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出发,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
——以小语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

2016-04-12江苏无锡市育红小学吴东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夜宿古寺李时珍

江苏无锡市育红小学 吴东霞

从文本出发,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
——以小语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

江苏无锡市育红小学 吴东霞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呢?我认为:对于一篇文章,学生不仅要知道它“写了什么”,更要弄清楚它“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也就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要教师带着学生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领会感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和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习得语言运用的技巧。

那么教师如何从文本的实际出发,实现真正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呢?以苏教版教材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关注文本特点,制订恰当的“语用”目标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文本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通过研读,我们发现以上教学目标中“语用”的目标设计较少。那么,怎样避免与有价值的“语用”错过呢?我们根据中年级的阅读阶段目标,认真研读文本,把这篇文章阅读教学的重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查访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起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不仅立足于文本特点,也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和积累。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把课文中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内容挖掘、归纳出来,不仅能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节省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

二、关注文本语言,设计合适的“语用”方法

课文的一个特点是,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描写得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炼,却写活了人物的性格,将李时珍师徒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花了较多笔墨来描绘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苦”:“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你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苦”?学生交流:“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的苦。随即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打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

除了紧扣课文中的“苦”外,我们还对“苦”进行有效的拓展。“文章中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古寺非常破败让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在古寺里住得差、吃得差;文中没有描写衣之苦,行之苦……你能想象他们还会遇到什么苦呢?然后继续拓展:

1.寒冬到了,早上分外冷,地上已经结冰了,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

2.李时珍已50多岁了,天天喝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他想……

3.他们忙着赶路,突然下起雨来,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

4.又是中秋节了,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

通过这样的提示性语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体会李时珍“衣食住行”之苦,察访药材的艰辛没有让李时珍放弃追求,他的高大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深入挖掘,巧妙设计,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勾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文字已经不仅仅写在书上的文字,而且通过“合适”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关注文本表达,习得有效的“语用”规律

很多文字兼美的语言唯有在对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如果能借用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整合文本内容,不仅能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悟到运用方法。

课文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穿插文中的环境描写。特别是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风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觉,谈谈体会。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阴森恐怖。再次出示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在这阴森的环境下,李时珍却心似一轮圆月?从而体会到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休息,因为心中只有《本草纲目》,只想着一心为民。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段话没有写李时珍,同学们却体会到这么多,你感受到环境描写的好处了吗?总结得出:能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主题。教师提出,在文中找找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能够衬托人物品质的环境描写。从而引出课文后面第三题: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飞鸟归林、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皎洁、轮廓”等词语,自然而然地进行了一次片段训练。为了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使用环境描写,课后又设计了一堂关于“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指导课,教给学生如何用好的、优美的环境描写衬托愉快的心情和高尚的品质;如何用不好的环境描写衬托伤心的气氛等,让学生们在习作中也能选择并运用这种方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同时运用恰当的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质量,寓教于乐、化静为动,努力做到“活”与“实”的统一。♪

猜你喜欢

夜宿古寺李时珍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解码李时珍
中国药神李时珍
夜宿星空下
夜宿石窟
傅宇博??《秋山古寺》
夜宿石窟
到底谁骗谁
深山藏古寺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