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卉满园尽朝晖

2016-04-11万永勇

江西教育A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文老师孩子

万永勇

她,犹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的是“真诚、温和、细腻”,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难以言喻的独特魅力;她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最美老师”;她的诸多荣誉让人折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她如星辰,远观是一盏引路的灯,近看是一团燃烧的火;她如百合,绽开是一朵飘香的花,凝聚是一枚含笑的果,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散发出柔和的芬芳,沁人心脾。她,就是江西省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潘小卉。

那是16年前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大一小两个单薄的身影,在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的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然而,翻过一座山之后,他们迷路了,几条不知哪里跑来的狗看到这两位“不速之客”,狂吠着追赶过来,他们惊慌失措,夺路而逃,一不小心掉到了山脚下的一个草坑中,狼狈不已。幸好那几条狗没再追赶,他们躲过“一劫”。之后,他们继续翻山越岭,蹒跚而行……此前,一件揪心的事,令潘小卉寝食难安:班里一个叫李明文的学生经常迟到,批评他也毫不见效,今天居然干脆旷课!作为班主任的她,立即请班上一个与他邻村的孩子带路,去他家家访。

翻了几座山,跨过几座桥,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位于山脚下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山旮旯里的一个小村庄。此时,潘小卉的腿已经酸胀得不听使唤了。经过打听,潘小卉急切地来到李明文的家门口,然而眼前的景象令她呆住了:一栋又老又破的土砖房,屋檐的瓦都破了好几块,斑驳的木板门上悬着一把生锈的锁,透过门缝,一股霉味从黑漆漆的屋内飘来……与旁边几户人家美观亮堂的房子比起来,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但是,李明文不在家,他究竟去了哪儿?这时,邻居家的一位大妈告诉她:“明文上学去了,不过这孩子爸妈都在外打工,平时没人管,只有年迈的爷爷跟他相依为命,他家里也穷,有时饿着肚子就去学校了。我们看了都心疼,真是挺可怜的!”听了这番话,潘小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眼眶不由自主地红了。同时一股悔意涌上心头:“为什么自己那么粗心,发现他经常迟到也不及时找原因?为什么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简单?为什么不能对学生多一些关心?”

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回去的路上,潘小卉不断反思着自己,作为教师队伍里的“新兵”,她头一次切身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天然的沉重感,以及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寂静的山间小道上,四周的空气似乎凝固了,父亲对她说过的一句话越发地在耳边清晰起来:“小卉啊,做老师是最苦的,也是最傻的,但如果你把教育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当成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我敢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教师生涯最幸福’!”从民办教师做起,扎根乡村教育几十年,靠着自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父亲,一直是潘小卉心目中的偶像,她也是耳濡目染了父亲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心而走上了教育之路。这一刻,潘小卉才渐渐咀嚼出父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不禁为自己前不久被评为镇里优秀教师时的沾沾自喜和自满而赧颜。同时,一个念头在她心里坚定起来:“一定要用爱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用责任心和坚持勾画一道最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致!”

回到学校,李明文正站在办公室门口等着她,乱糟糟的头发、挽起的裤腿、沾满泥巴的鞋子……他嘴里嗫嚅着:“潘老师,我早上在路上一不小心掉到泥沟里了,扭到了脚,所以……”潘小卉忙拿了块毛巾给他擦了擦身上的泥巴,对他说:“明文,老师今天去你家了,都怪老师不了解情况,以后老师一定不会随便责备你了。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跟老师提,老师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不过你也要答应老师,不管家里情况怎样,都不能影响学习。”潘小卉一番话,如暖流般熨帖着李明文那颗长久缺乏关爱的心。他使劲地点着头,这个个头比老师还高的男孩眼里泛着泪花,心门终于被打开。此后,潘小卉成了李明文的“老师妈妈”和“知心朋友”,对他备加关心和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他极大的帮助,像妈妈一样对他付出无私的爱和温暖,李明文也改掉了陋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

