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探析
——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2016-04-12

财政监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巴东县支农财政资金

●曾 琴

县域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探析
——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曾 琴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多变,实体经济疲软,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资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湖北省巴东县2015年度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数据,认为财政支持资金在推动企业创新、扩大就业创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支持规模、力度、结构、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支农支小等建议。

财政支持 企业发展绩效评价

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湖北省巴东县加大了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通过银政合作平台,与银行机构一起缓解县域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辖内产业优化升级、企业转型发展和就业创业,但在支持力度、规模、结构、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提高县域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的效能,焕发企业生机和活力,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政策现状

近几年巴东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重点支持骨干工业产业、成长型小微企业及特色农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2015年末,全县安排专项财政资金4.68亿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累计45.69亿元,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目前县域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财政直接拨付和财政杠杆撬动,累计已有125家(次)企业受益。

(一)财政直接拨付

财政直拨是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周转使用,该形式主要有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和县域经济发展调度基金。目前巴东县建有重大产业基金,周转期一年,总规模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重大产业发展。2015年,该项资金共支持企业11家,使用金额1.46亿元,使用企业均按期归还;设有县域经济发展调度基金1.88亿元,用于支持县域重大产业,截至2015年累计支持企业58家,金额1.88亿元,目前逾期939万元。

(二)杠杆撬动

杠杆撬动是指成立基金撬动银行信贷支持企业发展,该形式主要有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续贷过桥基金三种。一是利用中小企业发展界资金,为“政银集合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基金规模1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6500万元,支持企业9家。二是注入恒信担保公司6000万元担保基金,为县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撬动银行贷款1.82亿元,支持企业33家。三是探索建立续贷过桥基金,基金规模6000万元,为县域企业单位贷款提供续贷过桥资金,2015年滚动使用8300万元,支持企业14家。

二、财政支持政策效果分析

(一)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巴东县通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发了本地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2015年巴东新增科技型企业25家,实现销售收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湖北巴东银杏生态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使用产业基金130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改造,该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3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4%;实现利润 464万元,较同期增长12.9%。

(二)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撬动信贷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投入

财政资金的投放,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技术有优势、发展潜力大、社会诚信好但贷款抵押不足的小微企业提供了信用增进,进一步促进了政银企有效合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等的出台,引导各家金融机构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向优势产业、特色行业投放贷款,信贷投放脚步加快,客观上为巴东县经济快发展、大发展“输血”、“壮骨”。

(三)缓解企业融资难,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稳定企业发展

财政资金的介入,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能够以合理的融资成本获得发展资金,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问题,稳定了企业发展态势,增加了就业岗位供给。调查显示,2015年全县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971家,比上年增长25.6%。直接或间接获得财政资金资助的企业,2015年均获得了大发展,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1%,利润同比增长13.57%,高于全县产业平均增长速度。

(四)推动金融机构拓宽业务范围、开发信贷产品,实现发展共赢

一是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发展为金融机构业务扩宽提供了基础。县域财政资金的投入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增强了企业实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反哺了金融行业。2015年巴东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25亿元,同比增长6%;贷款企业数达到187家,同比增长13%;A级以上企业达176家,同比增长10%。二是财政性基金的建立,进一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广信贷产品,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例如,巴东工行利用风险补偿基金,大力推广“政银集合贷”,扩张了该行的信贷业务,2015年该行贷款余额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长6%,利润达到1593万元。

表1 巴东县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情况表

(五)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就业创业

财政资金的注入,促进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培植了稳定的税源,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2015年巴东县地方财政总收入8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8%,税收收入4.31亿元,增长6.5%。截至12月底,仅11家使用产业基金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1%;实现利润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7%;实现税收688.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5%。2015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13人,随机调查4家使用产业基金的企业,其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78个。

三、当前财政支持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总量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尽管该县每年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但与恩施州其他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15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比2014年增长0.5亿元,增速8.1%,但全县2015年对企业的总投入仅增长5%。例如在风险补偿基金上,财政投入的1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已于年末收回,而临近的建始等县市,依然保留有该基金继续支持企业发展。

(二)投入分散,规模效应不明显

目前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有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等,不同类型的资金交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个部门对项目运行、资金管理的要求存在差异,加之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不充分,同一项目重复交叉安排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限的政策扶持资金被划分成多个行业扶持数家甚至数十家企业,扶持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产业基金被投放到农业、建材、药材等行业,使得有限的资金撒网使用,扶持产业发展的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发挥。

