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中汲取甘露——山西历史文化述要

2016-04-11李茂盛

史志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西

李茂盛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太原030012)



从历史中汲取甘露——山西历史文化述要

李茂盛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太原030012)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实的根源,我们从历史走来,历史是我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又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甘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启示录、最好的清醒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毛泽东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习近平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因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承担着修史问道、以史鉴今的责任。世界的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远古时代,山西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的“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山西是中华圣火传递的起点,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的火烧骨,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前推了100万年;山西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襄汾陶寺遗址,树起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尧舜禹的活动中心在山西,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造就了上古时代的政治中心和世所惊羡的夏文化。尧舜的禅让风范和大禹的治水精神深深植根于炎黄子民的血液之中,成为华夏民族口口相传的美德、判断政治昌明的标杆和激励后人奋斗的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先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所在地,分立之后的三晋又都是称雄于当世的大国。从一代雄主晋文侯强势复宗,到晋献公继文绍武开疆拓地,再到晋文公弃怨任贤举善援能,整饬吏治奖励垦殖,改革兵制安众稳政,奠定晋国百年霸业,积累了弃债薄敛、救乏振滞、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利器明德、省用厚生的治晋经验,展现了祖业不弃、开拓进取、仁义治理的治国胸怀。从孔子高足子夏专心教学五十载形成的独特的西河教风,到孔子的再传弟子儒学兵家吴起倡导的兵国宏论,再到百家争鸣的总结者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命题,晋地儒学以其务实进取精神诠释了儒学的别样风采。从魏文侯支持下李悝的变法试步,到法家中人集大成者韩非系统阐述法家思想,再到三家分晋后的三晋公侯的争相变法,提出了“法、术、势”兼用的法治思想和“法后王”的历史进化主张,演绎出一幕幕夺淫来士、胡服骑射、以术治韩的变法活剧,成为战国历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秦统一中国过程中与赵国在山西进行的长平之战,乃战国史上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两国争夺主动权的关键一战,也是当世从举国战乱走向统一的转折点,大大加速了统一的进程。秦统一中国后,始皇三次巡晋,置三十六郡山西有五。西汉建后,北方匈奴日益坐大,反复南寇,文景二帝无奈以“和亲”应之。汉武帝登基后,首先在山西擂响出击匈奴的战鼓,一扫“和亲”晦气,演出了卫青七伐匈奴、霍去病六度北伐的悲壮史诗。武帝七巡山西,六祀后土,写下了大气磅礴的《秋风辞》。魏晋分裂云霾笼罩海内,直至南北分朝,“五胡乱华”,战乱频仍,遗祸平民,但客观又促成民族融合之趋向。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山西乃民族融合的熔炉,内迁民族主要活动在山西,融合起于山西,又成于山西,尤其强大的拓跋氏等北方民族在三晋大地集结,造就山西成为民族征战和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隋朝在经历了隆建骤衰之后,大唐王朝应时而起。山西为李渊的起兵之地和大唐的开朝之源。李世民即位后继承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发扬三晋变革精神,任贤纳才,广开言路,整饬吏治,休养生息,固边遵俗,治国平天下,取得举国大治的局面。继“贞观之治”后,有唐一代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将素有“天下精兵处”美誉和尊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晋阳(太原)定为陪都,诠释了山西的重要地位。唐朝中期,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李隆基,在潞州别驾任上赢得了“有德政、善僚属、爱百姓”的好名声。李隆基回朝即位后,虚怀纳谏,励精图治,把大唐天下打造成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盛世”。在唐朝政局稳定的环境下,河东道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之所资”的粮仓和“国之所用”的市街。山西的城市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晋阳先后作为陪都、北都,人口近80万,商业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举足轻重的北部都会。蒲州曾被立为唐朝的中都,作为当朝六大雄城之一,蒲州的城市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多元,交通便利,成为当时山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唐代河东人跟随李氏父子打天下,建功立业,开国立基,东征西讨,辅政安邦,吟诗诵文,教化育人,才人涌朝堂,能将固边防。辅政有温彦博、狄仁杰、裴度,安邦有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吟诗有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诵文有王勃、王维,育人有王通、柳宗元,文化一派繁荣壮景。

