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与乾隆朝中河治理
2016-04-11王耀
王 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北京100081)
台北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与乾隆朝中河治理
王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北京100081)
摘要《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为清宫旧藏舆图,嘉庆皇帝曾御览并钤有朱文方印,图幅绘制精美、注记翔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经研究,该图表现年代应为乾隆五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间(1789—1795)。借助地图及图说,该图图文并茂地表现了乾隆中后期京杭大运河中河段的湖泊蓄泄、闸坝设置及运口启闭、改移等河渠治理和水道变迁状况,是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珍贵图像史料。
关键词清代运河图京杭大运河中河运河治理
《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为清代彩绘本地图,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目前,该图图幅虽然已经公开,但是并未进行过专题研究。据著录,该图为清宫旧藏舆图,在卷末钤有“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可见其属于皇帝御览之图。该图图幅整体色泽自然、绘制清晰、标注准确、图说翔实,其形象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是一般文献记载所不能比拟的,是研究乾隆中后期河渠治理等状况的重要图像史料。
一、图幅信息与年代判定
地图为1册,经折装,28.5×16厘米。采用一图一说的形式,共计16幅地图及对应图说,分别为《黄运湖河总图》一幅、《毛城铺滚水坝图》《王家山天然闸图》《峰山四闸图》《禹王台图》《骆马湖图》《十字河竹络坝图》《朱家闸图》《刘老涧石坝图》《盐河图》《九里岗埽工图》《杨庄运口图》《洪泽湖图》《洪泽湖五滚坝图》《清口图》《黄河入海图》(除《黄运湖河总图》外,其他各图俱无图题,现图题是根据图幅内容所加)。
该图幅虽然曾经嘉庆皇帝御览,为清宫旧藏,但是后曾流落民间,为画家余绍宋(1882—1949)旧藏,卷首有余氏二印记,一朱方曰“越园”及一白方“绍宋校读”。经过辗转流传,该图保存状况一般,图幅蠹蚀严重,各折口粘合处皆已断裂。据笔者比对,该图除有破损外,亦有散佚,其中最后一幅《黄河入海图》有图无图说,图说已散佚。另据比对中科院图书馆藏《黄运湖河庚子图说》,推测《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应该还佚失了《东、西坝图》《高宝两境运河图》及图说[1]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黄运湖河庚子图说》,编号:史七二五○○四。关于该图的研究见孙靖国.舆图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叙录.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经比对,《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与《黄、运、湖、河庚子图说》在图幅内容、图说、图幅顺序等方面基本一致,两幅图册应该具有一定渊源,《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较《黄、运、湖、河庚子图说》,缺少《东、西坝图》《高宝两境运河图》及图说。(P236-273)。
该图图题首冠以“南河”,这涉及清代河渠治理体制。清代河渠治理以永定河、黄河、运河最为重要。江南的黄河、运河事务(山东以南、长江以北)由江南河道总督管辖,驻淮安府清河县,江南河道总督一般被称为“南河总督”,其管辖河段一般被称为“南河”。另外,河南、山东境内的黄河、运河事务由河东河道总督管辖,驻山东济宁府,一般称为“东河总督”,将其所管辖河段称之为“东河”;而直隶境内的运河与永定河事务,则设直隶河道总督管辖,一般将其所管辖河段称之为“北河”。
图幅采用中国传统的形象画法绘制,《黄运湖河总图》涵盖地域宽泛,北起自山东与江南交界及河南与江南交界处,南达淮安府一带,描绘这一地域内的黄河、大运河、微山湖、洪泽湖、骆马湖、孟山湖及各大河流、各大水体之间的支流、支渠等,以及河道沿线闸坝、城镇等。总图的绘制地域,正是南河总督管辖的南河。
各河工图则是表现这一宽泛地域内的重点河渠水利工程。各图之后图说为乾隆朝河臣的奏稿,汇报河渠治理状况等。黄河重点标注沿河各工及引河等,如杨孟工、小店工、瓦房工等,运河着重标注沿线闸坝以及用于蓄泄异涨之水的湖泊、引河等,洪泽湖注重标注沿岸堤坝及与运河相通的引河等,黄、运交汇的清口地区同样是重点表现区域。
地图中黄河绘以黄色,大运河及其沿线支渠、湖泊等施以淡青色,沿途山川施以淡蓝色,沿河堤坝等以深黄色线条表现,沿途城邑用蓝色线条勾勒出城垣形状,多数为方形。图幅整体色泽自然、绘制清晰。地图方位随着河道变化,往往以黄河、大运河的西岸为上,整体上并不是在严格的方位限定之下,比如,东、西向流淌的黄河下游与南、北向流淌的大运河中河段、里运河段本应该是呈十字状交叉绘制,但是在图幅中两河基本平行绘制。
