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管理问题
2016-04-11陈琳
陈琳
少数民族预科学制短,民族成分多,与本科教学有明显的特殊性。在预科教育政策实施的几十年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人才,但同时教学管理上也凸显一些问题,如学生两极化程度明显、教育创新难以推行、教学班级规模过大、缺乏教学管理自主权等等。文章探讨了以上问题,并建议高校健全预科教学管理体制,增加教师编制,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采取分层教学,国家应提倡预科教育改革等。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受教育基本权利的一项教育制度。在政策实施的几十年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伴随着预科教育形成规模,也涌现出一些教育管理问题,本文将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探讨预科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
和普通本科相比,预科教育有其特殊性。预科学制短,只有一年。全部都是新生,没有学姐学长“教”;全部来自少数民族,民族成分达40个之多,且新疆、西藏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生心理状态上,预科学生由于比本科“多一年”,在开学初往往会有更强烈的心理压力,更多的不适应。这些都给预科教学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度。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学生两极化差异明显
自2005年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之后,预科学生的生源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部分地区(如:湖北、湖南、海南等)的预科生的高考分数基本上和本科无异,但新疆、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的学生高考分数仍较低,这随之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基础文化层次差异增大,两极分化程度明显,如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新生文史类的分数线,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92倍[1]。原来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以预为主,以补为辅”,但是对现在的预科学生而言,统一的“以预为主”已不再合适,如何组织现有的课堂教学,培养合格的本科新生,成为当前教学难题。
(二)教育创新难以推行
由于全国预科会考的推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发布了预科的统一教学大纲,各高校均需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安排。使得目前预科教学创新受到冲击,在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原本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2013级2014级实施的结业论文环节不得不终止。全国预科会考统一考试制度势必要求各高校按照国家统一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学生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其它创新性教学环节势必耽搁,预科教学创新难度亦增大。
(三)教学班级规模过大
由于预科教师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各项考核指标上被各高校视为和本科教师同样对待并参与职称评定,但是现实情况是,预科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比本科超出许多,主要从事基础教学,专业科研难度大,学院层面难以成立专业团队,教师们难以出科研成果,且国家没有相关预科刊物,难以发表科研成果。从而导致预科教师职称晋升难,进一步导致从事专门预科教学的教师少,很多教师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
与之相反的是,国家对预科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中南民族大学预科2013级在校生365人,2014级在校生494人,2015级在校生499人,而专任教师仅14人,生师比为35.6:1,远超过教育部的合格标准18:1(依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3])。而预科相应的教学任务不能减少,学生应修读的课程仍得修读,故学院在编制教学班级时,都是大班教学,无法实现小班授课,像《英语》、《计算机》这种需要小班授课才能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课程无法保障。
(四)教学管理自主权缺失
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和本科教育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高校管理中,预科往往被纳入本科教学的管理体系,没有专门的预科管理职能部门。而在高校具体行政管理中,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未真正考虑预科实际,而只是要求“预科参照执行”。在此情况下,预科教学管理难,尤其在面临和本科不同的教育改革时,沟通困难,实施困难。如在面对2015年全国预科会考时,学院为了让2014级预科生的教学课程更加切合会考要求,申报学校教务部门调整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学校全面调整培养方案的工作已在2013年完成,按照原预定计划是四年调整一次,故预科教育学院单独申请调整的难度重重,几经沟通,多次修订,历时数个月,才得以通过实施。
高校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给予预科相应的职能权利,才能灵活自主办学。
三、关于预科教学的一些建议
第一,健全预科管理体制,给予学院办学自主权。当前,各高校都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不断加大院系二级管理的自主权。由于高校职能部门主要针对本科教育,预科的特殊性难以兼顾。因此,面对预科教育这个特殊层次,学校层面应该更多的将管理权下放,学院应该有权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制订不违背学校制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就不必事必请示报告了,减少了许多请示、审批环节,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学院有了自主权,也能更加“因地制宜”的制定预科教育管理制度,灵活高效的实施各项改革创新举措。
第二,增加预科教师编制,制定专门的预科职称评定政策。当前国家层面重视预科,认可预科已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教育部每年预科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没有减少。那么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增加专任教师的人数。因此,增加学校预科专任教师编制数目,招聘授课教师是首要解决之道。但是,如何留住人才也是关键性问题,保障当前教师的职称评定通道顺畅,制定适合预科教育科研的职称文件,才是长远之计。
第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改变教学培养模式。由于当前的学生两极化差异明显,现行的混班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所有学生。因此,建议实行分层教学,对基础文化程度好的学生重在强调素质教育、能力创新的培养,对来自边远地区基础程度差的学生进行文化补习,帮助其顺利升入本科。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建议国家层面倡导预科教育改革。由于教育部预科会考制度的出台,各高校预科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均要按照会考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将形成各学校预科教学工作围绕会考展开,而其它与会考无关的教学将被调整或删除。如此一来,创新教育将被忽视。因此,应该由教育部牵头,不以考试为重,不将考试结果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各高校预科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改革。
四、结语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维护国家团结稳定、促进边远地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金色桥梁”。因此,国家和高校除了重视预科教育的政治作用以外,应该尤其重视其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教育作用,对上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完善教育政策,重视高校预科教师地位,加强学院二级管理体制建设,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预科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YX140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SQ14067)]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