2012年的9月,潘小卉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她注意到,班上有一个叫冬冬的小女孩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两只手紧紧地抓着书包,任凭其他同学吵闹嬉戏,她就是“岿然不动”。潘小卉尝试着和她沟通,却碰了钉子。她没有放弃,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冬冬是个孤儿,这造成了她孤僻胆小的性格。她决定要让这个孩子重新感受到爱并快乐起来。于是潘小卉经常对她嘘寒问暖,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辅导她学习。每天,潘小卉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在大门口等着冬冬来上学。一看见她来了,就赶忙牵起她的小手一同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羡慕地说:“冬冬真‘牛’,老师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领着她来上学。”正是因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潘小卉亲切美好的形象才能亮在学生眼里,刻进学生心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的冬冬和其他学生一样,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学习。

像李明文、冬冬这样的学生,潘小卉从教以来已不知带过多少,每一个她都付出十二分的细心和耐心,帮他们走出生活和思想的泥淖,走进一片爱的天空。有人说她傻,说现在学生那么多、情况那么复杂,管那么多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每每听到这些,潘小卉总是笑笑。是的,在这份“傻”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份执着,一份平凡中伟大的爱。正像她自己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甘做叶的事业,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化作春泥,看到满园的花蕾绽放,那便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入夜,界桥中心小学这个分宜县一所普通的村小,空荡漆黑的校园便死一般的寂静。一盏白炽灯下,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埋头圈圈画画,潘小卉心无旁骛,陪伴她的只有床头那一摞摞高高的书。无数个假期和休息日,她都把自己关进房间,“啃”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论著,撰写一沓又一沓的学习笔记……就这样,她历经了一个又一个与书相伴的长夜,悄然中,也积蓄了拔节生长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潘小卉一次次手捧着教案请教资深的老教师,一次次把领导和其他老师请进自己的课堂,让他们给自己的教学评头论足。渐渐地,她的教学技能愈加娴熟起来,经过反复锤炼、打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她上课诙谐、幽默,充满激情。课堂上,她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和前来听课的老师都会被她生动的课堂所吸引,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多年来也名列前茅。

2008年,在一次中小学教师资源应用现场赛课、说课活动中,潘小卉的讲课深深吸引了所有人。她上的这一课是《圆明园的毁灭》。课堂中,她饱含深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巧妙引导,“在世界的东方有着一件惊人的杰作,它如同月宫,如同仙境,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璀璨宝库,它的存在是人类的一大奇迹。”她的范读抑扬顿挫,把圆明园的宏伟精美和对祖国的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她读,并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昔日那惊艳绝伦的万园之园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烟,我们所看见的只有这断壁残垣,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这断壁残垣之间正是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见证。”“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不屈向上的民族,我们永远不会向列强低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最终,凭借感染力和启发性极强的教学效果,她的这堂课获得了市一等奖、省三等奖的佳绩。

潘小卉说:“人只有不断磨砺与修炼,才能不断进步。我深爱着这份职业,为了做得更好,衣带渐宽终不悔。”因此,在课余时间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班上,总能看到她如饥似渴聆听的身影,总能看到她在孜孜不倦地埋头学习,并积极与同行们热情交流、思维碰撞。冰心曾这样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持之以恒的学习也让她收获颇丰:2012年11月参与的市级课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功结题并评为优秀课题;2014年6月所撰写的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12月又获《课堂教学千人大赛》县二等奖;2015年4月撰写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分析》发表在《都市家教》上……

潘小卉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教好书首先是自己的本分,对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潘小卉父亲身患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等疾病,母亲也体弱多病,尽管潘小卉有四姊妹,但只有她一人在分宜,因此照顾双亲的重担就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平时她都要学校、父母家两头奔波,碰上点事情就更是忙得团团转。2009年5月,潘小卉准备一次省里的赛课活动,然而父亲却在这期间因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母亲又不巧摔断了手。为了兼顾两头,潘小卉忙得焦头烂额。在那段日子,潘小卉不记得哪顿饭坐下来用心地吃过,经常是照顾完父母回到家,匆忙扒拉两口饭,碗屁股还在桌上打转,就赶紧去备教案、读书了。时间对于她来说太宝贵了,哪敢浪费一分一秒啊?但有时实在太累太困,身子一粘床板就会呼呼大睡,她怕自己浪费了时间,就把闹钟调到凌晨四点钟,闹铃声一响,她就使劲揉揉眼睛,捧起了书……无数的夜里梦中,想到的都是备课上课,有时灵感在梦中一闪,就会一骨碌爬起来,拿起笔记下,这样的夜晚,已成了潘小卉的家常便饭。

