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2016-04-11向晴甘甜
向晴 甘甜
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的玉山县,自唐朝立县以来,名臣巨儒、文人骚客来往不绝,崇文重教之风盛行,并因此获得“才子乡”“博士县”的美名,教育是其最响亮的名片。
同时,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在教育新形势下夯实基础,创新发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玉山教育人作出了铿锵的应答:一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另一方面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立足精细抓管理,彰显特色抓文化,以此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打造一批管理精细、富有特色的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下,为实现自我超越,玉山教育正用心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生态,细着手
“窦桂梅曾说:‘课堂上吃什么样的饭,学生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学校应以拓展课程为载体创建‘菜单’,让学生从中吃出端明人的六大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015年8月,玉山县教体局举办的以“如何应对新高考改革”为主题的教育论坛上,玉山县端明小学校长李文献介绍起端明小学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开设六大类39门拓展课程,以“选择性、全员性”为课程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县的46位校长全程参与了此次论坛,其中有21位校长结合本校实情做了专题演讲。其中既有县城玉山一中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也有偏远山区南山初中通过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坚持绿色分数保障低碳质量的尝试;既有民办初中文苑学校研究高考,主动适应高考改革的尝试,也有瑾山小学在课程改革上发力,迎接新挑战的经验。各种观点在这里碰撞,各种思想在这里交锋,海纳百川的和谐局面成为一种新的生态。
“在办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校长的思维都绝对不能落后。” 玉山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民说。由原来的林业局调任到教体局,履职将满一年的陈卫民一直在学习、摸索,采访的过程中一再提到“生态”二字。“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摊子大,任务重,社会各界的压力也大。”刚到教体局时,陈卫民最深的感触就是“教育系统做了很多事,却常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非议。偶尔出现一两个负面的案例,仿佛功亏一篑,整个社会就会把矛头都指向教育”。
陈卫民认为,社会对教育的看法还是停留在教育本身,“但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许多教育现象更多是社会现象。”即使是教育系统内的人,也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教育,缺乏一个系统、全局的思维。“对学生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其一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继续扛好“博士县”这面大旗,把教育做深做透,还得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上下功夫。“而这大氛围,最后还是从理念、过程、细节这些具体的事情着手。” 陈卫民说。为此玉山教育系统引进“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促进内涵式发展”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要提升教育系统的业务水平,先从提升机关的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此玉山县教育局开展了“敬一杯茶,递一把椅,说一句问候语,给一张笑脸,回一个明确答复”的“五个一”活动,开展: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业务学习好、道德风尚好、办公环境好的“五好”文明股室竞赛活动。严格任务完成率、办事时效率、工作差错率、干部出勤率、群众满意率的考核。股室负责人每月汇报一次股室工作,半年小结,年终评比,努力实现由松松垮垮向严格要求转变,由马马虎虎向一丝不苟转变,由虚假漂浮向真抓实干转变,由推诿扯皮向雷厉风行转变。
记者在陈局长办公室看到一本2015年年初出台的《玉山县教育体育局机关工作规则》,厚厚的一本规则从领导职责、党务公开、挂点学校等24个方面多角度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能进行严格规范。同时教体局撤并调整相关股室,规范职能。为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规定校建工程的改建、扩建、新建项目,县直、冰溪镇所在地中小学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均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乡镇及以下中小学1万元(含1万元)以上、20万元(不含20万元)以下项目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按照规定的交易方式和程序进行交易。
围绕新形势下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玉山教育系统成立系统、区域、学校三级学习体系,实行每周1小时精细化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学习精细化相关理论,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调研报告。为了开拓教育视野,与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缝对接,玉山县教体局多次组织机关管理干部和校长赴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地的名校考察、学习和培训;先后派出16名中学校长赴上海进行两轮次的“异地挂职”,跟岗学习,每期培训半个月。培训过后还邀请上海的校长到玉山进行诊断式考察,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在“走出去”的同时,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及教育一线工作者来玉山开设专题讲座,一年来,专门开设了300多人的管理人员培训班,共举办13期。