唐末,战争频仍,群雄并起,在黄河流域形成数股割据势力,渐成五代十国。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均是以太原为基地建立的沙陀王朝,十国中北汉又在山西。在割据混战中,山西成为争夺天下的强藩主镇,“盛则后服,衰则先叛”,显示出宜战宜霸的强者优势。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后,赵宋政权与在山西的北汉政权进行了长达19年的角力和征战。赵匡胤三次派兵出征北汉,甚至使用残酷办法水灌晋阳,晋阳城岿然不动,为人自负的赵匡胤至死未实现对北汉的征服和对山西的统一。赵光义继位后御驾亲征,换采“围城打援”和狂攻乱射的办法,才最后拿下晋阳。但赵光义认定晋阳有龙脉隐城,气急败坏地将晋阳古城付之一炬,火焚后又用晋水和汾水冲灌这座千古重镇,并强制外迁晋阳居民,使晋阳这一隆兴之地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与山西接壤的北方马背上的民族契丹、女真,能征惯战,一向觊觎中原,山西首当其冲成为受扰受害最为深重的区域。由于宋辽时期长期的征战,尤其北伐北汉的战争,使山西成为闻名遐迩的古战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古战遗址。同样由于战争,山西又成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的前沿,战争的需求促进了山西盐铁业的发展和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曾有“交城冶炼贯三代”“平水雕版留五经”的盛传,铸铁和雕版印刷为全国之最。宋代是中国史学的兴盛期,官修史书卷帙浩繁,而在史学领域大放异彩的莫过于河东人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巨制宏篇《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成为彪炳千秋的史学巨著。

金元时期,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后,两度大规模南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山西民众纷纷组织义军起而抗金,有力打击了金在两河地区的统治,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金史诗。“绍兴和议”后,山西全境均为金占,南宋偏安江南,开始了金与南宋的长期对峙。不久,漠北草原上的蒙古族乘机兴起,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开始反金战争,山西又成为蒙金争夺焦点。铁木真两次亲征西京大同,蒙古军五度实施对山西的攻略占领,直至灭金统一北方。持久的拉锯战,给山西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黎民百姓带来了难言的苦楚。然而正是在这瞬息万变、震荡迭起的历史大变动大交融中,山西人民一次次接纳迁来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在剑与火的洗礼中,展示出包容万千的生机和活力。金元之际,山西的文学、戏曲乃至建筑在战争夹缝中取得了世所惊叹的成就,涌现出以“一代文宗”元好问为首的一批杰出的文化精英。元代,中国戏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产生了歌唱、说白、舞蹈有机结合的元杂剧以及韵文、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其影响达到了“名闻天下,声震闺阁”的程度。特别是平阳地区出现了不少的杂剧作家。元曲大家山西四则有三,大家之首为解州的关汉卿,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其代表作《窦娥冤》至今仍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元代山西古建世所闻名,有幸保存下来的建筑群体以及依附其存在的大量精美绝伦的雕塑与塑像,展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文化水平。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为芮城永乐宫,是道教宫观建筑的典型之作,其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疏朗、绘画之精美,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和道观艺术的宝藏。

朱元璋定鼎南京建立大明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巩固统治。政治上,实行封王制度,先后分封到山西境内的为晋王朱村冈、代王朱桂和沈王朱模等,由他们来“上卫国家,下安民生”;经济上,经“万历清丈”减轻“无地纳粮”的重负后,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将地狭人稠地区的居民,迁移到因元末战争造成人口大量减少的地区。受战乱破坏较少的山西成为移民迁出的主要地区,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的移民,即达数十次之多,人数近百万,是我国历史上长时期、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大范围的外迁移民。大规模的移民,不仅有力促进了中原地区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初,政府为防范残元势力的入侵,在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由此形成巨大的军需市场,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明政府接受山西行省参政杨宪的建议,实施“开中法”,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政策保障,由此开启了晋商“足迹半天下”“盈利跨欧亚”的商业旅途。明中后期,蒙汉双方消弭战争,“封贡互市”,为晋商的兴盛提供了二次发展的机会。晋商紧紧抓住这些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诚信经营,开拓创新,很快将经营范围发展到全国各地。