关于该图的绘制年代或表现年代,在图幅及图说中有较多信息。根据卷末钤有“嘉庆御览之宝”的朱文方印,可以推定该图肯定绘制在嘉庆朝及之前。而该图的表现年代问题,根据各幅地图表现的闸坝河渠工程来看,各幅地图的表现年代并不一致。在总图后附有《黄运湖河庚子图说》,庚子年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根据图幅绘制内容来看,在《杨庄运口图》及《清口图》的清口运道内出现的“御黄东坝”“御黄西坝”,据《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清口图》图说注记,“后五十年,经臣阿桂、会同臣书麟、臣李奉翰奏请移建祠后、大营房以下,筑做御黄东、西坝”,可见两坝为乾隆五十年筑造。同时在《杨庄运口图》中出现的“玉皇阁引河”,则挑挖于乾隆五十一年。各幅地图后附有图说,多为河臣奏议,在《盐河图》图说中提到“乾隆五十四年,伏汛内,清、黄水势加长”,这是图说中提到的最晚的纪年。综合各幅地图绘制内容来看,并未发现嘉庆年间所筑闸坝等,因此,推测这册地图的表现年代应该为乾隆五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间(1789—1795)。
二、河工图与乾隆朝中河治理
因为该图册中各河工图多有涉及黄河闸坝、洪泽湖整治等内容,所以在此仅选取关系运河河渠、运道整治的图幅进行论述。
(一)《黄运湖河总图》及图说内容
首图图题为《黄运湖河总图》[1]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黄运湖河总图》,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 view/1/3/,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一),黄河与大运河同时入图,卷首起自河南与江南交界处,止于黄、运交汇的淮安府清口地区。图后图说为《南巡盛典图说》[2]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南巡盛典图说》,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 view/1/6/,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二),首先指出江南黄、运、湖、河错综复杂、脉络贯通的形势,“黄河源远流驶,挟沙而行,数里一曲,江南居豫东之下游,南岸自虞城县与砀山连界,北岸自单县与丰县连界,历徐、邳以至淮安府阜宁县海口,千有余里,地窄民稠,两岸缕堤相去甚近,与水争尺寸之地,迎溜扫湾,险工林立”;淮河“淮水发源桐柏,纳七十二山溪之流,又会洪泽、阜陵诸湖而出于清河县之东,淮黄并称二渎,与宋熙宁间,黄河南徙会淮,于是淮黄合流,至云梯关以下入海”;“运河岁漕东南粟四百万余石,由大江涉江、甘、高、宝、山、清诸县,浮淮渡黄,经桃源、宿迁至邳州之黄林庄,以入东省。其支流干河在黄河以南者,则有高宝、邵伯诸湖,由运以达下河,归江入海;在黄河以北者,则有微山、骆马诸湖,由运以达六塘、盐河归海”。进而指出“治河之道,补偏救弊,固守堤防,迄无良法”,并追述康熙、雍正、乾隆治理河渠的具体举措及功绩。
之后附有图说《黄运湖河庚子图说》,庚子年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并亲临指示河渠整治,故而此图说称之为“庚子图说”;前此之图说《南巡盛典图说》应该亦是因此而得名。《黄运湖河庚子图说》先述治河之策,后追记康熙、乾隆治河事迹。
(二)《骆马湖图》与骆马湖蓄泄机宜
骆马湖在大运河中河段以东,清乾隆年间“环绕一百五十里”。骆马湖水来源自山东境内沂河、蒙河、白马河等,湖水宣泄路径有二:如《骆马湖图》[3]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骆马湖图》,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view /1/20/,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三)所示,其一,经图三左上方引河、尾闾进入六塘河,最终入海;其二,经王家沟闸、柳园头闸进入运道、接济运河,南流至杨家庄运口汇入黄河。大运河中河段基本为人工河流,水源往往不足,骆马湖可以调节运道水量,补其不足、泄其多余,时人往往称之为“水柜”。
如图三所示,王家沟闸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河臣齐苏勒于此处建五孔石坝,骆马湖水由此闸进入运道,接济漕运。起初因为闸底较高,湖水不能畅流入运道,后经河臣高晋挖深闸底,方便于蓄泄。至乾隆十二年(1747),在临近王家沟的柳园头建三孔深底石闸,并设置启闭闸板,通过其中引河导引湖水入运。
中河水源不充沛,需要借助骆马湖调节、接济。湖水涨落本属正常现象,骆马湖水源不够稳定,沂河、白马河等河流多呈现季节性变化,冬、春之际,来水减少,夏、秋之际则易泛滥,因此,需要根据季节水量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具体来说,每年霜降时,将骆马湖尾闾一带的正引河、宁家河堵闭,储蓄湖水。来年春天漕船经临时,则开启柳园头闸与王家沟闸,湖水进入中河运道。至夏天漕船过完,此时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将尾闾一带引河开启,多余湖水自此分流入六塘河,王家沟闸、柳园头闸照常开启,一同分泄湖水。总之,冬、春水小时,堵闭闸坝、储蓄湖水,利于来年济运;夏、秋水大时,则相机开启闸坝、宣泄湖水,防止泛滥。