为此,每年暑假玉山都会针对校长进行专门的培训,“2015年暑假,我们不仅邀请到了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还邀请了上海建平中学及江西师大附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金华教研室主任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给我们玉山各个中小学的校长进行培训。”
正是在这样开放氛围的感染下,这个赣东北小县城培养出一支具有开阔视野的校长队伍,从小学教育开始便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素质教育,同时对接最新教育理念,为高考改革培养人才。
当然,在实际操作上玉山县还亟须解决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师资匮乏。“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玉山县目前教师缺编800多人,特别是随着新高考改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需要充实更多的教师。”
为解决教师匮乏的问题,教育局通过多种途径增补教师。这一情况已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2015年起通过招聘特岗教师、省考、定向招生等途径不断补充一线教师。
夯实内涵,播种好种子
在距离县城仅6公里的文成小学的一节素养课程上,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各自端着手中的石头,细笔勾勒着各种图案的轮廓,花草、动物、人物,各种轮廓在水彩上色后逐渐清晰,最后涂上一层清漆定型,原本黯淡无光的石头经过学生们的一番涂鸦,竟然“开花”啦:鲜艳欲滴的草莓让人垂涎三尺,栩栩如生的七星瓢虫憨态可掬,吐着泡泡的小鱼悠然自得,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在水乡文成镇,鹅卵石也走进了学校,成了孩子们的天然“画布”。
“以往对于高考,身处小学教育阶段的我们,或许更多的还是观望。高考改革已在弱化并将打破‘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衡量人才’的教育模式,为此我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效培养,试行‘135’工程。”文成中心小学校长余李俊介绍起学校如何以教学质量为主阵地,抓实3项全员活动:在一、二年级开展国学诵读,三年级开展腰鼓表演,四、五年级进行太极拳展演;落实5个年级5类素养课程:每个年级开设一种校本课程,开展一项阳光体育活动、一种益智棋类活动、一项手工制作活动、一项书画才艺活动。
以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文成中心小学只是玉山县中小学彰显特色促内涵发展的一个典型。近年来,为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全面发展,他们致力于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在促进立德树人方面,玉山县立足地方特色,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让各个学校在切实落实具有个性化外显环境建设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内涵特色。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冰溪小学,有相当部分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此学校开展了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并编成《“礼”花绽放》读本。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官溪学校,拥有“江南第一祠”胡氏宗祠,学校便以“祠堂文化”为主线,开发相关校本课程。怀玉山小学虽然是全县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但其旁边的锦溪村是赣剧的发源地。该校依托这一独特的优势,开展“赣剧进校园”活动,通过编制校本教材、唱赣剧校歌、组建赣剧社团等活动,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赣剧的魅力。为了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外延,各校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和形式,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樟村小学把民间艺人请进校园,把板灯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不仅学会了扎灯架、剪灯花、配乐器、打旋等连套工艺,还开展了“樟村板灯文化教育,探究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突进”实践研究课题。冰溪初中以母亲河——冰溪河为载体,精心构建水文化,着力培育学生上善若水的人格和宽容为怀的品质。
陈卫民说:都说要在春天播好种子,校园的内涵建设便是把一粒粒好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邱嘉妮,仙岩中学一不起眼的女生,却默默地用瘦小的身躯扛起常人难以承受的生活重担:邱嘉妮很小的时候就被亲生母亲抛弃,因没有出生医学证明,她和两个弟弟成了黑户,13岁那年父亲病逝。面对不幸的家境,她没有抱怨和放弃,而是努力负担起照顾年幼弟弟和体弱奶奶的重任,坚持洗衣做饭、插秧、收割稻子……直到县教体局主办了一场“孝悌好少年”评选活动,她才成为社会帮扶的对象。
2015年4月7日下午,玉山县首届“孝悌好少年”表彰大会对全县各中小学评选出的50名品学兼优的“首届孝悌好少年”进行表彰,并给予每位受表彰学生2000元的奖励。在表彰会上,获奖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校代表分别发言。邱嘉妮作为学生代表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台下听众皆为之动容。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孔子认为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掘身边榜样所起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懂孝悌、知礼仪、讲文明,健康成长。” 陈卫民介绍道。彰显特色抓文化,还是要立好核心价值观。
在关键点上发力
