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2016-04-11王开东

江西教育A 2016年3期
关键词:布克金字塔瑞士

王开东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

“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只能是一批欢快、自由的人。”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很长的时间,这个推论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多年之后,也即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奴隶所建造。

布克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

这也就是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电光石火,石破天惊,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教育,绝对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

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在这种倾斜之下,学生的心灵只有小心翼翼地自我保全,没有活泼泼地主动发展。这样制造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最要命的是,久而久之,一种平和的、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了。世界一片黑暗。

而真的教育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必须敞开心灵和毛孔,直接和世界接触。你能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柔软和质地,你的所见才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当然,你要真正实现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忍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我们必须杜绝依赖,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倘若通过依赖激励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这是虚假的激励。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事都能激励人。叶片的落下、鸟儿的死亡,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一切,就一直在学习。保持永不停息的心灵探索,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眼泪中学习。

当我们永远处在发问之中,做一个世界的探询者,并且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我们就永远处在发展之中。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知道自己不完美,并努力使自己完美的一种生物。不断地累积,不断地丰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已经是死人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他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只问攀登不问高。这种人才是活生生的,这样的人生就是真理。

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微笑和友谊都在潜滋暗长。

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谆谆告诫。

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舍此,我们何以解释“教学相长”?

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作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

猜你喜欢

布克金字塔瑞士
“金字塔”
下雪了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布克要烫头
海上有座“金字塔”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神秘金字塔
瑞士镇迷阵
种糖果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