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以“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2016-04-11高珂强夏晓丽赵丽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高珂强,夏晓丽,赵丽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a.学生工作部b.经济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以“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高珂强a,夏晓丽b,赵丽娟a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a.学生工作部b.经济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借助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社会工作作为新兴专业,其专业理念与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以“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创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新青年”项目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着力于根据本工作的特点及学生群体特征来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以此期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较少地考虑借助学科专业的优势及资源助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研究以“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探索借助社会工作专业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做法,并尝试推广。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的现实需要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个人信息化的交流与互动。近期以来,敌对势力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堕落的生活娱乐方式等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得大学生产生很多思想困惑。而在此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存在着相对单一的教育内容,并在教育过程中以灌输为主,重视说教,忽视引导现象普遍存在。此种方式与现实有着种种的不相适应,急需要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二)重视群体教育,忽视个体教育盛行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特别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变动,这给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征,引起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呈现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多样,多变和矛盾等特征,具体表现有理想信念的模糊、政治信仰的迷茫、道德素养的滑坡等。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强调对学生的群体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特性,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特质的了解,与学生个体主观意识的互动欠缺,往往教育的实效性较低。

(三)高等教育扩招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短短20多年中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但由于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未达到一致,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学生数量激增,学生差异化、个体化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等,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不小的心理压力,进而引起心理素质下降,很难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管理人员却配比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数量缺乏,配比不到位。这也使得其缺少必要的培训学习时间,专业性知识欠缺,工作效率及效果较低。这些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是遵循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帮助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家人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并解决社会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1]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一般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直接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工作方法。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视角的探讨很多,其实施的切合性,可行性,必要性等也有诸多论述,而本研究将以具体实践的角度呈现。

“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出资,购买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服务,旨在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项目是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梳理、统筹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旨在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元化手段增强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教育和内化,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介入方式,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抗逆力,有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正面处理人际互动,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新青年”,以社会工作专业协助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推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再提升。具体实践方式有:

(一)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服务

“新青年”项目每学期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特色主题计划,辅以专业交流培训,从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减少说教现象。并内化核心价值观与本专业实践知识,在交流培训中提升责任感与专业反思。

“新青年”项目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将大学生的成长阶段分为新生适应期,校园成长期及毕业展翅期,在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的服务活动。在新生适应期,主要协助新生实现大学阶段的校园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自我状态调试等,促进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如开展全校各班级的新生适应小组活动、“Running man探索计划”及山青“新生”讲堂的活动。在校园成长期,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开展“山青益学”、“益动”、“益社”计划等。“益新”计划是每月定期组织专业交流分享会,并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个别化针对性帮扶,从而在服务过程中形成专业凝聚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形成服务责任感,对低年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益动”计划是指导学生在校园内针对学生安全、校园卫生、宿舍氛围营造等议题组织志愿服务小组,以身边服务促进学生服务他人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构建和谐校园,服务校园。“益社”计划是指导学生面向社会中的弱势社群和社会发展热点议题,依托专业组成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志愿服务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毕业展翅期,主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与规划,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如开展“研励”计划,与教学部门充分合作,为考研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情绪支持等服务,协助备考学生较好调试自我状态,获得充分考研信息,顺利实现考研目标。开展“职场达人秀”计划,以专业为单位,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为大四或大三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尝试开展职场入职导向服务,协助准备就业的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二)实施个性化的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个案工作模式,主要是为应对专业服务的日益细分和服务对象服务需求的复杂多样化,侧重强调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和资源评估,通过对相关服务的整合和协同开展,以连续性服务保证服务对象的成长。

服务项目将通过学生心理普测筛查、学业状况调查以及就业评估等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高风险筛查。针对在学业、人际、行为等方面出现不良表现,严重影响到个人成长以及周围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高风险学生,项目将建立个案管理服务档案,通过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学生管理部门、社会工作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等组成个案管理服务系统,探索部门整合下的高风险学生个案管理服务机制,降低风险阈值,预防危机发生。

此外,根据对学生优势和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以及学生的个人意愿与其共同制定阶段性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参与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和服务计划,有目标的提升其相关能力。这避免了群体教育带来的忽视个体教育的现象: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升其专业工作能力,使其对未来社会生活有更多把握,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的新青年。

(三)组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在“新青年”项目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多数服务项目以团队形式开展,每一个承接的学生社团都是一个小服务群体,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又将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同龄人有更多地交流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