清入关后,山西是北方反清的主要省份。明大同镇总兵姜瓖投清后又奋起反清,催生了山西抗清的熊熊烈火。清摄政王多尔衮亲率八旗军围困大同近年,大同周围包括朔州、浑源居民“悉遭杀戮”,直至姜瓖麾下内部分化,姜被杀,城破。在反清前沿的汾州、太谷,八旗军同样大开杀戒。大清政权稳固后,康熙帝先废除“圈地令”,后实行“摊丁入亩”,山西农业得以恢复发展。清代中叶,朝廷对蒙汉贸易采取较为宽松政策,给山西商人创造了向漠北漠南广阔地区进军的机会,促进了山西旅蒙商人的崛起。介休、祁县随军西征商人王相卿等创办的“大盛魁”商号,成为活跃在蒙古大草原上最著名的旅蒙商。中俄《恰克图条约》签定后,晋商依托恰克图中俄贸易的枢纽地位,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在北部、西部边陲地区异常活跃,而且在南部、东部各大城市风生水起;不仅成为称雄国内的最大商帮,而且从内商发展成外商,走出国门,楔入中亚、俄国、朝鲜和日本等国际市场。晋商发展的巅峰是创办票号。票号作为崭新的金融机构,始于道光年间平遥商人雷履泰的发明。他创办“日升昌”票号,尝试用金融票据替代实行了几千年的金银支付手段。“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短期内就赢得了“汇通天下”“九州利赖”的美誉。晚清,朝廷迂腐,闭关锁国,国脉日衰,西方列强的频频入侵,用坚船利炮逼开沿海口岸,但客观上也为“万马齐喑”的“天朝”帝国支开了一扇透入新鲜空气的窗门。随着西学东渐,山西开办了与京师大学堂齐名的山西大学堂及一批专科学校,聚集了大批仁人志士。在全国争回路权运动的影响和离任巡抚胡聘之的推动下,山西民众掀起了如火如荼的保矿运动,历经两年取得完全胜利,成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光辉一页。

近代的山西,是较早襄助民主革命的省份。辛亥革命爆发后,山西乃黄河以北唯一的革命省份。民国初期,山西经历了金永乱晋的短暂混乱,确立了阎锡山的统治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正轨,尤其村政建设,成绩斐然,被北京政府定为全国模范省。山西也是北方中共建党较早的省份之一。抗战军兴,山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第二战区被国民政府公布为模范战区,尤其是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第二战区发起的抵御日军南侵的忻口战役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太原失守后山西又逐步成为华北敌后战场的战略支点。在日军强势占领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态势下,国民政府的军队仍在中条山和晋西南控制部分领土,八路军更从国军失去的土地上先后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游击根据地,深陷日军于人民战争之汪洋大海。八年抗战,山西人民付出了直接和间接伤亡270万人的巨大牺牲,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初期,为争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共果敢发起上党战役,赢得重庆谈判的政治筹码。全面内战爆发后,山西成为外线作战的战略后方,广泛发动解放区人民支前参战,先后动员百万农民支前,十万青年参军,万名干部北上南下;在内线先后发起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成为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山西十有其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山西率先试办农业合作社,为全国农业合作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山西制定了建设“两个一千五百万亩高产稳产田”的奋斗目标,在向荒山秃岭要粮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农业生产先进典型,尤其是大寨典型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山西为政治运动的重灾区,但粮食生产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改革开放后,山西逐步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外调煤炭百亿吨,极大支援了全国的现代化建设。

山西有着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化大观园中,历史遗存久远而丰厚

在上万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西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山西人民的骄傲。

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总数的10.5%,以绝对多数稳霸第一。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戏剧舞台数量以及红色革命遗址都雄居全国之首。

山西是石器文化的集中区,旧石器文化遗址(年代最早的是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已发现460多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早中晚自成序列,为全国仅有,在中国考古文化编年序列中占有突出位置。山西是古建筑的博物馆,现存各类古建筑2.8万余处,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古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山西是古戏台的集聚地,现存古戏台2888座,数量居全国之冠,其中1座金代戏台(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8座元代戏台(规模最大的是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戏台),为全国仅有。这些戏台和大量反映金、元时期的壁画、陶俑、砖雕等戏曲文物,是研究中国戏曲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实证资料。山西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留有3490处红色革命遗址,具有宏伟而独特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和鲜活的教化素材。

