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本科生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使用初探——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2016-04-12李琼艳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李琼艳(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美术院校本科生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使用初探——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李琼艳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国内美术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美术院校本科生的信息需求与行为以及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使用情形,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生的信息需求与行为、对学科服务的认识、利用及重要性之认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术院校图书馆深化学科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学科服务本科生美术院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6
1 引言
关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2003年,张晓林提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是按照科学文献(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1]。2008年,初景利提出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主体靠学科馆员,凭借图书馆和公共信息资源,对特定机构和用户,构建基于科研、教学、协作,针对一线用户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机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2]。由此可见,以学科为主,为学科科研、教学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出发点。
随着图书馆服务重心从开发馆藏向图书馆资源使用的转变,其服务理念也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学科馆员的服务重点也移向学生,特别是针对本科大学生的学习和信息需要,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服务的重点[3]。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国外早于国内。国内较早开展学科服务实践的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都是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4]。相比之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项目较少,整体学科服务水平较低,学科服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2 研究目的
广州美术学院是一所以绘画和设计专业为主的艺术院校,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832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1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64%,且全部集中于大学城新校区[5]。由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能找到条件比较优越的工作,不会选择待遇较低的图书馆工作,也不会再系统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很少有艺术专业的馆员,大部分馆员都是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专业老师认为图书馆员不懂艺术,只能从事文献资源加工、管理等没有专业和学术含量的工作,非艺术专业馆员无法胜任采购艺术设计专业文献资源的工作。这导致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弱,进而使图书馆在经费、设施、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困难重重。而且,非艺术专业的学科馆员很难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无法融入到教学或科研过程中,学科服务的效果不太理想[6]。
另外,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重练功,轻读书”“重技法,轻理论”的倾向[7]。但如果没有其他专业的文化知识,没有本专业的理论指导,没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在进行创作或设计时,就无法避免题材的狭窄和平庸,情感的卑微和空虚,技法的粗糙和单调。因此,图书馆要通过学科服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训,如开展阅读推广,培养阅读习惯。通过培训增加他们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程度,提高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术研究意识[8]。因此,该研究将以本科生作为对象,通过调查来了解广美本科生的信息需求与行为、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认知与使用情形、本科生使用学科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学科服务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等。
目前广美图书馆目前开展的学科服务有院系联络、文献资源建设、参考咨询、共享空间服务、资源推介、教学与研究服务、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建设(见表1)。
表1
3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以书面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内容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受访者在查找资料时使用各类资源的频率,以及获取资源的渠道及其使用频率;第三部分为受访者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学科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与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如“非常满意”为5分,依次至“非常不满意”为1分)。由于该问卷的对象是本科生,故仅选取学科服务中与本科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参考咨询、教学与研究服务、共享空间服务、资源推介。
4 研究结果
4.1受访者基本资料
该项研究共收回问卷3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68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中女性占53.8%,男性占46.2%,见表2。
表2
受访者所属院系,以艺术与人文学院最多,占20.9%;其他依次为美术教育学院,占16.6%;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占13.9%;工业设计学院,占12.2%。受访者以本科生一年级居多,占40.2%。具体见表3。
4.2信息需求与行为分析
4.2.1使用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的频率
本科生在查找资料时,经常使用电子资源的共计311人,占84.5%,未曾使用过电子资源的7人次,占1.9%。使用纸本资源的频率,以填写“偶尔”最多,共203人,占55.1%,其次为“经常使用”占40.2%,有3.3%的受访者表示未曾使用过纸本资料。见表4。
表4
4.2.2查找资源的途径及频率
本调查问卷中本科生使用资源的途径包括:亲自到图书馆、通过图书馆网页查找、百度、Google和特定数据库(如CNKI等)。结果显示:查找资料时,经常使用的途径以百度最多,计215,占58.4%;其次依序为从图书馆网页查找(占55.2%)和Google(占48.4%);有9.8%的受访者表示从没有亲自到过图书馆。见表5。
查找资源途径亲自到图书馆图书馆网页百度Google数字资源库未曾36(9.8%)20(5.4%)00经常82(22.3%)203(55.2%)215(58.4%)178(48.4%)108(29.3%)偶尔198(53.8%)110(29.9%)122(33.2%)164(44.6%)239(65.0%)5(1.4%)N/A 52(14.1%)35(9.5%)31(8.4%)26(7.0%)16(4.3%)总计368 368 368 368 368注:“数字资源库”指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CNKI、读秀、超星等数字资源库
