解狐的心理活动侧面衬托出祁黄羊人格的伟大。

师:祁黄羊推荐了解狐,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便传到了解狐的耳中,他听后又会怎样想呢?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

生1:啊,他居然推荐我当中军尉,我可是他的仇人呀。以前我处处和他作对,而他却推荐我接他的班,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生2:真没想到啊,祁黄羊会举荐我,我是他的杀父仇人,他却不计前嫌,我真是自叹不如,等我病好了以后一定要登门道歉,请求他原谅我的过错。

生3:这是真的吗,真是难以置信,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以前错怪他了,原来他真是一个一心为国,没有私心的人啊……

生4:“你真是宽宏大量,高风亮节啊,我上任后一定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好好工作,绝不辜负你对我的信任,我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不能让别人觉得祁黄羊举荐错了我……

师:好,我们就把刚刚所想到的写在练笔本上。

【案例简析】

1.赋予美感,彰显景美

《雾凇》雾凇奇观是吉林松花江畔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是自然界的一道绮丽景观,文章着重写的是雾凇奇景的形成过程,而对于雾凇壮观绚美的景色写得太少,仅仅写了早晨的美景,便戛然而止了。“雾凇”为四大自然景观之一,对于雾凇的美,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得太少了,心中不无遗憾。此时的文本补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遗憾。学生在补写中午或晚上的雾凇景观时,一定会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阳光下、月光下的美景,通过练笔将脑海中雾凇的美化于文字,流于笔端。

根据想象,结合自己的感悟,有些学生写得真是美啊,完全可以成为课文的一小节。这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增添了文本的美感。

2.赋予情感,凸显人美

《祁黄羊》写作点落在挖掘解狐的心理活动上,这个练笔点的选择既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也是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出发。文本中本没有对解狐的描写,然而练笔却紧紧抓住解狐的内心活动,细化这一情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狐的心理活动侧面感知祁黄羊伟大的人格魅力,借助学生浓墨渲染的练笔将人物美德凸显出来。就写作角度来说不仅教会学生进行心理描写,而且使学生感悟到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可以说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这样的练笔对后续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很有意义,活动课上学生在排演课本剧时,这一段练笔便是解狐的内心独白,是最好的剧本台词。

【案例反思】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练笔与文本接轨,这是一种新鲜的尝试,小改变,大促动。通过练笔对文本中的某一处再创作、细化描写,以丰富文本内容和内涵。学生会感觉到是在和作者一起创作文本,势必会兴趣陡增,带着一种新鲜感投入到写作中,这样便会下笔流畅,乐于表达,写起来会显得轻松愉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的兴趣愈浓,写作的意愿就愈强,涌现出来的佳作就越多。顺着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评选出最佳片段或最佳小作者,在正确的评价的引导下,学生的写作热情会进一步高涨。

2.深化了文本的理解

随文练笔是走向文本深处的一条蹊径。为了使练笔更贴合文本,学生定会透彻地了解文本,有效与文本对话。如,前文提到的《祁黄羊》一文,学生在写解狐的心理活动时,势必要对解狐这个人物有所了解,对他与祁黄羊之间的瓜葛要有所知。为了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一定会去查资料,这样便将学习自觉地延伸到了课外,通过查阅资料会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文本以外的知识,从而丰富对文本的感知。阅读教学不仅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且还是与课外资料对话的过程。

3.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力。

教师寻找到合适的练笔点,会较深地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给文本添上浓墨重彩的一段,会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潜心写作,创作过程中,不仅与文本对话,还与作者对话。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会深思熟虑,这样长期的进行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有效的评价也能促进写作力的提高,大家都在比谁写得好,能成为最佳作品,教师正确到位的评价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良性激励中,学生的好作品会层出不穷。♪

猜你喜欢

黄羊雾凇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雾凇岛的“繁花”
咦,春天!
母黄羊之死
雾凇奇观
雾凇岛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美哉,兴凯湖雾凇
沙漠向导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