山西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五台山(2009年)、云冈石窟(2001年)、平遥古城(1997年)3处集群性建筑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完整的形制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的佛教建筑,荟萃了各个时期杰出的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传承着多彩的佛教文化。其中,南禅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华瑰宝;佛光寺为唐代建筑,以“五绝”著称,被誉为古建明珠。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雕刻艺术既承接中国传统雕琢艺术,又吸取融合印度、波斯艺术的精华,为当时中国石窟艺术之杰作。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明扩清续,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境内汉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山西还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12座,其中太原、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太谷、孝义、介休、左云、汾阳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1个,其中灵石县静升镇、临县碛口镇、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泽州县大阳镇、天镇县新平堡镇、阳城县润城镇8个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临县碛口镇西湾村、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等32个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山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占全国1219个项目总数的12□8%,居全国前列。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有董永传说、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赵氏孤儿传说等10项,传统音乐有左权开花调、五台山佛乐、晋南威风锣鼓等16项,传统舞蹈有襄汾狮舞、稷山走兽高跷、原平凤秧歌等9项,传统戏剧有晋剧、蒲剧、皮影戏等32项,曲艺有潞安大鼓、阳泉评说、沁州三弦书等9项,传统体育杂技有忻州挠羊赛、晋中形意拳等6项,传统美术有广灵染色剪纸、平阳木版画、山西面塑艺术等17项,传统手工技艺有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等27项,传统医药有傅山养生健身术、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等9项,民俗有潞城民间社火、关公文化、寒食节、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等22项。2009年,山西省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子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山西孝义碗碗腔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子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外,山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为各级各类文物、博物、图书、档案等机关和部门保存。全省国有单位保存可移动文物有30多万件(套),许多都是国宝级藏品,如运城稷山县青龙寺的明代藏经《永乐南藏》,约有800至900册,规模为宋元藏经二倍,其珍稀程度仅次于宋元藏经。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保存的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山右丛书初编》,荟萃了唐代以来山西籍名流才俊的学术著述,凡355卷,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资政价值。

山西滋养了众多杰出人物,在祖国群星闪烁的历史苍穹中,耀眼而夺目

从远古人类徙居生息到有文字记载的沧桑历史进程中,山西这块热土孕育出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三晋文化的塑造、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说中的华夏人文始祖女娲、伏羲,民族先祖炎帝、黄帝,在山西境内都留下了丰富的踪迹和动人的传说。今晋城泽州县有女娲补天的“娲皇窟”传说,临汾洪洞县有规模宏大的“女娲陵”遗迹,临汾吉县有“伏羲故宫”传说和遗迹,晋城高平市有神农的故迹和“炎帝陵”遗迹,运城盐湖区盐池又是传说中“黄帝擒蚩尤”的血化卤水。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尧、舜、禹,都曾在山西晋南地区建都,也留下许多诸如禅让制和治水等传说。夏商周三代,辅佐商王武丁开创商代后期“武丁中兴”的名臣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圣人”称号的杰出人物;西周时期以“桐叶封侯”的唐叔虞,是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和晋文化的始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著名君主有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先行变法的魏文侯,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名臣有辅佐晋文公“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不失德义”的赵衰,辅佐秦穆公称霸的“五羖大夫”百里奚,辅佐魏文侯推行“尽地力”“善平籴”的李悝,“完璧归赵”美誉的赵国上卿蔺相如。名将有被尊称为“中国第一位战神、兵法祖师爷”的晋国卿大夫先轸,“尚能饭否”的赵国名将廉颇,力抗匈奴的杰出军事家李牧。思想家有主张儒法并用、德主刑辅的儒家“后圣”先贤荀子,有主张实行以法为本、法术势并用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史官有开国史秉笔直书先河的晋国太史董狐。艺术家有创造五音六律、被尊称为“乐圣”的晋国乐师师旷。商人有被称为“晋商鼻祖”的布衣巨贾猗顿,与范蠡并称“中华商圣”。

秦汉以降,国家一统。西汉时期,名臣有因“治盗有方”而被称为“三辅第一贤能”的尹翁归,切谏废黜荒淫无度小皇帝昌邑王刘贺的张敞,执法无私的“酷吏”郅都,辅佐君王营造西汉“昭宣中兴”的政治家霍光。名将有横扫匈奴的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封狼居胥”的青年将领霍去病,威慑西域的宿将冯奉世。名笔有著名女辞赋家班婕妤。东汉时期,名士有被尊为“有道先生”“东国人伦”的郭泰,名将有被后世神化、尊称“武圣”的关羽,有被称为曹魏“五子良将”的张辽。名媛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风起云涌。著名的帝王有改姓为刘的汉国开国君主刘渊,推行鲜卑族汉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前赵的开国君主刘曜,从奴隶到皇帝的后赵建立者石勒。名臣有西晋开国权臣贾充,魏晋“名公”、地图学家裴秀,被誉为“栋梁之材”的东晋政治家温峤。高僧有净土宗始祖、东晋著名佛学家慧远,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东晋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法显。此外,郭璞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游仙诗祖师,东晋卫夫人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女书法家”。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盛世离乱相继。唐朝基业肇始晋地,李渊太原起兵成就帝业,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五代十国,李克用割据晋地,其子李存勖改国号建后唐;石敬瑭建后晋,刘知远建后汉,刘崇建北汉。名臣数不胜数,隋朝有政治家裴蕴、裴矩,唐代有名相温彦博、政治家裴行俭、狄仁杰、裴度,后唐有重臣郭崇韬。名将有被尊为“中华门神”的尉迟恭,远征高丽的悍将薛仁贵,威震一方的戍边大帅张守珪,平乱名将“汾阳王”郭子仪。文学家有“文中子”美誉的儒学大才王通,“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诗佛”王维,边塞诗人王之涣、王昌龄、王翰,“诗魔”白居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花间派首要词人的温庭筠。此外还有“三千宠爱集一身”的绝代贵妃杨玉环。