4.2.3实际到图书馆的频率及目的
受访者实际到图书馆的频率,以“偶尔”最多,共计198人,占53.8%,其次有141人表示经常到图书馆,占38.3%,有7.1%受访者表示未曾到过图书馆。见表6。
表6
实际到图书馆的受访者共计339人,其目的主要是图书借阅,共263人,占76.9%,其次为馆内阅览(44.4%)、馆藏查询(41.8%)、自习(39.4%)。见表7。
表7
4.3图书馆学科服务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科生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使用学科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与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学科服务内容包括参考咨询、教学与研究服务、共享空间服务、资源推介。
4.3.1学科服务的认知度
四项服务中,以参考咨询服务的认知度最高,占78.3%;其次是共享空间服务,占64.7%,图书馆微博微信平台,占56.5%,教学与研究服务占49.5%。整体而言,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知道图书馆所提供的学科服务。见表8。
表8
4.3.2学科服务的使用情形
四项服务中,使用过参考咨询服务的最多,占39.4%,依次为图书馆微博微信平台占38.0%,共享空间服务占32.9%,教学与研究服务占29.6%。见表9。
表9
4.3.3学科服务满意度
368位受访者的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参考咨询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共享空间服务,对教学与研究服务的满意度最低,且该项未填写的人数最多,这说明还有很多受访者未曾使用过教学与研究服务。见表10。
表10
4.3.4学科服务重要性
368位受访者的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性最高,其次为教学与研究服务。这说明图书馆应该提高教学与研究服务水平,以满足受访者的学习与研究需求。见表11。
表11
5 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受访者的基本资料、信息需求与行为、学科服务的使用情形和满意度、对学科服务的重要性认知等方面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本科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频率大于使用纸本资源;本科生在查找资料时,最常使用的渠道是百度搜索引擎,其次才是从图书馆网页查找;五成以上的本科生实际到馆的频率为“偶尔”,不到一成的本科生表示未曾到过图书馆,此结果与本科生大多使用电子资源的情况相呼应;七成以上的本科生实际到图书馆的目的是借阅,其次有超过四成的本科生表示到馆是为了馆内阅览,三成以上的本科生到馆的目的是馆藏查询和自习,这说明本科生来图书馆的目的仍然与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发生关系。
本科生使用学科服务的主要项目是参考咨询服务,超过七成的本科生知道参考咨询服务,共享空间服务、微信微博平台、教学与研究服务这三项也有五成的本科生知道,但实际利用率均低于四成。这表明本科生从“知道”学科服务到“利用”学科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6 建议
艺术院校图书馆要提供有效、先进、面向师生的高质量的学科服务,需要根据实际馆情以及师生的需求来制定服务模式和方案。
6.1加大对学科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一项很有价值的服务,对个体的学习、研究和创作以及对学校的学科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很多本科生对学科服务还不甚了解。因此,图书馆员不能继续坐在咨询台或办公室等老师和学生来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要主动到老师和学生中间去发现了解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推广介绍学科资源和服务。
6.2开展调研活动,循序渐进地实施学科服务计划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媒介作用,主动到院系的工作室、教研室跟学生和教师沟通,熟悉他们的工作,听取他们对学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开展调查研究,以此作为制定学科服务计划的依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图书馆要根据馆藏资源、技术支持、学科馆员配置等情况由浅入深地分阶段推进学科服务。如图书馆可以借助调研活动、书展等与师生建立联系,继而邀请他们为图书馆推荐专业文献资源;主动帮助老师搜集教学参考资料,推荐馆藏资源,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深入了解学科专业的信息需求后,开展嵌入教学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等服务。
6.3创建学科馆员团队
在美术院校图书馆,仅有艺术专业或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馆员显然不能完全胜任学科馆员的工作,而且单纯强调学科专业也不够,良好的沟通能力、外语能力、信息技能等也成为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皮费尔德在《改变中的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一文中提出他认为在信息科技时代学科馆员所需的新技能,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待人处世技能、表达交流的能力、技术/信息技术技能、报告和教学的能力、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团队工作和团队建设的技能、项目管理能力、灵活性、敏于学、视野开阔[4]。
对于美术院校图书馆而言,要聘请到如此全面的学科馆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求现任的学科馆员全面掌握这些技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凭一己之力决不能做好学科服务工作,这需要图书馆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图书馆可以根据现有馆员的特点创建一个学科馆员团队。在这个团队中,艺术专业的馆员与图书情报学专业的馆员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集众人的智慧做好学科服务工作。
6.4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突出学科资源与服务
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向用户推广和介绍图书馆的重要窗口,它要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为大学的宗旨服务,为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纵观美国众多大学图书馆网站,网上目录、电子资源、学科导引、在线咨询都占据着首要且显著的位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充分体现了信息资源是根本、用户是核心、服务是手段的大学图书馆特色[9]。作为艺术院校,网站建设更应具有设计特色。图书馆网站应添加学科服务信息,搭建便利、清晰、高效的网络平台。学科馆员可以将个人资料、联系方式、服务时间及学科服务领域等信息放在图书馆网站上;图书馆可以帮助院系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教学资源库,或者将他们的教学资源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
文献参考:
[1]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5.
[2]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3]金旭东,李国庆,李海鹏.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动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03.
[4]朱晓霞.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3):61-62,105-106.
[5]广美学校概况[EB/OL].[2015-10-28].http://www.gzarts.edu.cn/2013/class/?Article=2.
[6]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1-4.
[7]连朝曦.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5(2):88-91.
[8]潘树广.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6.
[9]熊欣欣.中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学科服务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7):130-134.
李琼艳女,1981年生,硕士。
收稿日期:(2015-11-03;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