是啊,磨砺的过程是痛苦的,追求的过程是艰辛的。然而,潘小卉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不停息的跋涉而更加丰富多彩。

2010年,凭借优异的教书育人成绩和表现,潘小卉调入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教师的一切在于育人,育人从育心开始。”潘小卉感慨地说,“不一定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成功。不管出身、个性如何,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让学生的心里有一片阳光,这就是教育的成功。”潘小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作为班主任,这也是她走了一些弯路之后的肺腑之言。

潘小卉清晰地记得那天,班上的小轩哭哭啼啼地找到她,说小文踢她肚子。小文平日里就“劣迹斑斑”,是有名的捣蛋鬼。潘小卉把小文叫了过去,一番交流后,小文依旧是毫不在乎的样子。无奈之下,尽管她对小文的父亲性格暴躁略有耳闻,还是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请他亲自来一趟。但让潘小卉始料未及的是,小文的父亲一到办公室,便甩了小文两个耳光,然后拎起小文使劲地把他摔到墙角,并凶神恶煞地叫着:“我要打死你去!”看到他父亲如此暴力,潘小卉懵了,连忙制止并保护小文,避免其再受伤害。事后,看着哭泣的小文,她不禁也泪如雨下,同时充满了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为孩子有这样的父亲感到心痛,更为自己平时给这孩子太少的关爱而愧疚不已。这次让她明白,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真的不能有半点马虎,时时刻刻都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心系学生的健康成长,育人要从育心开始。

“教育是漫长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是问题出现—解决问题—再出现问题—又解决问题,反复循环,最后定性的过程。”潘小卉这样说着她对教育的感悟。

在每个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成绩差、习惯差、品行差的典型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潘小卉从接班起就对他们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比如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更重要的是亲自走近他们—课下观察他们的“行踪”,课上注意他们的“动态”,并把他们当成最亲密的朋友。所以,这些学生有什么秘密、不满、要求都会偷偷用纸条、短信和她交流。天真的孩子有时不留姓名,她就装作不知道,给孩子留下自尊的空间。就这样,在她的耐心教育、引导下,她所带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品行大多数都有了显著提高,有的即使学习成绩没有大幅提高,但是思想行为绝对是健康、积极、热情、向上的,甚至他们中还涌现出不少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秀少年。也正因为如此,潘小卉在2013年获分宜县雷锋班班主任称号。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有了爱,学生才会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她善于倾听孩子们真实的声音,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她的博客里,满满都是对孩子们学习生活点滴的记录,满满都是对他们的欣赏和期冀。她把学生写日记布置为“一吐为快”,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没有字数限制和写作要求。孩子们轻松了,纷纷写出了真情实感,也让潘小卉更加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状况。当她看到雨轩写的:“妈妈,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再打麻将了,好好地带我和妹妹,可以吗?”就知道这孩子最近作业做得不好,见她就躲的原因了,然后就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满腔热情的付出,让家长们也无不对潘小卉交口称赞、充满信任,在她的QQ群、微信上,总是充满着家长们对她的感谢和祝福。一些家长深有感慨:“之前,我们从未反思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潘老师的引领,我才更深刻理解了教育。感谢潘老师,让我的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潘小卉把事业看作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每日些微浸润,日积月累,不断增加生命的厚度,在追求中超越自己,也成就别人。每每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每每听到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每每在讲台上播撒知识的甘露,每每采摘到又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果实,她都会有一种由衷的快乐。是的,每一天,潘小卉都会站在快乐的起点上,朝着新的目标出发!

猜你喜欢

小文老师孩子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