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
2016-04-11尹昌美
王 平,韩 菡,尹昌美,魏 飞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27100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
王平,韩菡,尹昌美,魏飞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271000)
摘要:在经济形势新常态下,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内涵的提升、拓展和延伸。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师资水平不高、课程体系不健全和实训平台不足的问题;“校企协同”理念下,引入企业资金,实施“三项工程”,以“项目化”运作模式,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协同理念;全程化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更是近年来的事情,尽管各高校在探索尝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解决。
(一)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高校尽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但大多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化,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理想,可持续发展性不强,学生只是部分地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教育观念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统一。而全员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也没有形成,有的认为,自己是专业教师,本职工作是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创业教育与否是学校、学院、抑或是辅导员等管理者的责任;有的甚至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没几人,把精力过多地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上,意义不大。而目前,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一要求在部分教师身上体现出的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即使能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但依然存在理解上的偏误,甚至也有人认为,创业就是“下海经商”,是财富的积累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并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高度。[2]另外,在实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过多地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的尽管重视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但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却没能与之同步,势必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足,创新创业失败似乎将成为必然。
(二)师资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各高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以辅导员队伍为主,他们相对较为年轻,有的甚至刚刚从学校毕业留校或应聘到学校工作,即使是“老辅导员”也大多没有在社会上工作历练和创业的实践经验,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培训和训练,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强,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不足,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的经验,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说教,达不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再加上授课的技巧、方法和经验所限,应付了事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有的高校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师资导师,定期来学校作专题报告或指导,虽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实际的教学(或者报告)水平却不尽如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
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课程较单一,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没有考虑普及性、专业性的有机结合,针对性不强;其形式多以专题讲座为主,课时数较少,授课形式单一,大课效果较差,实践训练不足。很多学校以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课程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科学。再加上全国统编教材缺乏,不同教师之间随意性大,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还非常单薄;目前,案例教学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学效果较好,但针对一门系统的规划课程,案例教学还不能支撑整个课程的教学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对职业规划深层次的需要。再加上不同授课教师之间的差别,授课效果参差不齐。
(四)实训平台达不到实际需求
实践性强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突出特点,所以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建设更显重要。而与专业结合非常密切的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还停留在原有的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竞赛形式开展,参与的人数比例太低,对多数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目前,各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还远远不够,校企合作协同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实战演练的机会较少,学生难以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动实践,不能学习与积累生产与管理经验;同时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真实地了解,“闭门造车”现象普遍存在。
二、“全程化”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高校正式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是,尽管起步较晚,其发展速度却是迅猛的。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将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引向深入,是当前高校从事高等教育与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定的职业中去谋求。[3]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生的意义重大。[4]我们知道,人的目标至关重要,只有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按计划去实现,才可能有更好地发展。通过系统、科学、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个性化的个案跟踪指导”,帮助其客观地认知自我、科学地评估自身及环境、合理的制定短、中、长期规划,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潜能,切实增强自身实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能否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严格的执行中不断修正,直至达到最终的职场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晰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知和定位;科学合理地定位未来的职业需求和职业目标。“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还可以指导大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科学的测评手段,通过对分析主客观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克服不足,挖掘潜能,加强学习和培训,弥补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和目标。
(三)有利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全面提升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多年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职业发展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或者会说还不够完善,而更多地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以关注人的职业发展为前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着力点,在现有的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中,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更加注重职业发展、更加注重专业能力,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以更加突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脱颖而出,实现高端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是由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市场需要等多种原因所致,而这些又不是在校大学生能够改变的现实。因此,必然要求大学生只有通过改变自身,自觉主动地适应就业环境和社会需要,满足当今就业市场和未来职场的需求。大学生通过“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活动,制定准确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确定一个和自己目标相适应的求职方向,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大学生走上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三、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然选择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参与未来的职场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梦想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发展到由大众化教育到普及化教育交替的关键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成为了摆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实践课题。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5]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成为高校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大学生就业因为群体特殊、数量大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成长、高校的发展,同时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创新创业态势。成功创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解决自身就业,同时还为更多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形中得到加强,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这就更加有助于提升广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更多的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四、“三项工程”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
(一)深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全程化”教育工程
1.加大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通识化教育
在总结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同时,重点要加强对其存在问题的剖析,加大改革的力度;重点改革和修订“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数和学分数;面向全体同学继续抓实抓好“三课”即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理论课教学,增加实践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突出该教育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充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在大学生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切实提高大学生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校企协同,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导师队伍
培养一批校内外专兼职的导师队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一部分专兼职导师长期致力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的教育、研究工作中;要从优化课程设置、规范教材建设、科学跟踪指导等上下功夫;导师的选聘要利用多种资源弥补校内导师特别是创业导师资源不足的现实,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专家来校讲学、指导;要注重质量,不拘一格,向社会开放。还要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导师的选拔提高到与高校教师队伍遴选的高度来抓,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导师制的有效开展,还需要高校给予足够的制度配套,如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学分制、外聘专家制度等有效制度。同时,学校要拿出专项资金,加大校内导师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如“全球职业规划师、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