(三)资金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稳定

地方经济缺乏系统、长期的企业扶持发展规划,扶持领域多,扶持范围广,财政支出压力大,扶持资金来源不稳定,真正用于引导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总量偏少、可利用时效较短,很难充分发挥对企业的扶持作用。同时低效率的重复支持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巴东县现阶段未将财政扶持资金纳入年初预算,资金来源不固定。例如对风险补偿基金的财政投入,县政府采取的是“一事一议”制度,今年投入了,明年就有可能收回,没有形成可靠稳定的支持来源。

(四)资金管理薄弱,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财政资金使用缺乏跟踪问效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县政府尚不能通过量化指标考核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并据此强化各部门在监督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制度约束的缺失造成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重资金分配、轻监督管理,重申请资金、轻项目落实,重资金数量、轻资金效益的现象,给企业移用、挪用甚至骗取财政扶持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挪用产业基金进行无关投资的问题。

(五)支农资金不足,财政支农效益弱化

农村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骨干力量,贷款需求短、频、急,但自身实力不足,“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矛盾突出。巴东县未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农资金和配套制度,资金不足加之缺乏总体规划,支农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率较低,急需资金的小农企争取不到项目,资金富裕的大农企重复收入,资金使用与实际需要脱节,财政资金应有的引导和配置作用弱化。

四、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效应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首先,要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法定资金到位。跟紧国家动向,落实投资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形成“拳头”,避免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县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其次,要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适当增加对企业投入的资金量,不仅要确保资金总量稳步提升,相对数量亦要稳步增长,以便财政资金扶持效用充分发挥。最后要创新资金统筹机制,开辟资金新渠道。引导银行、资本市场和企业等社会投资流入,把各种渠道和各部门管理的财政扶持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盘活存量,缓解资金不足。

(二)改进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因企制宜采取补助性、资本性、有偿性等多种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更多采用市场化和间接的方式,激发企业活力。一是由直接投入转为间接投入,逐步压缩财政直接对企业和项目的投入,更多采用财政贴息、奖励、股权投资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二是由单纯对物的投入转向对物的投入与对人的投入相结合。创新人才奖励机制,设立人才基金,积极帮助企业引进高级管理、高级技能人才,在投资机制上为人才发光发热创造条件。三是由企业争取项目资金转向政府部门引导选择项目投入。坚持政策导向,重点关注满足国计民生发展要求和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产业,同时引入市场化管理,防止暗箱操作,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急处。

(三)规范制度建设,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落户

一是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认责任划分,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列入主要领导部门“一把手”目标责任,签订相关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提高管理部门重视度和积极性。二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定期向全社会公示,做到项目管理公开、资金使用透明、接受全民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用于正途。三是实行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制。细分扶持方向,确保重点产业,将重点优势产业扶持资金分项纳入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扶持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内专款单独核算,增强专款专用的意识,确保有限的资金及时足额用于项目建设。

(四)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建立财政扶持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促进整个资金运行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考评项目和财务的“双评”机制,同时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调整资金政策和资金方向。二是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反馈和风险预警机制。对大额或者重点项目采取部门跟踪了解和企业定期反馈的方式,掌握企业使用财政资金效益动态,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必要时可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参与对项目的评估考核,形成专业的评估报告,将其作为鉴别企业获取财政扶持资金资格及金额的重要依据。

(五)聚焦支农支小,强化扶持效能

一是简化办事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将资源重点适当向涉农和小微领域倾斜,优先办理、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灌溉滋养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二是调查摸底、深入走访,筛选出有需求和条件的龙头企业和“潜力企业”,主动出手、积极作为,引入金融“活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激励作用,确保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借鉴其他地区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财政金融支农支小的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巴东实际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地方积极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巴东县支行)

1.昆山市人民政府.昆山市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Z].2008-12-26。

2.李玲.2014.论财政支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知识经济,11。

3.秦夷飞.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16-03-20。

4.万志刚、雷少鹏.2012.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对策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11。

5.肖焱.2008.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12。

6.周希祥.2007.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思考[J].财政与发展,12。

猜你喜欢

巴东县支农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托起人民的“健康梦”——巴东县卫生计生工作“十二五”回眸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产业链上党旗红——巴东县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