(三)《刘老涧石坝图》《盐河图》与中河南段减水闸坝设置
如《刘老涧石坝图》[4]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刘老涧石坝图》,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 view/1/27/,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四)所示,图幅方位基本以右为北,图幅上方左右绘制的为大运河中河的南段,至杨家庄运口汇入黄河。康熙三十九年,河臣张鹏翮在刘老涧建九孔石坝一座,用于宣泄运河异涨之水,运河水经刘老涧石坝进入六塘河,最终入海。六塘河北接骆马湖尾闾,水源较为充沛且河道容水量有限,对于宣泄中河之水作用有限,因此,在乾隆十一年,河臣高晋奏请堵闭刘老涧石坝。如图四中刘老涧与运道相接处已绘为陆地。
如《盐河图》[1]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盐河图》,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view/1/ 31/,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五)所示,中河杨家庄运口以东为盐河新河头。盐河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河臣靳辅负责挑浚,下接安东县之平旺河,达袁家河,接新安镇武障河,经潮河入海。盐河在杨家庄以北新河头处建有石闸,因时启闭。盐河一方面肩负着宣泄中河运道多余之水的任务,另一方面,盐河是淮北海盐运盐船行经之要道和淮北一带农田灌溉水源。因此,每年冬、春之际,中河水少,则堵闭盐河口门,避免中河水外泄,保障运道;夏、秋水多,等漕运船只过完后,则开启盐河口门,便于运盐船经行。
盐河有“旧盐河”与“新盐河”之分,据图说所载,旧盐河因为与黄河仅一堤之隔,曾建有王家营减水坝,用于宣泄黄河水,黄河水含沙量高,导致旧盐河有所淤垫。故而,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旧盐河以北、距离黄河较远处,另开新盐河一道,自张家河至盐闸,共计八里长,中河水经盐闸导入新盐河,至张家河注入南六塘河归海。
(四)《杨庄运口图》与中河、黄河交汇处坝工
如《杨庄运口图》[2]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之《杨庄运口图》,图幅见网址:http://www.wdl.org/zh/item/11388/vie w/1/37/,2015年11月7日.(参见封二图六)所示,大运河中河段上承山东水源,经骆马湖等往南流淌,至杨家庄运口汇入黄河。中河南段原由仲庄闸入黄(如图六右端“仲庄”,已成陆地),因为仲庄闸在黄、清交汇的上游,中河水自此注入黄河后,将增大黄河水量和水势,增加黄河水倒灌入下游清口运口的风险。因此,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时,指示在杨家庄一带建设新运口,此处距离仲庄闸十余里,同时处于黄、清交汇的下游,黄河水流较为平顺。起先在杨庄运口建设石坝,启闭以控制中河水流,后因中河水势畅顺,无须启闭石坝,因此拆除石坝,建三个草坝,与清口地区东坝、西坝作用相同,收蓄中河水,增大入黄水势,防止黄河水倒灌。同时,仲庄对面的“双闸”,作用与三个草坝作用基本相似,每年水大时,展宽闸坝,保证漕运;水小时,接窄闸坝,收蓄河水。
乾隆年间,亦曾于中河、黄河交汇处施工,嗣后废弃。图六中有所标示,如图六左下角所示,乾隆年间工程在“新河头”“新运河”“李家庄”一带。因为杨庄运口口门外黄河河道底部高低不等,漕运船只行经困难,所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河臣高斌、萨载将运口改移到旧盐坝以东,至李家庄出口,挑挖长度计一千一百九十一丈,宽十六丈,同时以挑挖河渠之土筑做两岸堤坝。至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南巡,亲临指示,李家庄河渠仅用于宣泄中河多余之水,漕运粮船仍旧经行杨庄运口,故而李家庄一带绘制成陆地,并未与黄河连通。
清康熙年间,始开中河,是为京杭大运河治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开通中河,结束了之前借助黄河河道行运的历史。中河借助山东河流来水、沿途湖泊接济以及沿途闸坝蓄泄,很好地承担了漕运任务。水无常形,河道变迁、闸坝修治等需因应水势、河形做出改变。至乾隆中后期,中河河道变化、沿途闸坝设置与废弃、湖泊蓄泄等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中部分河工图图文并茂地表现了乾隆中后期中河治理状况,其形象性、权威性、准确性是清代一般文献记载所不能比拟的,是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相互比勘的重要图像史料。
(责编:樊誉)
作者简介:王耀(1982—),男,山东日照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新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新疆城市史、中国传统舆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