3.开展个案指导
在师资条件成熟时候,积极开展“个案跟踪指导咨询”服务,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跟踪指导;以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指导咨询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咨询档案,充分发挥职业测评的辅助作用,实施个案指导跟踪服务;由“普及型”教育模式向“深度化个案指导”模式的拓展和延伸,增大其针对性、有效性。结合“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契机,拓展指导空间,运用新媒体,如微信、QQ等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咨询指导。
4.以赛促教,将教育引向深入
依托全国、省、市级大学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新创业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比赛,形成氛围,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积极营造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变大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变被动要求为自觉、主动地科学规划。
(二)拓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
1.开设名家讲坛
举办“创新创业名家讲坛”,以“注重创新、关注创业、服务发展”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充分利用身边专家教授资源,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用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当代大学生敢于创业、学会创业;聘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或顾问,为大学生树立真正的创业理念,培养大学生敢于创业、“我要创业”、“我能创业”的精神。
2.启动实验室开放项目
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实验室资源,特别是学校现有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践平台,出台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同时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纳入培养方案,试点实行“自主个性化学分”教学管理制度;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不同专业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获得个性化学分。如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中受益。
3.强化科研训练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的专家教授关心关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引导大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与训练;鼓励更多的专家教授指导大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按照不同学科,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论坛。深入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训练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增加项目数,加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科研训练中,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学业竞赛,在全校形成“全员科创”的浓厚氛围。并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考核结果,纳入学年综合测评、评先树优等各项工作中。
4.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充分依托和利用全国、省、校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创业计划)大赛这一平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超越。然而,这类竞赛因为其自身特点,比实力、论水平、争名次,成为竞赛的魅力之所在;但应该注意和避免的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失去了比赛的初衷:为培养和挖掘一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应该说,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是收获,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才是根本 。
(三)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工程
1.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假期实训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高校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实习、服务社会等工作的一个多功能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与补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6]
学校要不断拓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和明确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充分利用好假期,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跟踪指导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大多是科研机构或企业,特别是广大学生利用假期走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实践,与企业“无缝隙”接触职业岗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认知能力,还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高职业认同感。同时,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实现“双向选择”,最终实现学生的高端就业和企业高端人才的选拔。
2.校内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训
做好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成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小组”以及评审专家委员会,科学管理孵化基地、筛选孵化项目。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入驻孵化团队可获得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对特别优秀的项目在协议期届满后实行评优奖励,以激励更多的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不断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全面提高其创新创业实战的能力和水平,为今后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加大学校创新创业的项目化资助,鼓励更多的团队参与到校内孵化基地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专家教授最小利益化技术转让,制定和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对接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发展力。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平台。
3.“协同创新创业”企业项目化实训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入企业资金,以企业搭台,学生唱主角的形式,以“项目化”运作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协同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创业”山东农业大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与大北农集团联合成立的“金色农华班”就是与企业“联姻”,帮助大学生把丰富多彩的想法变成切实可行的做法,打通学生创业就业最后一公里。“金色农华班”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公司利用周末的时间讲授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课程,寒暑假安排学员在公司顶岗实习,让更多在校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无缝隙对接。优秀学员经考核合格,优先录用到集团公司工作。这些措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产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创新、创业、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促使学生在练好内功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的“精准度”和“含金量”。因此,校企合作的空间很大,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除了以合作“办班”的模式外,企业还可以以提供创新创业奖学金、设立“hope”平台,由企业提出项目,学生组团公关,企业设立“天使资金”的形式,协同高校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创业企业项目化运作,将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新的助推剂。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汤锐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4):52.
[2][5]刘子君,张发钦.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J].教育与职业,2012,(14):66,65.
[3]张辉.浅谈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144.
[4]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2):72.
[6]田婷,关于成人高等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若干问题的探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298.
(责任编辑:王淑玉)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sign and Their Ability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WANG Ping,HAN Han,YIN Chang-mei,WEI Fei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 China )
Abstract:Under the new normal for economic situation, there is still a heavy employment pressure. It'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courage undergraduat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which meets the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education is the promotion,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s' career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current domestic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sign education. For instanc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can'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 qualified teachers' level is not high, the cour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training platform is inadequate. Under the theor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fun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projects", as well as the projectization operation mode can entirely promote the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sign and their ability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Career Design;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Collaborative Concept; Whole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1-0056-05
作者简介:王平(1973-),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与学生党建研究;韩菡(1980-),女,山东泰安人,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学生规范化管理研究;尹昌美(198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研究;魏飞(198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特别是要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事实证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当前严峻形势下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1]