被玉山繁华的商业区包围的逸夫小学,校门很不起眼,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又特多。尽管地处中心城区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时却极少出现校门口有拥堵现象。
“这得益于我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逸夫小学校长涂卫红笑着说。由于学校出门便是交通主干道,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为此学校不仅每个年级分时段放学,还根据学生家所在的方向,以校门为中心,左右两边设置了7个接送点。每个年级放学时间一到,7个班的同学便主动站好7个回家的路队,由最后一节课的任课老师领着,送到指定接送点。“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因为我们每个接送点都离校门口有一定距离,家长送学生到了接送点后得把车停在距离学校几百米开外的路边,然后步行送孩子到校。” 涂卫红解释,通过反复与家长沟通,最终获得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这都是小事情,只为了消除每一个可能产生拥堵的状况。”
走在小而精致、活泼有序的逸夫小学,不时有学生停下喊着“老师好”!由于学校地处中心城区,扩容难,现有在校生2800多人,教师却只有100多名,管理难度大,为此,逸夫小学一边稳抓教学管理,一边加强德育建设。
“主要就是依托队长学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涂卫红说,“学校从高年级选拔出25个学生成立队长学校,同时在各个班设立少先队工作站,下设40多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承担班级管理的一项义务,有专门负责拉窗帘的,有专门关灯的,这些孩子都很可爱,一旦被授权总会特别尽职去做。每个班的少先队工作站轮流对学校公共场所进行安全维护,楼道监护员、单双杠监护员、图书室管理员,孩子们总是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不久前学校翻新,给每个教室装卷帘,刚开始不少教师反对,认为学生好动,卷帘易损坏,但两个学期下来,全校42个教室,没有一个卷帘被损坏。”
教育是细节的艺术,为把常规管理做深做透,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大胆尝试。
青山叠嶂,远离县城的南山中学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学校基础设施简陋,山后的居民需从校园进出,目前学校还没有围墙。学校生源少,留守学生多,但2015年却包揽了该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综合评估、教育质量评比一等奖。
“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对师生进行人文化管理。”该校校长李忠清介绍。学校留守学生多,家庭教育缺失,不少学生特别野,学校就抓课堂效率。激发兴趣,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各类展示舞台。组建文学、艺术、体育等四大类社团,形成合唱团、篮球队、理化生兴趣小组等,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当前高考与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指标,但在我们学校,就是要尊重教师与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创建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校长说这样的分数才是“绿色分数”,同时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学校教师流失很严重,但学校包括他在内的31名教师却安心教学,这两年来没有流失。
注重细节,关注每个个体,拉长教育的短板,更需要学校找准发力的关键点。
县保育院在培养孩子阳刚之气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由于学前教育男幼师基本没有,保育院特意以每个月2800元的酬金,从上饶市成熟的幼教机构聘请了一位男老师,每周以走教的形式给9个班的孩子上武术课,进行体能训练。“这些课程犹如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即使有些只是微量元素,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许仁枝院长认为教育是为孩子终身服务的,即使最细小的环节也不能忽略。
人是教育的内核
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要让好的品质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教师自己也得是个精神明亮的人,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三清山脚下的紫湖小学,记者就见到这样一个“教师精神家园”:新中国成立前就开始使用的铁铃早已锈迹斑斑,上世纪60年代让全校师生第一时间知晓校内外大事的扬声器只剩下了躯壳,1975年由黄清益老师到镇上购买的时钟早已定格了时间,各类村小捐赠的教学器材在默默讲述一段难忘的历史。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各式各类的备课本、工作手记、教育成果将曾经在此成长的优秀教师的足迹深情拓下。“三尺乾坤四十年,四村五校弹指间。赤脚入门感恩法,穿鞋出列仍流连。日薪五毛不觉苦,时值百元可谓甜。喜逢盛世康宁日,琴书伴我度余年。”在一个专门展示退休教师心迹的展区前,张耐世老师在退休离岗时用工整的楷体写下这样的诗句。在记录着他工作历程的牌子前,张老师正沉醉地拉着二胡。
“虽然学校离县城有100多里,但由于靠近景区,一般山民到景区做个服务员的工资也不止2000元,教师队伍一度人心浮动。如何让我们的教师守住内心的宁静,坚守住乡村教育,我们开辟了这个‘教师精神家园’,让教师在温情中接受前辈们敬业奉献精神的洗礼,而不是生硬的说教。不少新入职的教师在参观这里时还动情流泪了。” 紫湖小学校长黄代发认为教育是需要坚定和坚守的职业,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很重要,坚守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现如今,紫湖小学已经成为玉山县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每年教师的岗前培训,紫湖小学的“教师精神家园”成为新教师必去参观的一个基地,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他们一边参观,一边思考自己需要怎样的精神家园,如何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育是需要情怀的。”正如陈卫民局长所说,“教育关注的应该是每一个个体,且是有生命、有精神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