宋辽金元时期,区域抗衡激荡。名臣有北宋出将入相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开创编年通史体例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严己宽人的义廉之臣毕士安;南宋政治家、词人赵鼎;元初辅佐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政治家、思想家名儒郝经。名将有北宋大将杨业、呼延赞、狄青;南宋大将杨沂中、王彦。名流有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郭若虚、高克明、王诜,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北宋艺人孔三传,金代北方文雄元好问,元曲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名学有北宋初年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孙复,五代典章史《五代会要》编著者王溥,元代著名宫廷医士许国祯。

明清时期,民族趋统。明代名臣有享有“三孤三辅”美誉的权臣王琼,辅助张居正改革的重臣王国光。清代名臣有编修《康熙字典》的帝师、吏部尚书陈廷敬,“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三代帝师”“四朝文臣”祁寯藻,敢言直谏的孙嘉淦,著有《瀛寰志略》、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徐继畬。名将有明代守边将领王崇古、“第一良将”曹文诏。名学有明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明中编撰《算学宝鉴》、创建“众九相乘”法的数学家王文素,明清易代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誉为“理学宗盟”的清初大儒白胤谦,清初考据学家阎若璩,编著《弟子规》的教育家李毓秀。名流有明代章回小说鼻祖、戏曲家罗贯中,著名的书法家杨笃。名商有晋商票号祖师雷履泰,商贾世家乔致庸,外贸立业常万达,商蔽亚欧曹三喜,实业兴国渠本翘。晚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民族觉醒。重要政治人物,国民党方面:有民初治理山西有方、倡导守土抗战的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有推行法币政策、临战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提出田赋征实主张的孔祥熙,有参与领导太原辛亥首义的张树帜、南桂馨、姚以价、张培梅,有中山陵剖腹明志的续范亭,有守城名将、指挥绥远抗战的傅作义,有辅助蒋介石抗战、受降名将徐永昌。共产党方面:有山西党组织创始人高君宇,有模范敌后根据地晋察冀领导人彭真,有从事阎锡山上层统战工作、主持牺牲救国同盟会、创办山西新军的薄一波,有创建攻坚战战例、连续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太原解放战役的徐向前。著名学者有纵论宪政、泛评时政的法学家、新闻学家张友渔,有翻译《资本论》、译撰双全、寓学于教的史学家、教育家侯外庐,有发明“张氏—奥斯汀”原理的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有描写乡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人民作家赵树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领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长期在山西这片热血土地上工作战斗过,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中央红军东征山西,转战山西50余县。其间,中共中央曾随军行动,中央政治局还在山西晋西地区召开了著名的晋西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等参加会议。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杨尚昆、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徐向前、罗荣桓、彭真、薄一波等都在山西指挥华北抗战。抗战胜利后,周恩来飞抵太原调停国共双方军事冲突。全面内战爆发后,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陈赓、罗瑞卿等在山西指挥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义无反顾的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解放战争。其间,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中央工委由陕北路经山西转赴西柏坡;同时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为常委的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进驻临县,在此驻扎长达一年之久。1948年3月至4月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也由陕北路经山西转赴西柏坡。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将帅中,10大元帅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57位上将中的42位、177位中将中的103位、1360位少将中的838位都曾长期在山西战斗、工作和生活过。开国领袖、开国元勋、开国将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而在山西进行革命的历史,是近现代山西历史特别厚重和光芒闪烁的一部分。它所承载、所积累的伟大功勋和丰富经验,永远是山西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革命老区,山西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杀敌英雄和劳动模范,拥有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杀敌英雄郝二蛮、李顺达等,死难烈士李林、尹灵芝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面对强敌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鉴于山西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重要人物,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特点,我们理应而且必须对山西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尤其要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广泛吸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客观准确地将山西的文明发展历程记载下来,修史问道,以史鉴今,开创未来。

(责编:高生记)

作者简介:李茂盛(1956—),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打赢“双减双抢”攻坚战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山西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7万公顷(550万亩)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