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
2016-04-11李倩婷
李倩婷
一、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取士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一样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并伴随封建社会的终结而终结。根据资料显示。“科举”这一名称是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中产生演变而来的。开皇十八年七月,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笼络人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从此,便开启了分科举人的制度,科举更从此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的萌芽是在南北朝后期,正式成立在唐朝,宋代历经改革、完善,一度衷落在元朝,经过明清时期的鼎盛,并最终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写完结篇。科举制度历经数代的风雨改革,此消伏长,历经多次废止,而又重新站起。到其后期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成为了封建王朝笼络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都成为书呆子而心甘情愿、毫无抱怨地听其使唤的一种卑劣的手段。由于科举制度只注意四书五经、文学诗赋,严重地束缚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由于其忽略自然科学,不利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使中国的自然科学由世界领先到逐渐与世界拉开了距离,最终陷入落后状况。如何一种制度已经无法在一个大一统、多元化、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近代社会中生存下去了,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正式下诏:“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时代于1905年写下了它上千年的结篇。
二、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关系
(一)继承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科举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前身。因此,两者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适时而生,历经数次变革,强调以考试为基础,强调公开竞争,强调自愿报名原则,扩大了社会上知识分子的出路。在科举制度建立初期,考试科目较多,内容灵通,真的可以选拔出有真才实干的文士。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专注于四书五经,以固定八股文为考试文式,因此最终走向衰落。现代教育制度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展。
(二)不同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模式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发展后期,其八股文的形式和四书五经一些固定的千百年不变的知识,让读书人一味死读书书,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读来读去就只局限于这一些近似乎愚民的知识,人的个性丧失了,才智被扼杀,人成了应付科举的工具,状元爷们整天被一堆之乎者也围绕,不可不谓之“读书虫”。而当代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能力,注意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个性,并在社会中表现出来。同时,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入,而是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交流。与现代教育模式相匹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其考试内容涉及面广、领域多、范围大,形式多变、变通,除了笔试,还有面试,除了政审,还有专业要求,有原则宗旨要求,有实践能力要求,有实际能力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对人民服务的态度,知识能力不少,实践能力更缺不了,当然,在这内容之下选出来的精英才可谓是真才实干的能人,知识结构好,动手能力强,组织能力行。选官制度中内容的不同,选取的人自然不同,内容合理科学才能真实地测量出人的能力水平,才能真正为人民选取能干的人民公仆,好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
(三)不同的社会地位
其选官制度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考科举,曾是封建社会中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由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即便从商发达了,也希望能借钱以买来一官半职,这才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而现代教育制度,提供真才实干,鼓励创新创业。虽然从政的职业选择依然热门,可谓高而难下,当然这是由于与其高要求相对应的职业的稳定性、待遇的优越性,但也不再是像当年科举一样唯一出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就业与创业的机会,人们不再一味地朝政府里涌,外企、私企甚至于自主创业,也是不少人的心头所好。这一切的一切,都归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归于教育模式的改变,都归于人民思想的转变。
三、总结
这是历史的车轮将教育制度不断向前推进,也是在历史的潮水中,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是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的,它的消殒也是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它存在过,给后世们留下了合理的内核,如考试制度、公开竞争、注意品德修养等,其中,科举考试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强调,尤为值得现代教育学习。现代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带动,更多了一份物欲的色彩,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更需要将教育回归初心,加强对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培育,重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导。虽然科学制度也带起了一些不好的头,例如贿赂、腐败等,但它是历史的,不存在好与坏,有历史的眼光研究它,以经验的方式吸取它。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