在“新青年”项目中,通过小组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学生团体活动,使学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生大学适应小组活动。关于大一新生由于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可能会出现的心理、人际交往不适应问题,仅仅依靠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力量往往不够,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新生在“适应期”的各种问题会影响其学业和生活。因此,针对大一新生,项目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如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助于提升新生自我适应和人际沟通技巧的一系列小组活动,使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

2.同窗成长小组活动。为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项目通过“最佳舍友”、“专业同行”、“我的团队我的团”三个子计划分别从宿舍人际互动、专业同学人际互动、社区人际互动等三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互动关系的成长。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他人,如何在团队中认知自我,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形成健康的人际支持网络。

(四)拓展丰富化的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指以社区和社区大学生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大学生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地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大学生的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以及大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大学生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社区的和谐发展。学校是社区的最大资源机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区资源,积极拓展丰富化的社区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青年”项目中,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体认责任,实现自我成长。基于此,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创意宿舍行动。活动旨在增进学生对宿舍环境的参与与投入,通过学生的创意改善行动,使宿舍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温馨生活环境。通过“扮靓宿舍计划”邀请同学通过自己的创意想法打造特色宿舍,为自己的宿舍命名,开展特色宿舍征集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通过“生活达人秀”寻找生活中的智慧学子,使大学生感受生活本身的活力与精彩,增强大学生的生活动手能力。

2.实践真知营。本计划通过校外实践拓展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投入度。如“山青学子实践交流沙龙”定期组织校内外服务实践交流;在每学期评选“专业实践领袖”,由学校组织“实践领袖夏令营”为优秀的实践学生提供游学或能力提升训练计划。“山青青年汇”倡导学生走出自己的专业和院校,与其他专业同学以及其他院校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过程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自身生涯发展目标。

(五)提供专业化的专题培训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的专业性不强和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当等问题,“新青年”项目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资源的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学生社团开展专题培训,一方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弥补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匮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

具体开展的培训有“社会工作与辅导员工作的整合”、“体验式学习—历奇方法在青年成长中的运用”等。此外,通过项目搭建平台,提供专业教师、辅导员与两课教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交流机会,在项目中共同组成“新青年导师团”,在学生社团工作中为学生成长提供导向性支持,而学生社团则作为学生自我服务和成长实践的平台,在生活情境中完成成长任务,也实现了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项目为实践教学平台之一,在生活情境中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并为学生解决成长困惑。

三、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及思考

(一)社会工作方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作为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拥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专业工作方法,有众多不同的专业工作模式。每一种专业方法和工作模式均由自成体系的专业工作技巧和服务设计安排,与此前传统高校学生工作全凭工作人员的个人热情与投入有所不同。专业的工作方法的加入,能够针对学生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重视个体发展,并能对服务成效进行专业化指标性评估,从而使高校学生工作专业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会工作理念增强了大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社会工作专业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张与服务对象建立安全、信任、尊重、平等的专业关系,这些理念不仅仅协助学生困境的解决,更加着力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设,注重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而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往往更加强调“管理”,以权威式的说教者身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学生自身的价值性和自决权。此外,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学生工作人员简单处理学生问题,忽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现象。在社会工作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更加强调“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并致力于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并主张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独特性、个性化服务。同时在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能力建设,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实现自我成长。

(三)社会工作视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理念的转变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批判的态度、积极接纳学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求及时主动地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把大学生作为独特的群体或个体,以信任、尊重和接纳的态度接受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理解个体差异,不断关心学生。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他们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有时会对学生心理形成一定压力,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受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就容易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能更多地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个体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北:台北五图图书馆出版公司,1986:4-6.

[2]邹绍清,李国安,屈宸羽.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01.

(责任编辑:孙书平)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and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New Youth" College Social Work Service Project

GAO Ke-qianga, XIA Xiao-lib, ZHAO Li-juana

( a.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014, China )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developing reality.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use of the advanced theor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 main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n newly emerging profession, social work can provide new resources with its professional concepts and methods. Taking "New Youth" college social servic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cial Work; "New Youth"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1-0102-04

作者简介:高珂强(1979-),副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晓丽(1986-),专职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丽娟(1982-),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社会工作路径研究—基于‘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5JDSZ2075)、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5-2016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15XGZ02)

收稿日期:2015-10-30

猜你喜欢

新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